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抗战时期,鄂豫边区为抗日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了优抚保障:为抗属提供钱粮物资、解决抗属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问题;减免各种税收负担,安置抚恤伤亡军人,保护抗日军人的婚姻。边区通过募捐、政府拨款等渠道筹措优抚经费。鄂豫边区优抚工作的特点是:物质优待与精神安慰相结合,对友军部队一视同仁,与根据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鄂豫边区优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优抚工作的开展也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爆发后,难民问题成为国民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国民政府以“寓救济于生产”的救济理念,开始注重西部垦殖事业,在中国西部设立国营垦区。①其中,陕西黄龙山垦区办理得最为成功,堪称全国垦区典型。黄龙山垦区的形成、难民安置措施及土地政策、垦区取得的成果及其社会影响等对研究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移垦事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儒家仁政思想、中国古代天命思想和佛教慈悲思想影响,统治者秉承汉代遗风,以政府行为为主,通过安置流民、赈灾济荒、医疗救恤、社会养老、军人优抚等手段来实现社会保障。这些保障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社会弱势群体,缓和了社会矛盾,为发展社会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边疆教育”是民国时期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特殊教育政策。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推进边疆教育实施了一些政策,对边教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考察和梳理边疆特殊的社会情形、边疆与边疆教育、国民政府特殊的边疆教育政策,有利于了解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边疆教育的重视及实施状况,同时也能够为边疆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田赋征实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云南,作为一个后方大省,亦按照国民政府决策实行了田赋征实,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由于国民党的腐败和制度方面的原因,也使得田赋征实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加强了湘西陆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又整治了湘西水道,加速了湘西交通的现代化;同时,国民政府在湘西兴办了现代邮政和现代电讯。湘西交通邮电业的发展是湘西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也为湘西经济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史学界评价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东部工厂内迁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同观点,本文认为: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东部工厂内迁过程中实际充当了发起者、组织者、领导者的角色,对保证工厂内迁的完成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国民政府也犯有严重的失误,并由此导致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战时期,为坚持抗战,国民政府和共产党对西部进行第一次开发,六七十年代,因国际形势严峻,中共中央决定以备战为指导思想对西部进行第二次开发,先后二次开发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起了重要作用,同时,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何兴 《科技信息》2009,(28):45-45
本文从物质补偿、精神激励、家属优待三个方面,对我军参战军人优抚制度进行设计和构想,并在当前已有政策基础上提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面对日军的轰炸,国民政府在防空方面建立了由防护机构、空袭救济机构、紧急避难机构组成的防空防护体制。以遭受日军两次轰炸的三台县为例,探究这些机构的建立、其在防空袭中的具体工作及特点。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农业是晋绥边区经济的主体,日寇侵略严重破坏了边区农业发展。边区政府和农民多措并举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促进了经济发展,满足了军需民食,为坚持抗战并取得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抗战期间,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治理水害、坚持抗战,晋察冀边区政府制定农田水利建设条例和暂行办法,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取得了显著成就,促进了边区农业发展和粮食增产,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简述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收藏情况基础上,对2009年度利用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的读者年龄结构、学历背景、职业背景、查询范围、地区来源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提出了重庆图书馆在整理、收藏、开发、利用抗战文献方面应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作为集生产与科研任务于一体的试验单位,光华农场曾肩负了营养伤病员、哺育婴幼儿以及保健军民的光荣使命。尽管抗战前期(1937~1940年)陕甘宁边区的畜牧业发展很快,但牛羊大多用来役使、剪毛和吃肉,挤奶一度成了牛羊养殖最附带的功能。及至抗战后期(1941~1945年),边区经济好转,生活自给自足之后的人们,开始有了饮奶的需求和欲望,因受光华农场奶业的影响,民间奶业开始兴起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5.
毛光远 《西藏大学学报》2009,24(4):94-100,120
近代以来,由于深刻而复杂的历史原因,甘南藏区各类疫病横行,人畜死亡率很高,这严重影响着藏区社会经济发展。面临这种严峻的形势,抗战时期随着开发西北计划的付诸实施,国民党中央政府和甘肃省地方政府特别重视藏区的医疗卫生事宜,通过设立医院、派员巡回施诊、培养地方人才和宣传教育等形式,推行医疗卫生工作。这些举措逐渐改变着藏区民众传统的卫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藏区的医疗卫生条件,减轻了流行疫病对人畜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梳理了中国新兴版画的演变之路,认为新兴版画的发展经历了上世纪初至抗日战争期间的萌芽期、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的壮大期、新中国建立初及改革开放后的流变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抗战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领导下,少数民族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主要表现为:第一,进一步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壮大了全国抗日力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抗战;第二,牵制和消耗了日本侵略军的有生力量,彻底打乱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我国的步骤和计划;第三,从人力、物力、财力和精神上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第四,修建了抗战国际交通线并维护了该线的畅通;第五,充分发挥自身对外交流的悠久历史传统,赢得了国际社会对我国抗战道义上的同情和支持。同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对少数民族产生了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百年来反抗外国侵略中规模空前并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它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统治,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本文选取现代化的纬度,把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历程联系起来考察,以图说明抗日战争在中国社会现代化因素积累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的灾害情况,就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人民开展抗灾、救灾工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戏剧春秋》作为抗战时期以理论为主的大型戏剧刊物,在其出版的两年中通过设置专栏、特辑等形式组发了一批戏剧理论和批评文章,对“戏剧的民族形式问题”、“历史剧问题”、“国外现实主义戏剧理论”、“抗战剧运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对抗战戏剧理论的建设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引领和推动大后方抗战剧运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