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泰 《安徽科技》2010,(1):12-14
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是安徽省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加速崛起的重大战略部署。自2008年10月份“扬帆起航”以来,试验区创新体制机制,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取得丰硕成果,在省内的带动力强,在国内的影响力大。本刊将从本期开设“自主创新典型巡礼”栏目,重点宣传展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中涌现的鲜活典型和创新经验,不断提升安徽自主创新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2.
为学习外地经验,加快推进安徽省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安徽省创新办)组成4个调研组,分赴广东省,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天津滨海新区调研自主创新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从2015年起,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税收试点政策推广到包括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在内的所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芜蚌试验区迎来重大税收政策利好,将进一步推动试验区创新发展、促进企业和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中关村推广到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4项税收试点政策分别是:一是给予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股权奖励,可  相似文献   

4.
2009年,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安徽省通过大力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自主创新政策,全省技术交易保持稳定增长趋势,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35.62亿元,同比增长9.64%.  相似文献   

5.
《安徽科技》2009,(12):26-26
本刊讯 合芜蚌试验区建设以来,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涌现出一大批国家以及省级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这些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合芜蚌试验区乃至安徽省自主创新的精锐部队。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12月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标志着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合芜蚌示范区")建设进入新阶段。一、《实施方案》出台背景根据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2008年,安徽省启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2009  相似文献   

7.
《安徽科技》2009,(12):26-27
本刊讯 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2008年10月启动建设以来,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突出表现为:区内成果更亮、省内带动更强、全国影响更大。基于合芜蚌试验区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国家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六部委将安徽确定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首批3个试点省份之一,并将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列入试点工作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一、合芜蚌试验区高新技术企业概况截至2011年底,安徽省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617家,其中2011年新认定企业429家。其中,合肥531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32.8%;芜湖309家,占19.1%;蚌埠100家,占6.2%。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合芜蚌试验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940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58.1%。合芜蚌试验区内亿元以上企业数共355家,占全省的56.9%;10亿元以上企业数共55家,占全省的64.7%(见表1)。  相似文献   

9.
<正>2009年北京两会期间,作为全国第一家设立自主创新试验区的省份,安徽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将安徽省级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升格为国家级自主创新试验区的议案。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同意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参照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并适用与之相关的政策。由来2008年10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合肥召开全省推进自主创新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动员大会"。此举标志着安徽省力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安徽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合芜蚌地区自主创新综合示范区为主抓手,重点围绕五位一体建设美好安徽的总体布局,加快推动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发展,技术市场交易进一步活跃,技术交易规模稳步提升。一、合芜蚌地区技术市场交易概况2014-2016年,合芜蚌地区技术合同共输出合同29164项,成交额491.69亿元;吸纳合同19536项,成交额330.56亿元。2016年,合芜蚌地区输出成交合同11801项,  相似文献   

11.
建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培育安徽经济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但是,合芜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决不能局限于合肥、芜湖和蚌埠,结合安徽区域特点和战略布局,将合芜蚌自主创新体系拓展到江淮地区,  相似文献   

12.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艳 《安徽科技》2011,(5):8-10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之际,安徽省总结发展经验,理清发展思路,启动了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建设,试验区的建设符合经济学的理论要求,需要整合合肥、芜湖、蚌埠三市的优势资源。建议通过“走自主创新工业化道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方法.营造试验区建设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3.
<正>2008年,安徽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合芜蚌试验区)。2009年,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皖江城市带)。本文根据安徽省行政区划,结合2014年安徽省专利数据,对合芜蚌试验区和皖江城市带2014年度专利资源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一、全省2014年专利资源整体情况2014年安徽省共申请专利99160件,居全国第6位,同比增长6.2%。其中申请发明专利49960件,居全国  相似文献   

14.
正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更加突出创新驱动、人才优先,日前,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人才特区的意见》。《意见》指出,建设试验区人才特区,就是在合芜蚌区域针对特殊对象,实行特殊政策、特  相似文献   

15.
正为贯彻落实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更加突出创新驱动、人才优先,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人才特区,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塑造竞争新优势,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3月,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人才特区的意见》(皖发[2012]7号),提出实施  相似文献   

16.
<正>开年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和全国全省两会精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实现"开门红",赢得"满堂彩"。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继续领跑全省创新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一路飙升。据统计,2013年1—2月,合芜蚌试验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7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74.7亿元、增加值509.5亿元、利润总额65.2亿元,分别增长22%、14.9%和36.8%。对外贸易呈爆发性增长,试验区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52.2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安徽科技》2012,(4):1-1
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更加突出创新驱动、人才优先,日前,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人才特区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安徽科技》2011,(11):1-1
2008年10月,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关于"应在自主创新方面有更大作为"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重大战略决策,决定从2008年起每年安排5亿元财政专项资金并连续5年每年安排1亿元设立创投引导资金,出台了24条可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支持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9.
随着安徽省人民政府《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出台和省委省政府“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暨重大政策试点启动大会”的召开。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已正式加入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3+1”试验示范区序列。获批开展并启动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政策,是试验区建设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必将为试验区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迎来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20.
《安徽科技》2011,(12):13-18
11月26日,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了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暨重大政策试点启动大会,并下发《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皖政[2011]100号)等一系列文件,全面启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省财政厅、科技厅、地税局、国资委、工商局等部门相继或联合出台了7个相关配套实施细则,形成了“1+7”政策体系框架,为合芜蚌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保驾护航。本刊现对该政策体系主要内容要点进行解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