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的战略部署,厦门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始终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宗旨。策动各方面合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工程.以此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兰州市科技创新与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引领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厦门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抢抓发展机遇.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厦门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技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家.光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区域创新体系和自主创新环境建设更加完善。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2):10-10
2006年,全市科技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世纪科技工作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大兰州、大科技”工作理念,坚持“适度集中、育新求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实施“651”科技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5.
一、2005年科技工作情况 2005年以来,在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科技工作围绕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创新、服务、优化”为主题,在建设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发展环境,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五大主导产业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推动了全市的科技进步,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指导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市科技创新暨推进“一号工程”建设大会的部署,坚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围绕加快建设“一号工程”,促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这一中心任务,以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为目标,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夯实科技合作平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农业社会科技创新步伐,增创杭州科技进步新优势。总的来说,2004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电子政务系统设计规范”和消除西部“数字鸿沟”规划,依照“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建设定西市科技网络,形成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体系,旨在联接国际互联网,架起便利的沟通桥梁,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支撑、决策和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桐城市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一个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科技服务体系平台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建立。2008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7.5%以上。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等殊荣。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技》2011,(9):8-9
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六个加快”的战略部署,继续深入推进“三三”科技发展战略,以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支撑和服务转型发展为主线,以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集聚创新资源,强化创新辐射,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打造长三角南翼先进制造技术辐射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行区、  相似文献   

10.
贯彻落实全省推进自主创新大会精神,精心打造“千亿安庆”、“和谐安庆”、“活力安庆”和文化强市,离不开自主创新的引领与支撑。全面增强安庆市自主创新能力.关键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并整合科技资源,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贯彻落实全省推进自主创新大会精神,精心打造“千亿安庆”、“和谐安庆”、“活力安庆”和文化强市,离不开自主创新的引领与支撑。全面增强安庆市自主创新能力.关键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并整合科技资源,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桐城市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发展突出位置,多措并举,强力推进,一个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科技服务体系平台为支撑的市域经济科技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建立。2008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达到47.5%以上。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等殊荣。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桐城市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发展突出位置,多措并举,强力推进,一个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科技服务体系平台为支撑的市域经济科技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建立。2008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达到47.5%以上。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等殊荣。  相似文献   

14.
常津  徐佳  唐华 《天津科技》2023,(4):1-3+8
如今,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强大动力,其为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十四五”时期,如何围绕自然资源统一监管新使命与新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体系,突出科技发展战略重点、部署科技创新主要任务、打造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格局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命题。以南京市为例,分析了“十四五”规划和自然资源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并基于科学方法体系提出了规划和自然资源科技发展研究方法,进而对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方向提出了构想和建议,为相关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07年的科技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苏州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行动计划”。以培育高技术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高端技术为重要目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落实国家和省市科技政策为切入点,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以组织市重大科技专项和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抓手,纵深部署科技创新研发;以规模企业研发机构和大学科技园建设为重点,布局科技创新体系;以“姑苏创新创业人才计划”为龙头,统筹人才、项目和基地建设;以深化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强化科技系统自身建设。为苏州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关于加强地方科技工作的精神,结合“县(市)科技工作年”工作部署,本刊特邀请各级科技管理部门领导及学者就县(市)科技工作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等内容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7.
《汉中科技》2014,(2):I0001-I0001
2014年全市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科技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继续坚持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统筹科技资源,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融合,为实现汉中“三市”建设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今日科技》2006,(3):68-68
“十五”期间.洞头县科技事业紧紧围绕建设“海上花园”、“海洋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科教兴县”战略。实施“科技兴海”工程.取得了较大成效.为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定西科技》2003,(1):1-4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技支撑.现就进一步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的若干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20.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郑加强 《科技与经济》2002,15(1):1-4,14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综合分析国内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践,探讨建立符合科技持续发展规律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框架,论文还分析了重点实验室,科技孵化器和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单元的运作方式,使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成为以市场为导向,又向市场反馈,辐射和渗透的市场化的科技创新体系,体现前瞻性,先导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