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刘丹 《自然杂志》1999,21(6):328-329,330
1998年10月12日在克罗林卡学院的诺贝奖颁奖大会上罗伯特·佛克高特(Robert F Furchgott)、路易斯·爱格那若(Louis J Ignarro)和佛瑞得·马瑞得(Ferid Murad)共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以奖励他们关于“一氧化氮在心血管系统中起信号分子作用”的发现。一氧化氮(NO)是一种在机体中传递信息的气体。由一个细胞产生一种气体,穿透细胞膜调节另一细胞的功能,这一过程体现了生物系统内信号传递的一个全新概念。本文简述了这一全新概念的研究背景、作用机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王懿峥  陈扬  俞立 《自然杂志》2016,38(6):407-413
自噬(autophagy)是一种细胞通过溶酶体或液泡(酵母),将受损的或多余的细胞组分降解形成生物小分子的细胞代谢过程,在真核生物中十分保守,而其正常与否也与人类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在距Christian de Duve发现溶酶体并提出自噬这个概念50多年后,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因对自噬机制的阐明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得了201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文旨在回顾自Christian de Duve发现溶酶体至今自噬领域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中国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在生物学史上,英国科学家胡克最初提出了细胞的概念.他在显微镜中看到了血栓中的“小匣”或者“小室”.从这开始到细胞学说的创立,经历了许多科学家近两个世纪的努力. 对细胞研究影响最大的是19世纪初德国自然科学、哲学的勃兴,胚胎学的新进展和消色差显微镜的问世.  相似文献   

4.
正《科学》在线杂志上,来自哈佛大学的化学家刘如谦(David Liu)和博士后唐卫新(Weixin Tang)宣布了两种被他们称为"CRISPR-介导的模拟多事件录音设备"或"照相机"的工具。在概念验证实验中,他们分别展示了该工具如何在细菌和人类细胞中记录光照、抗生素和病毒感染或内部分子事件。这种叫作"照相机"的研究工具可以对细胞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5.
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是由其各个成分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科学理论的结构就是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或整体表现。构成科学理论的主要成分有:概念、定律、对应规则、逻辑形式和模型。概念是科学理论的“细胞”。有两类基本概念:一类,与直接经验相联系、明确标示或对应某种客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提出了生物体系耗散参量的概念,并用来定义生物学的最适剂量原理,在酵母细胞生长的理论和产生研究中进行了应用,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生物体系遵循最适剂量原理.  相似文献   

7.
植物细胞杂交的概念起始于本世纪初。由于制备原生质体的技术方法、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以及筛选杂种细胞、组织或植株的技术与程序的逐步改进,近十年来已初步建立了植物细胞杂交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伴有肺部炎性浸润是一组较常见的疾病。在我院住院的病人中,肺部炎性浸润疾病伴有嗜酸细胞增多,大约占肺部炎性疾病的5%左右,对这一组疾病的诊断概念仍不很清楚。病因也不完全明确,治疗有时也很困难。最近我们曾遇一例女性,43岁,工人,因咳嗽,低热,有时痰中带少量血已4月余,右肺下部有细湿啰音,胸片示右下肺有片状浸润影,外周血白细胞10,000—13,000/mm~3嗜酸细胞占5—14%,曾诊断为肺炎,  相似文献   

9.
续上期 )核查与控制分子机器需要调控 ,才能顺利运行。我们对细胞周期调控系统的理解来自两个概念。首先是核查点(checkpoint)观念。开始的想法是 ,细胞周期是一系列的依赖性步骤 ,后来事件之启动 ,依赖于先前事件的完成。核查点的观念是在萌芽酵母菌的研究中形成的。该研究揭示细胞如何在一些特定“点”上“核查”在其周期中先前事件是否已准确完成。如果没有 ,细胞就发出阻止后来事件的信号。例如 ,没完成的S -期 ,导致发送阻止有丝分裂的信号。这使细胞免于在DNA只部分地复制了的情况下进行潜在致死的有丝分裂。其他核查点…  相似文献   

10.
激素不应症     
据近代概念,内分泌系统应包括两大部分,即产生并分泌激素的内分泌细胞以及能与激素特异结合继而出现生物效应的靶细胞。以往的内分泌学仅偏重研究激素的性状、分泌、调节及代谢,故所谓内分泌异常无非是指激素分泌的亢进或低下。近年来,随着激素作用机理研究的深入,业已证明,激素之所以能对特定的组织或细胞发挥调节作用,在于靶细胞具有能  相似文献   

11.
白血病的前炎症状态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克复  马小彤 《科学通报》2003,48(21):2295-2298
前炎症状态(proinflammation)是多种疾病, 尤其是感染或免疫相关疾病早期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近年来引起一些研究者的关注, 前炎症因子的概念在近期出版的国外文献中频频出现. 从前炎症状态角度对白血病和白血病细胞进行初步探索, 获得有意义的结果, 如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前炎症因子白介素-18表达明显升高, 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组织特异性抑制物的表达, 从而增强白血病细胞的侵袭力, 患者预后不良, 反映了白血病被忽视的一个方面. 从前炎症状态角度进行观察, 拓宽了肿瘤和白血病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生命运动是自然界中最高级最复杂的运动形式。生命运动的不息进行有赖于生命体中信息系统的调控。“受体”(Receptor)便是这个信息系统中一种关键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调控的具体执行者之一。“受体”最早是在上世纪末对药物作用定义的概念,以后被借用到许多其他的信息物质使机体发生反应的过程。如鼻子对气味的反应,舌头对味道的感觉,免疫体系细胞与抗原反应而产生抗体的过程,某些化学物质由血流对细胞的补充和调节,细菌病毒的感染,特别是神经冲动传导和激素调节代谢,都是通过受体的作用。受体是细胞表面或亚  相似文献   

13.
<正>本书作者托马斯·亨利·赫胥黎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他因捍卫达尔文的进化论而有"达尔文的坚定追随者"之称,还因创造了生源论(biogenesis,认为一切细胞皆起源于其他细胞)以及无生源论(abiogenesis,认为生命来自于无生命物质)的概念而广为人知。托马斯·亨利·赫胥黎在1893年至1894年出版了九卷论说文集,展示他在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他的思想。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翻译出版了该文集的第一卷,严复翻译出版的《天演论》出自该文集的第九卷《进化论与伦理学》。2015年4月25日,李克强总理  相似文献   

14.
现代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概念与方法的不断发展,给植物科学研究以新的推动力,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给予我们一些新的启示。近些年来,在植物科学的研究中引进了一些新的术语,如遗传修饰(Genetic modification)、遗传操作(Genetic manipulation)和遗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之类。从这些提法的基本内容来看是相类似的,即对生物体进行遗传改  相似文献   

15.
确实在一系列刊物如《辽阔》、《乌克兰》杂志和其它杂志中,都讲述了所提出的这个新概念。作者认为,任何一种生命体从人的细胞到机体中都含有物质第四态即一定数量的生物等离子。它形成于土壤微生物中,是由于带基本粒子的宇宙线的作用。按他的看法,微生物是由某种“X原  相似文献   

16.
王德宝 《科学通报》1962,7(8):39-39
自从 Nirenberg 和 Matthaei 发表了在大肠杆菌无细胞制剂的体系中,加入多尿嘧啶核苷酸得到多苯丙氨酸以后,引起了广泛重视,因为这说明多尿嘧啶核苷酸是多苯丙氨酸的样板,为核酸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样板这个概念第一次提供了直接证据。以后 Ochoa 等和 Nirenberg 等发展了这个实验,除用含有一种碱基的多核苷酸外,还用了含有  相似文献   

17.
杨福愉 《科学通报》1983,28(11):689-689
膜蛋白与膜脂的相互关系是近年来生物膜研究中一个重要课题,但大多都着重于膜蛋白对其周围脂环境的影响,而后者对前者的作用却研究的较少。1973年Jost等根据电子顺磁共振研究结果提出细胞色素氧化酶围有“界面脂”的概念,认为这层脂的流动性较“非界面  相似文献   

18.
Idid: 一种基于免疫的动态入侵检测模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涛 《科学通报》2005,50(17):1912-1919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免疫的动态入侵检测模型(Idid), 建立了入侵检测中有关自体、抗原的动态描述方法, 提出了免疫细胞的动态耐受概念, 并建立了成熟细胞的生命周期以及免疫记忆等的动态模型及其递推方程. 解决了计算机免疫系统中自体、非自体的动态描述问题, 并同时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计算机免疫系统中成熟细胞生成效率较低等缺陷. 对模型进行了仿真, 对比实验表明这种新型的入侵检测模型较传统方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癌症的回答?     
体内肿瘤不会比豌豆大很多,也不会扩大,除非肿瘤能补充新毛细血管,因为现有血管的发展会伸入向细胞供鸽应氧和蛋白质“生长因子”的肿瘤。没有这种血管建设计划,肿瘤“内城”的细胞就会被饿死,肿瘤只留下一些小的无害细胞结。但是对年前波士顿儿童医院朱达·福克曼(Judahhalnan)博士提出这个概念时,却遭到了其他科学家的无情怀疑。大多数研究人员争论说,如果新血管在肿瘤周围形成,那它只是偶然事件,并非决定性步骤。后来,福克曼想象用一种全新的方法抑制新血管生长来同癌症作斗争时,其反应更成了笑柄。而现在没有人嘲笑了。患…  相似文献   

20.
刘芳 《科学通报》1999,44(13):1345-1345
肿瘤发生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通常认为,在环境因素中,化学致癌物是主要的危险角色. 因此,从预防角度考虑,防癌的途径主要有两条: 其一是不接触环境化学致癌物. 但这是不可能的, 人们只能做到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少接触致癌物. 其次,通过靶基因干预或调节. 致癌物进入机体后都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损伤基因、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进而破坏代谢系统和细胞功能达到致癌作用的,因而通过靶基因的直接干预或调节作用,有可能对抗致癌物的作用,预防细胞癌变和肿瘤发生,此即肿瘤的基因预防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