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通过对小说<李双双小传>的剖析来透视"17年"时期农村妇女解放的状况.她们享有了在政治、经济和法律上与男人平等的地位,并第一次大规模地从家门迈出,这是中国女性解放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但是,这种"男女都一样"的平等泯灭了男女间生理和心理的差异,忽视了女性性别生活中独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萌发着人的意义世界中的自由解放精神和从内心的精神自由到社会的现实自由的实践追求,萌发着自由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自由哲学化,即全人类的自由解放的崇高价值取向。是追求人类的自由和解放的宣言,是马克思学说的源头。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中的世俗女性的思想性格和命运遭际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现实新旧交杂的时代特点.她们虽属于封建时代的芸芸众生,都表现了早期市民个性解放的要求.她们虽然缺乏理想道德之美,但却具有不可忽视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著名作家理查德.赖特在美国享有“美国黑人文学之父”的美誉,其名著《土生子》是美国黑人文学只上具有划时代、里程碑式的作品。赖特在小说中用自然主义的视角,以环境决定论为依据,采用返祖式发展情节等方法分析小说《土生子》中的主要人物比格.托马斯暴虐性格形成的原因和他的暴力行为对其完整人格的形成及精神解放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鲍迎迎 《科技信息》2010,(20):155-155,158
《觉醒》和《欢乐之家》这两部作品分别再现了当时女性的特点和境遇,顺应了女性解放和追求自我的潮流.本文从两位女主人公的异同点出发,分析了她们如何沦为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和牺牲品,探寻了导致她们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淮南子>以"礼乐未始有常"的概念表明了艺术的历史进化观;以"君形者"的概念说明艺术创作中神似的重要性;以"师旷之耳"的概念提出了对艺术知觉者的要求.<论衡>的艺术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疾虚妄"和"为世用"两个命题上.这两个命题同时表明了王充艺术学思想的积极方面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以动词为纲,全面调查描写了<论语>与<世说新语>中的双宾语.将两书中的双宾动词划分为一般类型和特殊类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双宾句式在两书中的使用情况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析;对比分析两书中用法的不同,反映出双宾句型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发展轨迹和双宾旬式的某些演变特点.  相似文献   

8.
根植于自已特有的文化土壤之中的中国古典戏曲与西方古典戏剧特别是古希腊的戏剧相比照,(本文的西方古典戏剧着重以古希腊戏剧为例)它们不但在各自发生和发展道路上存在差异,其审美形态也是迥然不同的.本文试图以<琵琶记>与<美狄亚>例,在分析与挖掘它们异同点的同时,联系其他作品,对中西古典戏剧的审美形态作一简单的论述,并试图思考形成这种差异性的民族性根源.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民日报》对和平解放西藏报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报业史研究的角度介绍了<人民日报>对和平解放西藏事件的报道历程,对1949年9月至1951年10月间的报道进行了系统的文本分析,并结合采访所得的口碑资料,总结了由新闻报道所反映出的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反帝爱国统一战线政策,阐明了中国政府和平解放西藏是行使国家主权,并分析了由报道体现出的这一时代的媒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文明是整个欧洲文明的源头 ,它歌颂的是个性的解放和张扬 ,它崇拜英雄 ,提倡民主。而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大国自古以来就宣扬着“温良恭俭让”的礼教思想。这两种不同的传统思想成为中西方人们的行为准则。在这两种不同文明的熏陶下 ,中西方女性的命运又如何呢 ?她们与不幸的命运的抗争方式又有哪些不同呢 ?笔者通过对《美狄亚》与《窦娥冤》两剧作一比较赏析 ,以期得到一些启示 :女性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魏晋时期,洛神一度成为各类艺术争相描摹的女神形象,以之为审美对象的各类艺术作品中,《洛神赋》和《洛神赋图》则是其中的两大杰作.文章试图从审美理念、审美视角、审美体验与审美表现手法四个方面探究《洛神赋》和以之为脚本的《洛神赋图》之间的审美递变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鲁迅《伤逝》的立意是描写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或借用涓生和子君之间的爱情悲剧批判旧社会、封建残余及当时盛行的片面的个性解放思潮。本文重探《伤逝》的立意,认为《伤逝》的主旨是鲁迅在时代与思想新旧交替之际,带着留恋、伤感、期待,勇敢重回"虚空"的全过程的记录。  相似文献   

13.
《所罗门之歌》是一部以黑人男性为主人公的作品,但莫里森同时也在这部作品中刻画了一组栩栩如生、性格迥异的黑人女性形象。从黑人女性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小说中的黑人女性人物展开具体分析,剖析她们的人生,探讨她们的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14.
托妮·莫里森的《宠儿》对暴力以及社区的鸟托邦式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在奴隶制下,母亲是奴隶,是被人拥有的物品。女性主义的叙事手法使读者理解了塞丝为争取解放、自由而作的斗争。斗争的胜利要靠建立一个更广大的社区。  相似文献   

15.
谷萍 《科技信息》2008,(6):203-203
托妮·莫里森作为一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黑人女权主义代表,在其小说中深刻探讨了黑人妇女的解放问题。本文以她首部作品《最蓝的眼睛》为例,通过分析小说中保琳与佩克拉母女的人生悲剧揭示了黑人女性所遭受的性别和种族的双重压迫。广大的黑人妇女只有挣脱了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桎梏,建构出黑人妇女独特的文化价值观,才能在本民族的文化基础上实现妇女解放的梦想。  相似文献   

16.
林白将她作为一个作家的话语权拱手让给了一个纯粹的农村妇女,于是一场“叙述上的革命”发生了。作者以她忠实的笔记录下了民间的疾苦,这让她自己毅然地破壳而出,以新的姿态对世界进行最广泛的关注,同时对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吕氏春秋》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文化典籍,融合兼采了多家思想,对《庄子》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接收态度,多处以不同形式援引化用《庄子》入文,包括以点明出处的方式引用《庄子》语句,对庄子寓言本义予以继承、发展、改造,或者直接吸收其思想观点.引用后的庄子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其固有的偏激苛责,更符合《吕氏春秋》所持的抚民以静的政治追求.  相似文献   

18.
“文学自觉”的标准应是以抒情性为特点的内自觉与以形式表现为特点的外自觉的统一体.文学的自觉首先反映在诗文的内容上,是《诗经》在“情”的领域的奋力开拓.所谓“文学自觉”还包含着对文学艺术自身创作规律和审美形式的重视.《诗经》是中华先民自我意识的诗性醒觉,同时也是“文学自觉”觉醒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熊性宽 《科技资讯》2006,(15):166-166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也是中学教材的传统篇目。在激烈而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到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了小小白洋淀的一隅,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深入,表现敌后抗日根据地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钝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相似文献   

20.
《从军日记》与《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精神联系和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冰莹的《从军日记》与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存在历史姻缘关系,两部书亦有诸多精神上的联系。但二者又是截然有别的:《从军日记》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化倾向、明朗刚健的情感基调和女性解放的特征;《少年维特之烦恼》则有较强的文学艺术性、伤感色彩和女性被动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