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云南松居群花粉形态多态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和统计昆明地区4个云南松居群的花粉粒形态,揭示云南松居群内花粉粒形态的多态性及其分布频率,并应用巢式等级方差分析方法,试图探讨云南松花粉粒在居群间、个体间和个体(家系)内形态变异的分化大小.研究表明,云南松花粉粒形态、大小、气囊数目及其大小的变异极其复杂多样,在松属植物中所少见.巢式等级方差分析表明,昆明地区云南松居群具有两个气囊的正常花粉粒,其形态变异有大约20.2%源于居群间,有79.8%左右源于居群内个体间和个体(家系)内,其中个体(家系)内花粉粒形态变异方差分量占88.3%,说明云南松个体(家系)内花粉粒形态的变异较大,环境饰变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2.
钙对花粉萌发的启动效应和对花粉管生长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以云南松和烟草为材料,研究了钙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花粉萌发介质中高浓度的钙(10^-10^-2mol/L)显著抑制了云南松和烟草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而较低浓度的钙或缺钙(10^-3-0mol/L)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无明显影响。测定萌发过程中花粉钙含量变化的结果表明,花粉水合阶段和萌发早期有一急剧的钙释放高峰。在培养介质中加入钙螯合剂EGTA抑制了花煌萌发,但这种抑制可  相似文献   

3.
钙对花粉萌发的启动产效应和对花粉管生长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云南松和烟草为材料,研究了钙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花粉萌发介质中高浓度的钙(10 ̄(-1)~10 ̄(-1)2mol/L)显著抑制了云南松和烟草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而较低浓度的钙或缺钙(10 ̄(-3)~0mol/L)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无明显影响。测定萌发过程中花粉钙含量变化的结果表明,花粉水合阶段和萌发早期有一急剧的钙释放高峰。在培养介质中加入钙螫合剂EGTA抑制了花粉的萌发,但这种抑制可被随后加入的钙所逆转。钙通道阻塞剂Vera-pamil和Co ̄(2+)也能抑制或阻止花粉萌发,但这种抑制主要发生在花粉萌发的早期。此外,在同样浓度的钙载离子体A_(23187)的处理下,花粉管生长比花粉萌发过程更为敏感。上述结果暗示着钙可能作为花粉萌发的启动者(Initiator)和花粉管生长的调节者(Regulator)来启动花粉萌发和调节花粉管生长。  相似文献   

4.
油松及云南松染色体的荧光带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两种荧光试剂CMA和DAPI研究油松及云南松染色体的荧光带型。油松(2n=24)和云南松(2n=24)染色体的CMA带型中均存在五种不同的CMA带纹类型。油松的CMA带型为3对是着丝粒和臂间处均有荧光带纹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A类型),3对是臂间处有荧光带纹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B类型),2对是着丝粒处有荧光带纹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C类型),2对是无荧光带纹的近中或中部着丝粒染色体(D类型),2对是着丝粒有荧光带纹的近中着丝粒染色体(E类型);而云南松的CMA带型则为A类型、B类型、C类型、D类型和E类型的染色体分别有4对、2对、2对、2.5对和1.5对。这两种松树染色体的DAPI荧光带型与CMA带型之间存在相反的带纹关系。最后讨论认为①利用荧光带型的不同可将二者区分开,②据荧光带型认为云南松在赤松亚组中与其它松树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要远一些。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影响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关键气象因子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分类与回归树(CART)等方法分别构建了云南松(阴坡)、云南松(阳坡)、华南松和侧柏4种不同林型的活、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多元回归模型对不同林型森林活、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介于5.90%~6.60%、20.1%~36.9%;CART模型在基于气象因子的森林可燃物含水率预测中适用,其对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的最优平均相对误差(5.38%~7.00%)明显低于死可燃物(22.88%~26.64%),这与多元回归模型一致且精度普遍更高,同时解决了多元回归模型无法预测云南松(阳坡)活可燃物含水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昆明附近云南松人工林群落类型进行了初步划分,主要依据生境条件类型:如地形、坡向、坡位、土壤深度和水湿条件、林下植物的相似性以及反映在林木生长特征、生长量的变化。在群落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云南松人工群落的结构,林木生长分级,叶面积,生物量,木材蓄积量与不同生境和群落类型之间的关系,试图对云南松人工林生态地植物学和营林问题,提供一点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7.
石棉县云南松人工林经营密度管理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省石析县云南松人工林立木胸径与冠幅关系、高径生长过程的研究,探讨其理论密度、理论蓄积和适宜经营密度,编制了经营密度管理表,可供云南松人工林经营参考。  相似文献   

8.
旱冬瓜水提液对云南松种子发芽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旱冬瓜(枯叶、鲜叶、树根、树枝、树皮)20,10,5,2.5 g/L的水提液对云南松种子发芽进行处理.结果 表明,树根水提液对云南松芽和幼苗生长基本上起促进作用;高浓度的枯叶、树枝、鲜叶及树皮水提液对云南松芽、幼苗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水提液浓度的降低抑制作用减弱、消失甚至转为促进作用.不同器官水提液对云南松种子发芽的效果不同,树枝对鲜重和发芽率起作用的物质多些;鲜叶和树枝中对总长起作用的物质比其他部位多.3个测试项目的敏感性次序为总长>鲜重>发芽率.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分状况下云南松抗病性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水分状况下云南松茎韧皮部多酚氧化酶(PPO) 活性的变化情况发现,灌水处理后,PPO 活性最低,干旱处理的最高;1 ~5 月,随干旱程度的加深,PPO 活性逐渐升高;接种蓝色伴生真菌后,PPO 活性普遍升高,干旱处理的升幅最大,灌水处理的最小,适度干旱有利于提高云南松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0.
云南松松针水提液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观察云南松松针水提液对蛋黄乳诱发的小鼠高脂血症的关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高脂组相比,在小剂量组(0.8ml/100gB.W/d)松针水提液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5),并相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而在大剂量组(1.3ml/100mlB.W/d)则不表现这样的作用。提示在一定的剂量下,松针水提液具有降血脂的作用。量较大剂量则  相似文献   

11.
 云南2009/2010年遭遇了一次百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对当地的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笔者利用2009年11月—2010年4月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1km×1km分辨率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LST)数据,在构建了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的基础上,对2009/2010年云南省干旱情况进行了反演.进一步与昆明、昭通、江城3站实测的土壤湿度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后,获得了云南省2009/2010年干旱等级的时空分布情况.基于TVDI的卫星监测结果表明:从2009年11月云南进入旱季以后,全省出现大范围不同程度的干旱;2010年2月、3月干旱情况最为严重,中等干旱面积达到全省的50%以上,严重干旱面积达到全省的27%左右;严重干旱区域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中东部和南部地区;全省唯有西北的迪庆、怒江自治州较为湿润或者正常.
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云南松林幼林与成熟林土壤呼吸特征及其主要调控因子,采用Li-6400-09土壤呼吸室测定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云南松幼林和成熟林土壤CO2流动速率呈明显的季节波动,且成熟林土壤呼吸(1.09~3.69 μmol/(m2·s))显著高于幼龄林(0.88~3.08 μmol/(m2·s))。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呼吸季节动态的重要影响因子,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显著大于土壤温度,不同影响因子中,含水量成熟林土壤呼吸的影响占全部影响的63.3%~76.0%,对幼林的49.3%~79.4%。pH与土壤养分对土壤呼吸也会产生一定影响。2种林分中,土壤呼吸速率与pH、全P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C/N极显著负相关; 同时,土壤含水量与全N极显著正相关,与C/N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但土壤含水量与土壤pH、全P仅在成熟林中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西南地区严重干旱导致土壤含水量的减少已成为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土壤水分能够通过影响土壤通透性、土壤有机质以及N、P等养分含量,从而调控云南松成熟林和幼林土壤呼吸的时空动态。  相似文献   

13.
土壤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系马尾松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盆栽1年生不同品系马尾松苗木为材料,研究了土壤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系马尾松苗木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到土壤干旱胁迫时,464、23和75品系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余品系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则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83、127和38品系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上升幅度较大,表明这些品系在减少水分消耗的同时仍能维持较高的光合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
林火是破坏森林生态的重大因素。西昌市云南松林区每年会形成约200~500hm2的火烧迹地。多发生于干旱春季和秋冬季,由于法规缺失和管理不到位,造成迹地生态修复滞后甚至成为盲区,成荒芜弃置状态,使得林业有害生物侵入为害,严重破坏森林生态平衡,降低森林质量。本文通过对西昌市林火迹地成因和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生态修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植物寄生线虫造成的危害极大,开展捕食线虫真菌资源的研究是线虫生物防治的前提和基础.2006年至2007年间对云南西部云南松、华山松松树根际土中的捕食线虫真菌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分离到捕食线虫真菌土壤的地理位置、海拔的分析,结果表明:捕食线虫真菌在云南西部松树根际中广泛分布,从1000份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捕食线虫真菌3个属(Arthrobotrys,Drechslerella,Dactylellina)21种和5个未产生捕食器的相关属Dactylella以及菌丝不分隔的捕食线虫真Stylopage属的1个种和Tridentaria属的1个种,其中2个为待定种.优势种为Arthrobotrys oligospora,Arthrobotrys musiformis,Arthrobotrys thaumasia,Dactylellina ellipsospora.在所分离到的捕食线虫真菌中,产生粘性菌网的菌种占优势.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对松材线虫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感染松材线虫后,用不同干旱胁迫(PEG)处理,包括干旱(不浇水)与浇水对松树的蒸腾作用,树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及干旱对发病进程松树死亡影响的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干旱能明显地加快感染松材线虫后黑松的死亡速度,干旱胁迫和松材线虫的杂能迅速破坏松苗体内保护酶(CAT)的活民生,而加快其死亡速度;高温干旱年份能加快提高黑松,马尾松的发病死亡率,多雨年份马尾松的发病率则较轻,但黑松仍能大量发病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云南124个气象站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全球海表面温度(SST)资料以及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分析了云南2009—2012年连续4年干旱的气候特征,并从异常大气环流、海温、局地对流等方面分析了4年连续夏季干旱发生的成因.结果表明:①云南2009—2012年干旱是一次持续时间长,跨越春、夏、秋、冬四季、影响范围广的全省性严重干旱,最严重的区域主要是滇中及滇东南.并且是发生在云南降水减少的气候背景下.②2009—2012年夏季500 hPa欧亚地区高、中、低纬度的高度场分布不是很相似,但4年的环流配置形势表明东亚冷空气路径偏东,影响中国西南地区的冷空气偏弱,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影响云南.另外2009年和2010年副高位置偏西偏强,云南在其控制之下,不利于降水;而2011年和2012年副高位置偏北偏东,其外围的水汽不易输送到云南.③2009—2012年云南大部地区及其南侧的孟加拉湾地区高度场持续偏高,孟加拉湾附近的印缅槽不活跃或偏弱,也不利于南方水汽向云南界内输送.④El Nino事件发展期、La Nina事件衰弱期以及印度洋海温偏暖时都有利于云南干旱的发生和发展.⑤2009—2012年夏季云南局地及其以南大部地区基本维持低层辐散、高层辐合的垂直散度场配置,不利于上升运动的生成和发展.孟加拉湾及南海一带基本为西北或偏东气流控制,向北输送的水汽较常年偏弱,是造成云南连续4年夏季干旱少雨异常气候的直接原因之一.⑥2009—2012年连续4年夏季云南局地对流相对常年偏弱,这也是云南降水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引栽松柏类树种分布情况和对土壤的适应状况,并分析讨论了树种引栽成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不同林龄阶段人工林土壤腐殖质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差异,以云南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化学分组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研究手段,对土壤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造林时间增加,土壤p H呈下降趋势,造林年限增加27年,土壤p H下降0.6个单位.幼林阶段土壤C,C/H高于中龄林和成熟林阶段,而土壤N,H,C/N随造林年限增加变化不大.各林龄阶段表层土壤C,N,C/N,C/H普遍高于表层以下土壤.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云南松人工林土壤HA和FA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及官能团组成,主要含有酚羟基、芳香基、脂族烃基、羧基等基团.从造林年限变化趋势看,从幼林到成熟林阶段,土壤表层HA中小分子糖类物质减少,芳香类物质增加,说明造林年限增加土壤HA结构变得复杂.土壤FA随造林年限的变化特征与HA相似,但其表层(0~20 cm)土壤中羧基含量增加十分明显,说明表土羧酸类物质有随林龄增加的趋势,这可能是引起造林后期土壤p H下降的原因之一.从剖面深度看,随土层增加,土壤HA和FA中小分子糖类物质呈降低趋势,而芳香类物质含量增加,说明人工林深层土壤腐殖质的化学稳定性高于表土层.  相似文献   

20.
思茅松、云南松脂松香的物理和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云南省思茅松、云南松脂松香的软化点、酸值、不皂化物含量、乙醇不溶物、灰分、旋光度和化学组成等物理和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两种脂松香的质量都优于GB/T8145—87要求,各质量指标的平均值与全国平均值相比无明显差异。两种松香化学组成相同,主成分降序排列都为枞酸、长叶松酸、新枞酸、去氢枞酸和湿地松酸。思茅松松香的旋光度与长叶松酸、枞酸的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极显著负相关;与去氢枞酸和异海松酸的相关关系则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