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探讨褐斑大蠊减数分裂规律,运用空气干燥法对褐斑对褐斑大蠊精原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染色体形态进行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染色体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褐斑大蠊减数分裂过程与蜚蠊属其他种相似,符合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
采用低渗、滴片和硝酸银染色技术,对棕色田鼠的联会复合体和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轴的形成过程及其两者问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联会复合体起始于偶线期,成熟于粗线期,于早双线期到中双线期解体;而中期Ⅰ染色体轴是在晚双线期才开始形成。二者之间存在一个无任何轴性结构的时期。联会复合体与中期Ⅰ染色体轴是减数分裂染色体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的轴性结构。  相似文献   

3.
用银染法观察了蓖麻蚕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结果表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无特异的NORs;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偶线期和粗线期核仁逐步弥散,粗线期之后有一个染色体分散为染色质,核仁弥散于其中形成嗜银的二价体的第二收缩期和混乱期;卵母细胞的相应时期,有一个核仁扩增的过程。依据染色体嗜银性的强弱,探讨了前期Ⅰ,中期Ⅰ以及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rDNA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4.
棕色田鼠精母细胞中联会复合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表面铺展法制备棕色田鼠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标本,经硝酸银染色作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减数分裂前期 I X 和 Y 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同常染色体有明显差异; X Y 染色体的配对起始于早粗线期,成熟于中粗线期,在晚粗线期先于常染色体解联会; X 染色体未配对区域自身折叠,形成发夹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表面铺展法制备棕色田鼠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标本,经硝酸杂色作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减数分裂前期IX和Y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同常染色体有明显差异;XY染色体的配对起始于早精线期,成熟于中一期,在晚粗线期先于常染色体解地;X染然水与对区自身折叠,形成发夹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报告了叶巢外睾吸虫性细胞发育的染色体行为,初级精母细胞经两次减数分裂发育为精子.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发育时间长而复杂,经历细线期至终变期等五期,各期形态均有描述.单倍体染色体为8条,核型特征是5M+2ST+1T.第二次减数分裂由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32个梭形精细胞,继而发育为32条精子.  相似文献   

7.
为了帮助细胞分子生物学初学者在显微镜下尽快识别植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细胞及染色体变化特征,以玉米花粉母细胞为材料,制作了玉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浓缩)期、前Ⅰ、中Ⅰ、后Ⅰ、末Ⅰ、前Ⅱ、中Ⅱ、后Ⅱ、末Ⅱ玻片并在显微镜下拍照,依据照片描述各时期细胞及染色体变化特征,以期为细胞分子生物学初学者系统学习植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玻片制片,识别各时期(尤其是终变期和Ⅰ中花粉母细胞)细胞及染色体动态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云斑车蝗(Gastrimargusmarmoratus)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阐述了该蝗虫减数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和细胞学特征,特别是X染色体在细线期、偶线期、双线期和中期I、后期I的特殊表现,以及中期I各种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的成熟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方面完成了染色体数目减半(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另一方面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是三个遗传基本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直接涂片法获得了野生烟草(N.plumbaginifolia)减数分裂期的染色体,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处于粗线期、背景浅的分裂相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该分裂相中染色体宽度为(0.980±0.036)μm;高度为(5.408±0.040)μm;同源染色体互相靠近,有宽度为(0.379±0.022)μm、深度为(0.033±0.014)μm的大沟相隔;部分区域大沟消失,可能为减数分裂期相关蛋白结合所致,与前人研究结果相近.可见,直接涂片法获得的N.plumbaginifolia减数分裂期染色体可以用于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相似文献   

11.
合浦珠母贝受精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用醋酸-地衣红染色制片的方法对合浦珠母贝卵子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细胞学观察。精子入卵前,卵子停留于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精子入卵后,卵子开始成熟分裂,在海水温度22℃的条件下,授精后22min及39min绝大部分卵子分别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和第二次砬数分裂,排出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雌雄原核分别形成,其染色体逐渐凝集,形成两组染色体,最后在卵裂的赤道板上联合,71min后,大部分卵子完成第一次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直接涂片法获得了野生烟草(N.plumbaginifolia)减数分裂期的染色体,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处于粗线期、背景浅的分裂相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该分裂相中染色体宽度为(0.980±0.036)μm;高度为(5.408±0.040)μm;同源染色体互相靠近,有宽度为(0.379±0.022)μm、深度为(0.033±0.014)μm的大沟相隔;部分区域大沟消失,可能为减数分裂期相关蛋白结合所致,与前人研究结果相近.可见,直接涂片法获得的N.plumbaginifolia减数分裂期染色体可以用于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苏木精染色法,自猴头菌子实体剌长0.1cm 开始,至刺长1.0cm 止,每增长0.1cm 对同一子实体夹取菌刺进行染色观察,经过对减数分裂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及中期染色体条数的反复观察,认为猴头菌具有12条染色体,即 n=12.  相似文献   

14.
东亚飞蝗染色体的减数分裂观察 (动物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查分析了东亚飞蝗精巢细胞减数分裂各主要时期的特征及分裂高峰期,为昆虫染色体结构、功能及进化研究提供标本材料,为蝗虫染色体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生物遗传实验教学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本实验采用每只活体注射0.04%秋水仙素0.1mL、细胞悬液滴片的方法,对东亚飞蝗的精巢细胞进行染色体制片。实验观察到东亚飞蝗精巢细胞减数分裂Ⅰ、Ⅱ各主要时相的鲜明特征,双线期同源染色体的四分体结构明显,浓缩期染色体形状多种,8月中旬是制作东亚飞蝗减数分裂标本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5.
用团头鲂精子诱导红鲫雌核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遗传失活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精子诱导红鲫(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iety)进行雌核发育的研究. 红鲫的卵子经适宜UV剂量灭活处理的团头鲂精子激活后,在0—4℃下冷休克40min抑制第二极体的排出使染色体加倍,获得雌核发育红鲫. 它们的受精率、孵化率及成活率分别为(52.6±3.0)%,(23.6±4.1)%和(15.7±3.4)%,其成活率明显高于用鲤鱼精子诱导红鲫雌核发育的成活率(11.3±2.2)%. 以外形特征、染色体数目及性腺发育程度为依据对雌核发育红鲫与对照杂交鱼进行了区分和鉴定,结果表明,Ⅰ龄鱼的体色为红色,染色体数目为100,性腺发育正常的个体为成功的雌核发育红鲫;而染色体数目为124或148,性腺发育滞后的个体为杂交鱼,其中三倍体鲫鲂是不育的(2年观察证明),而四倍体鲫鲂2年才能达到性成熟. 以鲤鱼的精子作为对照,着重讨论了团头鲂精子作为刺激源的优势,即能提高雌核发育鱼的成活率,并可简化对雌核发育鱼的鉴定,研究证明团头鲂的精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诱导鲫鱼进行雌核发育的刺激源.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杨山牡丹×紫牡丹杂交后代"梦幻"体细胞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为混倍体.对其不同染色体数目的细胞进行核型分析,核型类别分别是3B,2B,2C,与父母本有很大的差异.用植物染色体去壁低渗制片法研究了"梦幻"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双线期-后期Ⅰ的分裂过程,结果显示:所有的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均异常,在终变期-中期Ⅰ,分别出现了多价体、单价体、二价体提前分离、染色体胶连、赤道外染色体、染色体断裂等异常现象,这些异常导致了后期Ⅰ的不等数分离,二价体或多价体不分离,染色体胶连及出现大量的染色体断片,最终不能形成正常的雌配子体.此外,在体细胞中观察到的混倍现象在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在终变期分别出现了5_Ⅱ+断片、4_Ⅱ+3_Ⅰ,5_Ⅱ+2_Ⅰ+断片、6_Ⅱ+3_Ⅰ+断片等染色体配对构型.  相似文献   

17.
遗传的两大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这两大规律是高中生物必修本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几个实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灵活运用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例1一个基因型为AaBbC。的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种类及个数。解析生殖细胞种类的分化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性母细胞过程。此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第二次分裂各形成两个种类相同的精子。由此可知:一个基因型为AaBb…  相似文献   

18.
对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的品种〔(临朐一号×佛及尼亚115)×柯克347〕杂交一代的花粉单倍体植株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从细线期至花粉粒形成的过程作了观察。并用普通品种——红花大金元(双倍体)作比较。 单倍体植株和双倍体植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最显著区别之一是前者在前期Ⅰ粗线期时看不到同源染色体配对,终变期时绝大多数染色体为单价染色体,很少数是拟二价染色体,染色体有胶合,连结成各种形式,并有群聚现象。在单倍体植株的同一花药内,同时有染色体单倍数和很少量的双倍数的花粉母细胞。单倍体植株四分孢子形成后,细胞核在小孢子的进一步的发育中自行解体,成熟花粉粒一般没有生活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了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中国龙虾Panuliurus stimpsoni(Holthuis)精子发生的结果。
中国龙虾的精子发生经过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成熟分裂前期由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组成。精细胞的变态经过早期精细胞、顶体颗粒期、顶体囊期、顶体分化期和成熟精子。精子属非典型精子,没有鞭毛,不能运动。在扫描电镜中,成熟精子呈绒毛球状。在透射电镜片中,每个精子有核、板层区和顶体。核内有分散的染色质和微管。突起从核发出,核中的微管也伸进突起,顶体和板层区也见到突起。板层区包含有大量的膜和少量退化的线粒体。由高尔基复合体产生的顶体可以分成均质部、旋涡部、晶体部和绒毛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了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中国龙虾Panuliurusstimpsoni(Holthuis)精子发生的结果。中国龙虾的精子发生经过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成熟分裂前期由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组成。精细胞的变态经过早期精细胞、顶体颗粒期、顶体囊期、顶体分化期和成熟精子。精子属非典型精子,没有鞭毛,不能运动。在扫描电镜中,成熟精子呈绒毛球状。在透射电镜片中,每个精子有核、板层区和顶体。核内有分散的染色质和微管。突起从核发出,核中的微管也伸进突起,顶体和板层区也见到突起。板层区包含有大量的膜和少量退化的线粒体。由高尔基复合体产生的顶体可以分成均质部、旋涡部、晶体部和绒毛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