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化诗学的"文化"是人不断培育自己的"文化"过程,不仅是文化成果。以"文化"本身作为立论依据是文化诗学的主要特征。由此人与诗、文学与现实、各种文化形式之间是相互建构的,因而"相互建构"是文化诗学的主要课题。将人作为艺术品来建构,是文化诗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文化诗学的神韵所在。  相似文献   

2.
"文化诗学"是一些学者倡导的文艺学"新学".作为一门子学科或文学理论的形态之一,人们自然要考虑其学理依据.它与文化的关系如何以及在此关系上它自身应该定位于何处?它与相关学科参照内容的关系也有待于进一步加以梳理.笔者认为"文化诗学"是一种建构,更是一种限制.这种限制是双重的,既是对科学主义研究滑向唯形式危崖的限制,也是对文学的文化研究不至于因过量的泛文化杂合成为危及诗学的一种无边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漳州师院学报》2017,(1):154-156
《文化诗学:理论建构与实践策略》一书不是对"文化诗学"的一般性概说和介绍,也不是对目前中西方文化诗学研究的评介,而是对文化诗学理论层面的一种可行性的建构。全书以"审美性""语境化""双向建构""整体观"四个关键词为切入点,提纲挈领,紧紧围绕在文化语境下文学审美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路径展开研讨、论述,不但对文化诗学理论的可能性进行了较有建树的阐述,也为文化诗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刘庆璋 《漳州师院学报》2004,18(2):28-30,36
文化诗学不只"是一种实践",而是一种文学新论.它是学人从文论高度对时代需求做出的适时回应;它是文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文论跨上更高台阶的一个进步;它较之过去已有的文论具有更为深刻和更为丰富的内涵.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实践经验及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也要求学人对这一新论进行学理的阐明与论证.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明晰、系统的理论体系的“文化诗学”,在最先举起这一理论旗帜的美国,至今也还处于正在建构或尚待建构的过程之中。我国对于“文化诗学”的理论探讨,更是近年来才开始起步的工作。就在这样的国内外学术态势下,《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和福建漳州师范学院联合发起、召开了我国第一次文化诗学学术研讨会。这是一次全国性、小规模、高层次的学术会议。中心议题是:文化诗学的理论特色、学术空间和研究方法。这次盛会由漳州师范学院文化诗学研究所承办,由集美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协办。会议于 2000年 1…  相似文献   

6.
“文化诗学”在学理上有多种思想来源,较难对它进行理论定位.可如从其批评实践上,则能看出它有三个要义:一是注重大众性情;二是注重话语权力;三是注重震颤效果.对历史现实的关注是其批评观的重要表现,循着知识话语的权力走向,瓦解历史与文本的界限,产生了各种撼动常识层的功效.“文化诗学”在学术系谱上多种倚靠关系所呈现出来的灵活性,在表层上似乎适合中国语境,可实质上由于中国文化没有能产生真正结构力量的知识生产主体,“文化诗学”的操作观仅有启发作用.但以这种启发过程为契机,其牵动的思想方法特别是追溯话语权力的走向却又能告诉中国学人还有许多深层次的基础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7.
文化诗学作为文学理论研究的一个视角是可能且现实的,它旨在解脱诗学的现实困境,并赋予其新的价值功能.文化诗学有其存在的根据、存在的形式和功能价值.对诗学自律与文化他律的研究后,我们认为它还应有文化批判的价值向度,并主张诗学家与诗人一起追寻文学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人之存在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化诗学首先是一种实践的诗学,它重建了文学与文化、文学与历史、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文学不仅是一种载体,更是文化、历史、社会生活本身.在理论上,它更加关注文化的表征性和意指的实践性,并坚持以文学性的审美方式,提高日常生活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9.
在所谓“神州陆沉、宗社丘墟”的历史境遇中,传统诗学内部成长了一种强调人格挺立、情感廉贞的精神与审美诉求,召唤乱世中的忠诚与坚守,召唤坚硬、阳刚、倔强、精气饱满的诗性与主体性,即使在哀歌式的吟唱背后,也隐含一种豪情和悲怆,一种文化的自挽与自励,彰显出诗学特征和情感特征的高度一致,“道德的正义”与“诗歌的正义”的合而为一,高亢、纯洁、激昂、压抑、悲恫,此所谓“遗民诗学”是也。王国维以生命诠释并且亲证了这种“遗民诗学”,其精神变迁与情感归属,表征着近代历史的复杂,以及此一沧桑境遇中人道的艰困与暧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文化诗学复出并日益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学研究方法,这绝非是历史的简单循环,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学研究实践的必然选择。文章深入分析了文化诗学方法走向兴盛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强调了文化诗学方法更能植根于文学本体真实的基本特征和存在意义,并从文学性和具体性这两个方面探讨了将这一方法的理论优势落到实处的基本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11.
《漳州师院学报》2021,(3):77-81
美国的几大少数族裔都在移民或迁徙过程中经历过旧身份的解构和新身份的建构。他们从原有的族裔文化中走出来,慢慢适应美国白人文化,形成新的文化共同体。这一新的共同体与旧的社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结美国族裔文学在文化共同体中构建民族身份的模式,探索作品人物平衡传统族裔身份与同化后的美国身份、并进一步形成杂糅文化身份的方法,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诗学研究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做出新的应对,在文学艺术研究中运用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研究方法,重视文学艺术与语言、神话、宗教、历史、科学关系的研究,正在使文学理论研究焕发出又一个青春.王维诗中"空"与禅的合璧,不仅是一种诗学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屈原在其作品中设计了六条安顿自我生命的道路:从俗以求显达、自藏以避乱世、作为以改变现实、出走以择贤君、轻举而远游、依彭咸所居。屈原对自我生存道路的种种思索,为后世处于进退抉择中的文士起到了重要的参照作用,在中国古代文人精神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漳州师院学报》2022,(1):155-160
地方历史人物是在一定的地域文化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又是地域文化建构进程中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见证和引导着地域文化的变迁进程。地方高校学报在地域文化专栏建设上走出了特色化发展之路。但多家学报在地域文化专栏的策划、组稿过程中,存在着对于地方历史人物的地域文化建构意义的讨论不充分的问题。在策划、组稿、编辑历史人物评述类稿件的过程中,编辑部需保持客观态度和考察研究方法科学性等原则,并在编辑团队建设和作者队伍开发上下功夫做好专栏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从众多心理咨询个案中发现,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必然自主建构一种评价、选择与整合外部世界的价值体系,即人格形成的内在的整合与调节系统,它是人格发展的基础和核心,不同功能性质的整合与调节系统制约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不同方向.因此,努力构建一种有效的整合和调节系统,对于促进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诗学传统认为,诗歌体现了一种和谐的美学精神,它既渴求艺术审美,合乎伦理道德规范,又兼及个体情感,其内容贯穿着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历程的始终。在明清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钱谦益基于“诗言志”传统提出的诗学主张有深刻的合理性,是对中国传统诗学传统的批判继承,对明清之际的诗坛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代美籍华人学者叶维廉先生的比较诗学理论,从语言和美学两个向度显示出中西诗学理论的差异:西方文化以逻辑推理把握世界,东方则通过具体经验体悟世界。西方诗歌传统主要是表现智性认识.而中国古典诗歌重在形象感受。东西方文化发展存在错位现象,英美现代诗具有与中国古典诗歌在美学和语法上"汇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消费文化背景下,将中国传统图案的符号象征意义引入“符号消费”的视域中,成为创造文化体验的一种设计资源.传统图案元素以“文化符号”出场,使设计师得以围绕图案的象征意义这一本体,以现代设计的理念重新建构传统图案的形式语言,创造一个基于现代生活方式的视觉景观,使消费者在“符号消费”中获得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广告是商品经济时代的必然文化产物.但是,在广告传播的过程中,它给文化价值的建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然而,从本质上说,广告传播中所暴露出来的文化安全问题实际上并不是由广告自身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我们在分析广告对现代文化的不利影响的同时,还应从广告本体意义的角度出发,看到作为商品传播介质的广告,是不应该承担建构形而上的价值理念的文化功能的.广告传播的文化安全有赖于人们对广告本体意义的确认.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诗学传统认为,诗歌体现了一种和谐的美学精神,它既渴求艺术审美,合乎伦理道德规范,又兼及个体情感,其内容贯穿着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历程的始终。在明清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钱谦益基于“诗言志”传统提出的诗学主张有深刻的合理性,是对中国传统诗学传统的批判继承,对明清之际的诗坛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