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庆善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9):F0003-F0003
富鹏同志的新著《〈红楼梦〉人物性别角色研究》即将出版,这是一本值得期待、值得重视的红学著作,是近些年来《红楼梦》研究的重要成果。性别角色研究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其研究成果也已经开始被应用到许多不同的领域。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一研究成果还很少被运用于国内的文学研究当中,而运用到《红楼梦》研究中的就更少了。据我所知,富鹏同志是红学界中最早运用性别角色理论研究《红楼梦》的学者  相似文献   

2.
张欣欣 《科技信息》2011,(12):I0157-I0157,I0159
《红楼梦》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仅有名有姓的出场人物就逾四百,而这些人物姓名有着其自身的涵义和功能。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姓名翻译就成为一个艰巨的任务。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堪称权威之作,杨译本在翻译人物姓名的时候,采用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音译,即用威妥玛拼音系统翻译部分人名。本文将通过对杨译本中的姓名翻译的分析,阐释威妥玛拼音在人名翻译方面存在的利弊。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的语言,无论是叙述性语言还是小说人物语言,无不渗透着情感情绪;《红楼梦》的语言,不仅贯注着小说人物的主观情绪,也贯注着创作主体的主观情绪。对于《红楼梦》创作主体及其小说人物的考察,最基本的着眼点应该是小说语言。也可以说,对于《红楼梦》精神的研究,其实就是对其语言情绪意义的探讨。本文对于《红楼梦》语言情绪的探讨就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展开的。  相似文献   

4.
<正>《红楼梦》是中国非常了不起的文学作品,围绕《红楼梦》已经形成了一门学问——"红学"。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红楼梦》:美食家在《红楼梦》里找到很多美味且能养生的菜肴,诗人研究《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园林师探寻《红楼梦》中的古典园林设计……今天,我们从气象的角度来看一看《红楼梦》中的季节,并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人物吧。在《红楼梦》中,对自贾宝玉降生到贾宝玉  相似文献   

5.
蒋苏苓 《科技信息》2009,(14):136-137
本文从服饰文化这个角度,思考《红楼梦》中服饰与时代风尚、人物社会地位、人物个性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作者生活背景与小说中服饰描写的关联,进而探讨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与人物服饰的关系,品读《红楼梦》中服饰与人物个性的契合,多角度地研究了《红楼梦》中服饰文化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6.
与众不同到底是一种幸还是一种不幸?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安娜·卡列尼娜》里的安娜以其独特绝美的形象亭立于古今中外著名的文学人物画廊之中,也以她们超越其时代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铭警着我们后人的思索。  相似文献   

7.
从王蒙的红学研究、李商隐研究以及王蒙对古代优秀文学传统的继承和超越等方面探讨王蒙古代文学研究对当代中国文学批评以及文学创作的影响和意义。王蒙对《红楼梦》的研究强调了《红楼梦》作品的原生性,以及由原生性引发出的无限的"话题价值",而内容的博大精深又决定了对它的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王蒙对李商隐诗歌的研究则主要表现在对《锦瑟》等无题诗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让人耳目一新,王蒙还阐述了李商隐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存在大量的人物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错乱的现象,从《红楼梦》版本的流变以及曹雪芹的女儿崇拜观来看,《红楼梦》人物年龄错乱是曹雪芹在有意、无意中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解读《红楼梦》服饰与人物地位之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楼梦》人物服饰多姿多彩,富涵有丰富的服饰文化。本文从服饰的造型、材料、装饰品等三个方面对《红楼梦》典型人物服饰形象进行了剖析,论述了《红楼梦》人物服饰形象是表现其身份、地位和个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吴倩倩  王欢 《科技信息》2013,(9):245-245,286
自1784年《红楼梦》这一中国古典小说问世至今,国内外红学研究者的研究浪潮此起彼伏。本文通过对王际真和麦克休《红楼梦》节译本宝黛语言进行分析,尝试研究宝黛语言描写的节译对人物塑造起到何种作用,从翻译的文化视角探讨人物语言的节译动机。  相似文献   

11.
李奕 《科技信息》2009,(10):115-115
《红楼梦》中的人物姓名大都引自古诗或以谐音寓意,并能符合人物性格、身份和命运。《红楼梦》中姓名具有深刻内涵,不可漏译。本文分析了霍克斯在《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在翻译中,译者依据不同情况采取了音译、意译、不同称谓、译音译义、用法语与拉丁语以及增词等各种手法,将《红楼梦》中众多人物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得一清二楚。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书中塑造了一批十分鲜活的典型人物,其中有部分女性悲剧的命运与其在当时那种男权世界的话语权有着紧密联系。本文通过分析话语权在《红楼梦》中的重要性,探析"全失语""半失语""半语"女性与其悲剧命运,以期深入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帮助读者更加透彻地了解《红楼梦》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清代著名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中对服饰及其用料、刺绣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描写,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明末清初服饰特征及其文化内酒的重要素材。本文着重从《红楼梦》人物上装的外在表现入手进行归纳分析,进而揭示出《红楼梦》人物上装与清代等级制度、满汉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红楼服饰对中国传统服饰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使用多种文体,将文体的选择与小说中人物的表情达意结合在一起,使人物塑造带有鲜明的文体特色。以上特点集中地表现在《红楼梦》对两个重要女性人物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塑造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红楼梦》十七、十八两回的脂评入手,探讨了脂评的四方面的重要价值:脂评提供了《红楼梦》成书过程、背景与本事,脂评暗示了小说中人物命运和整体结局;脂评总结了小说的艺术成就;脂评作为阅读文本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当时社会中的各种风俗现象,其中也以生动的笔调描写了一些人物的葬礼,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丧葬礼仪、风俗和观念。  相似文献   

17.
脂砚斋在评点《红楼梦》时,对《红楼梦》在人物塑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就此问题发表了一些重要的见解。本文对这些见解作了一些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三个角度评述了《红楼梦》研究新著《红楼梦艺术精神》的价值:该书对《红楼梦》艺术精神的探讨溯及庄子,开辟了一条认识《红楼梦》艺术精神和终极价值的新途径;该书从多角度进行的艺术形式个案研究揭示了《红楼梦》的特殊艺术魅力;该书对研究者和普通读者的其他价值。  相似文献   

19.
“深得金瓶壸奥”的脂批,道出了《红楼梦》与《金瓶梅》的渊源关系。本文从题材选择、构思立意、人物塑造、艺术表现、语言风貌五个方面和社会历史内涵与文化思想底蕴、艺术功力、诗意与美感、“蝉蜕于秽”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了《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和超越,从而说明《红楼梦》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品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自己在不同时期对《红楼梦》的阅读和随之不同程度感受和感悟的描写,简要阐述了博大精深的《红楼梦》在哲学、艺术、爱情等尤其在文学方面的观点和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