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首先阐明修辞学和翻译的理论基础及对比修辞学的学科性质、任务及其与翻译学的密切关系,继而从语言和文化的层面分析不同语言(主要是汉语和英语)之间的修辞差异,指出翻译工作的困难所在及应对方法,论证对比修辞学在翻译实践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希杰修辞学论集》汇集了作者学术活动 40年来在修辞学上的重要论述。从修辞的定义、对象等问题到具体的修辞格研究 ,从词汇、句法与修辞到汉语、汉文化与修辞的关系 ,从对科学方法及方法论原则的见解与运用到对世纪末中国修辞学的理论思考 ,作者都有较为详尽且对人极富启迪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汉语修辞学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在模糊修辞、变异修辞、接受修辞、社会心理修辞、修辞理据、阐释修辞、得体修辞、修辞心理、话语修辞、语用修辞等十个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文章对修辞学这十个研究新领域分别作了简要的阐述,对汉语修辞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反思了以《修辞学发凡》为范式的现行汉语修辞学思想,认为现有的对修辞的原则、修辞的 本质、修辞的目的及学科的任务等的认识存在着不足,不适合于用来解释动态言语交际活动 中的话语行事行为,提出汉语修辞学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论界说,全面加强自身的科学化 建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汉语修辞学在修辞的定义、修辞现象的划分、确定修辞话语的标准等几个问题上已经有着许多合理的认识。但由于或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各种汉语修辞学著作在这些问题的表述上总是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理清其中原委,有利于我们正确学习和研究汉语修辞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汉语修辞学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在模糊修辞、变异修辞、接受修辞、社会心理修辞、修辞理据、阐释修辞、得体修辞、修辞心理、话语修辞、语用修辞等十个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文章对修辞学这十个研究新领域分别作了简要的阐述,对汉语修辞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反思了以《修辞学发凡》为范式的现行汉语修辞学思想,认为现有的对修辞的原则、修辞的本质、修辞的目的及学科的任务等的认识存在着不足,不适合于用来解释动态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话语行事行为,提出汉语修辞学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论界说,全面加强自身的科学化建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从建设 2 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汉语修辞学出发 ,在浩繁的中国古典艺术美学阐释中 ,清理出“形、象、意、气、神、韵”这样一个由表及里 ,从实到虚的基本序列 ,并在这一序列中确认了神韵在中国古典艺术美学中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9.
从建设 2 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汉语修辞学出发 ,在浩繁的中国古典艺术美学阐释中 ,清理出“形、象、意、神、气、韵”这样一个由表及里 ,从实到虚的基本序列 ,并在这一序列中确认了神韵在中国古典艺术美学中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修辞学习》等刊物的倡导下,大陆的汉语修辞学已经有了长足发展,过去没有来得及解决的理论问题,有不少已经得到了较为完满的解决.在原有各种体系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提出并建立一个更为科学的教学修辞学系统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为此,提出一个以“过程”为经、“范畴”为纬的“现代汉语教学修辞学(大纲)”,以作为讨论的话题,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引起现代汉语教学修辞学体系的大讨论,并最终建立一个为当今学术界所公认的、比较科学的现代汉语教学修辞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双关是汉语修辞的一种重要形式,从双关的形成及特点、分类、功能、人文内涵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剖析,探讨了双关在歇后语、谜语中的运用,指出了双关的修辞作用及在使用双关语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也是我国修辞的重要的源头,体现了先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本文采用了修辞和艺术结合的视角,从“赋的修辞艺术”等6个方面进行论析,以见《诗经》修辞的成熟程度及对后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清代著名学者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是成就卓异的训诂力作,也是后世训诂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以往研究者多注重<毛诗传笺通释>因声求义的训诂特色,而其在修辞学方面的贡献,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事实上,马氏在训诂解经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修辞现象,归纳出若干修辞条例,并由修辞以通训诂,从而纠正了前人的诸多错误,对后世修辞学的创立亦有...  相似文献   

14.
“辞采”考     
“辞采”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刘珍等人编撰的《东观汉记》。辞采有四种不同的写法,即辞采、词采和词彩。古代,辞采的含义主要有三个:一是专指华丽的辞藻或文采,二是泛指文辞的色言,三是特指词汇的色彩。如今,辞采是指语言表达中某个片段的语言特色。它是一个既不同于文采、辞藻,又不同于语体、修辞和语言风格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汉语大词典》[1]是我国目前最权威的汉语工具书之一,在词义溯源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但书证晚出现象还是很多。尽可能补出相关词条的最早书证,以供《汉语大词典》再版时参考,依然是一项必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系统介绍12世纪阿拉伯著名数学家萨玛瓦尔的代数论著《算术珍本》.萨玛瓦尔一生著述很多,保存至今的代数著作《算术珍本》在数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保存了凯拉吉的关于二项式定理的工作以及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并进一步发展了凯拉吉的多项式理论.另外,萨玛瓦尔完全理解了负数的乘法法则,并对排列组合问题也有充分的认识[1].在《算术珍本》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中国数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研究离本体研究较远,高度不够.李娓教授的<古体诗歌艺术研究>以诗情道性阐说的方式达到了诗歌艺术本原的新发现,从哲学的高度和新的角度开辟了古典诗歌研究的新途径.该著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立论根基,从天道与诗道的形而上品质的高度,以新的角度审视并研究诗歌审美体验、诗歌语言、诗歌炼意、诗歌旋律、诗歌修辞诸多方面的表现特征及其形而上渊源,提出了一系列的新命题与新观点,为我国诗歌艺术的理论研究草构一个新框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寓言史纲》是陈蒲清先生《中国古代寓言史》的续篇,是又一部填补空白 的著作。他的问世,不仅完成了他中国寓言史的宏大建构,而且,通过对我国现代寓言史的全面、深入地探究、总结,将会极大地推动我国当代的寓言研究与寓言创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联是我同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妙趣横生,雅俗共赏,具有极其浓郁的民族特色。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对联之所以具有如此蓬勃的生命力是有其多方面原因的。其中,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也是拓展对联的审美空间。增强其审美情趣的有效手段。可以说,如果离开了修辞,对联的联趣将大为减色,本文对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在对联中的巧妙运用及其审美效应试作例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关于中国文化修辞学的几点构想:一是其语言观和文化观;二是要继承中国古代修辞学的传统;三是中西跨文化交际属中国文化修辞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四是谈了中国文化修辞学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