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正> 河南省泡桐生产概况泡桐萌芽林胸径生长高峰到来的早,1-3年生胸径生长为植苗林的1.98-2.30倍,4年生后趋于缓和;树高生长在1-7年生有三次生长高峰,第一次生长高峰(苗期)生长量绝对值大,为植苗林的1.49倍;立木材积生长在3-6年生生长迅速,生长量为植苗林的1.68-5.72倍,之后材积生长趋于缓和。萌芽林表现出明显的早期速生特性,但随着树龄增长,生长速度趋于缓和。泡桐生长快,材质好,经济价值高,深受群众欢迎,在河南省栽培历史悠久。自六十年代以来,以农桐间作为主要形式的栽培方式兴起之后,泡桐生产发展很快,已成为河南林业生产的一大优势。现在全省  相似文献   

2.
<正> 泡桐为假二叉分枝,自然接干性能差,往往是造林时的苗高,即是成材时的主干高,形成矮干,且干形弯曲,尖削度大。降低了桐材等级、出材率及经济效益。利用泡桐荫芽更新可以培育出高干通直的优质桐材。萌芽林具有突出的苗于高和主干高优势,1年生萌芽林苗干高为植苗林的145.10~162.23%,7年  相似文献   

3.
<正> 一、近三年全省人工造林、更新成效据1988年第三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全省荒山荒地面积为2400万亩,其中80%面积约2000万亩适宜植树造林,按照《河南省十年造林绿化规划》(1989-1998)和省与市、地鉴定的绿化责任目标统计,我省每年人工造林、更新面积约200万亩(扣除飞播面积)。 (一)林业部对我省人工造林、更新成效核查情况根据《1989-2000年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要求,林业部于1989年、1990年两次对我省25个县上一年度人工造林、更新上报面积进行了抽样核查。  相似文献   

4.
<正> 泡桐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泡桐在我省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据1980年全省森林资源清查中可以看到泡桐株数为一亿六千万株以上,占平原“四旁”树木株数的15.53%;泡桐立木蓄积量为689.2万立方米,占整个平原“四旁”立木蓄积量的22.19%。鹿邑、扶沟、西华、民权等县泡桐株数与蓄积都占当地林木总数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见,泡桐在河南平原林木资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据调查,仓省平原“四旁”每年采伐木材300万立方米,其中泡桐占40%(每年伐120万m~3),按50%造材规格计算,每年泡桐收入最少在9000万元以上,在发展泡桐较早的兰考、西华、扶沟、鹿邑、民权、睢县、  相似文献   

5.
<正> 泡桐是河南省的主要栽培树种,群众喜爱,栽培普遍,全省每年育泡桐苗约一亿八千万株。由于育苗地不适,方法不佳,又一直采用种根无性繁殖,常留圃二至三年出圃,圃地病苗率由1978年前的1—3%,升高到5.7—16.7%,个别地块高达21.1%。因苗干低,达不到培养高干无节良材的目的,定植后平茬,发病率由5—7%,升高达7.6—12.6%,严重影响着泡桐生产的发展,而且浪费土地一倍。为了解决泡桐生产中这一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伐根嫁接的优点 1.技术简单.只要对工人稍加培训,他们即可熟练掌握此项技术. 2.此法的嫁接成活率和保存率在95%以上,减少了补植、补造的投入,节约了造林经费,解决了更新难的问题,并加快了良种推广速度. 3.成林快,不用缓苗.采用此法嫁接的林木各项生长量均高于植苗林木,特别是解决了毛白杨苗木初期生长缓慢的特性,四五年即可郁闭.  相似文献   

7.
<正> 传统的挖掘采伐杨树的方法,看起来多挖出半米长的树桩,但却破坏了根系的再利用,造成资源上的浪费。杨树是根系非常发达的树种,冬季进入休眠期后,地上部分的营养下移,集中贮存在庞大的根系中。这就为成材的大官杨、加杨、小叶杨、沙兰杨等杨树的平茬采伐和其“小老树”的改造,利用树桩劈接毛白杨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劈接后的毛白杨接穗,利用完整根系中贮存的大量营养,促使它迅速生长,当年苗高可达3—4米以上,4—5年就可以长成13—15米高,胸径14—17厘米的大树了。成材之快要比新栽树苗少用一半的时间;同时,由一般的杨树改换成  相似文献   

8.
<正> 冬季伐树的季节到了,农村传统地挖掘采伐方法既费工费力又不科学,尤其是生长快、材质优、价值高的泡桐树蒙受的经济损失更大。挖掘采伐比从贴地面锯伐看起来多挖出半米圆锥形的树桩,而破坏损失了贮存着大量营养宠大根系的再利用。在挖掘坑内虽然也会从局部的断根上发出许多丛生的萌生苗,因不是完整根系贮存的营养不多,苗长得质弱又杂乱无章,没有实用价值;有的随伐树随填坑,发出萌生苗也不要,将它及早掰掉。由此,造成资源上的巨大浪费。泡桐是侧根发达的深根性树种,有数条强大的侧根呈爪形向下伸展,根系一般分上  相似文献   

9.
<正> 杉木是我省豫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现有人工林四十余万亩。由于这里已是杉木自然分布的北界,所以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其生长特点、经营管理技术与中心产区有较大差别。1973年我们在黄柏山林场建立了杉木间伐固定观测标准地,1983年对试验标准地进行了皆伐,试验研究结果如下: 试验标准地设置与研究方法 (一)准标地设置:在黄柏山林场后山  相似文献   

10.
<正> 泡桐具有对土壤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好等优点,是深受各地欢迎的一个优良树种。但它的幼树有萌发腋芽的习性,速生期易疯枝、起权,如果管理不好,往往会造成树干弯曲、低矮,不仅防碍树木的生长,而且会降低木材的利用,需要人工整理和修剪。泡桐的整枝育干方法很多,一般有平茬法和再生法两种。这里介绍一种二次再生法的育干方法,能使泡桐的树干高达8~10米而不弯曲,很值得大家一试,其具体做法是: 一、基本干的培育。移栽成活后的泡桐苗,如果不采取平茬再生,一般生长缓慢。树干低矮,不利于迅速发育。因此,  相似文献   

11.
<正> 泡桐干瘤病是危及泡桐幼树正常生长的一种生理病害。据调查,我省禹县、襄县、睢县、民权等地均有此病的发生。为了有效地控制此病的发生和蔓延,我们从一九八一年四月份开始,对此病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仅供参考。一、病害症状干瘤病多发生在二至五年生泡桐幼树上。此病四月份开始发生,六、七月份为盛期。早期突出症状是树干表面出现数量  相似文献   

12.
田专家: 请您介绍一下果树何时施肥好? 鄢陵县钱雪山 钱雪山朋友: 你的问题请李冬同志给予回答. 果树生长期一般追肥4次.第1次是花前肥.果树萌芽开花要消耗大量养分,这时如果养分供应不上,就会导致花期延长,坐果率降低,因此要适量追施速效肥料.第2次是追花后肥.要在落花后立即进行,以减少生理落果,促进新梢生长,扩大叶面积.  相似文献   

13.
泡桐高干壮苗的标准一般为:苗高4.5米以上,地径6厘米以上,高径比60~70:1,苗干通直、圆满,组织充实,根系完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一、壮根催芽 选用优良品种,如"豫选一号"、"豫杂一号"或"豫林一号"等1~2年生无丛枝病的幼树树根.采种根时间最好在2月底至3月初.  相似文献   

14.
利用树干解析计算分析福建省牛姆林自然保护区18 a生拉氏栲(Castanopsis lamonteii)人工林的生长量、生物量及生产力特征.结果表明:拉氏栲树高、胸径和材积总生长量分别达到16.4m,15.85 cm和0.17 m3,期间分别出现5次、3次和1次生长高峰,按生长高峰出现年份先后顺序依次为胸径、树高和材积;树高、胸径连年生长量曲线起伏波动较大,且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出现多次相交,材积各生长量曲线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将拉氏栲树高、胸径和材积总生长量与林龄进行回归方程拟合,拟合效果理想;拉氏栲各器官生物量表现为干〉枝〉根〉叶,各器官含水率表现为叶〉根〉枝〉干,单株平均含水率为41.9%;拉氏栲种群生物量为189 133 kg·hm^-2,种群净生产力为10507.39 kg·hm^-2·a^-1.  相似文献   

15.
选择1991-1993年自然飞子成林的桐棉松林进行人工抚育试验。试验设试验林和对照林。试验林面积62.hm2,对照林面积56.hm2,对照林的起源、林龄、单位面积保存株数、立地条件与试验林基本一致。试验林于1994-1995年进行人工补植,于幼林期每年割草、砍灌、施肥2次,并进行1次透光伐,待林分进入割脂期后,再进行1次林下除草、砍灌,改善生长条件,促进林木快速生长。对照林于幼林期不补植,每年只进行1次除草、砍灌、施肥和透光伐,待林分进入割脂期后,也进行1次林下除草、砍灌外,就不再进行其他抚育措施。20年生时,试验林保存率达到90%以上,林木胸径生长年均超过1cm/a ,树高生长达到08.6~08.9m/a ,蓄积量82.m3/hm2· a ,松脂产量达到每株57.kg ,全年9280kg/hm2;而对照林胸径年生长07.~08.6cm/a(比试验林少03.8~04.8cm/a),树高年生长05.2~07.8m/a(比试验林少18.~29.m/a),蓄积量6.3m3/hm2· a ,松脂产量每株4.5kg ,全年7601 kg/hm2。试验林的林木生长明显优于对照林的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6.
果树苗木秋季芽接后,一般当年不出圃或出半成苗.对于嫁接成活的幼苗,要适时剪砧,促使接芽充实饱满,以利第二年春天萌发生长.生产中常用的剪砧方法是一次剪砧,即在接活的第二年春天接芽萌发前,在接芽以上2厘米处剪去砧木.这种方法虽然用工少,易掌握,但由于砧木苗株全部剪除,会造成养分不足,影响成活.  相似文献   

17.
<正> 郏县林场是部省侧柏良种基地,也是全国的侧柏种源试验地之一。为充实柏类的基因和为绿化、美化中州大地提供更多的优良类型。由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林科院收集国内各种柏类品种18个,在郏县林场进行引种试验。1987年春育苗,1990年3月在郏县万花山林场区造林、造林地的地形为丘陵,刺槐林采伐跡地,穴状整地50×50×50见方,株行距为2×2米。从1992年3月调查情况看,以铅笔柏等9个类型生长良好。均超过当地侧柏的生长速度。具体生长情况分述如下: 铅笔柏:原产美国,乔木,树干挺拔,适应性较强,干旱瘠薄的石质山地也可生长。1990年春季造成片林70多亩,成活率97%,目前幼树最高达2.5米,一般在1.5米左右,地径3.5公分,预计10年左右可产种子。  相似文献   

18.
四、田间管理 春胡萝卜一般进行2次间苗,第1次在1~2片真叶时进行,去掉劣苗、弱苗与过密苗;第2次在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后即定苗,苗距为12~14厘米.  相似文献   

19.
<正> 林场培育速生树种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采取必要的农业措施,增加单位面积的木材产量。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典、芬兰等国家都在研究短期内生产纤维造纸及板材工业所需木材原料的可能性。它主要建立在加速培育密植的轮伐期为1—5年的造林树种的基础上。如杨树便是其中之一。西德在研究Aigeiros(黑杨)和Tacamahaca(青杨)杂交组合的17个无性系人工林在三年培育期内获得木材原料。栽植方式为0.3×1.5米,土壤气候条件为:海拔115  相似文献   

20.
刘珂  王春晖 《河南科技》2012,(11):27-28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经1987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并于1988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1996年7月5日,《档案法》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经修正后沿用至今。自该档案法颁布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以《档案法》为主体的档案法规体系,对我国的档案事业起到了极大的指导和推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