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首次系统地对不同季节,不同年龄大熊猫睾丸组织进行了精子发生的细胞学观察,以及曲细精发育的测定。大熊猫精子发生分批进行,在曲细精管切面,从基膜向管腔分别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及变态精子。  相似文献   

2.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了弧儿受体TR2mRNA在大鼠睾丸内的表达和细胞定位及其在大鼠和恒河猴隐睾中的表达变化;并利用原位3’末端标记法,了TR2基因在精子发生及生精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大鼠睾丸中,TR2mRNA特异定位于生精细胞,主要在减数分裂期的精母细胞和减数分裂后的圆形和长型精子细胞表达。  相似文献   

3.
精原干细胞移植治疗不孕不育小鼠模型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夏阳  滕勇  马良宏  刘丽均  王翔  宋云庆  徐平 《科学通报》2007,52(20):2386-2391
通过曲细精管显微注射法, 将从雄性FVB/NJ-GFP转基因小鼠睾丸内分离得到的精原干细胞注射进不孕不育动物模型—— BALB/c雄性裸鼠的睾丸曲细精管中, 对其生精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精原干细胞移植后的雄鼠重新获得生殖能力, 这些雄鼠被用于自然交配, 并以编码GFP荧光蛋白的cDNA为杂交探针, 用Southern Blot方法分析其后代小鼠的基因型. 实验结果表明, 作为移植受体的不孕不育BALB/c裸鼠是一种免疫缺陷性小鼠, 能较好地避免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免疫排斥反应. 供体精原干细胞可以在68.33% (41/60)进行移植实验的受体小鼠睾丸内存活、迁移和增殖, 并在受体睾丸内腔中发育成成熟的精子, 有5只杂交后代小鼠的基因型呈现为GFP阳性. 本实验室建立了曲细精管显微注射技术, 并在利用精原干细胞移植治疗不孕不育小鼠的实验中获得了初步成功. 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在探讨精子发生机理、重建不育个体的精子发生和恢复不育症患者的生育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人和恒河猴胎盘基盘分泌tPA和PAI-1部位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7,42(12):1324-1326
tPA和PAI-1通过定向有限的蛋白水解对某些生殖过程,如卵泡破裂、黄体萎缩、精子发生和胚泡着床发挥重要作用.分娩涉及胎膜的有限破裂和母体子宫与蜕膜的分离.有报道指出,分娩前血中PAI-1和tPA水平达到高峰.胎膜的羊膜上皮细胞和绒毛膜细胞能分泌tPA,而蜕膜层能表达PAI-1(另文报道).为进一步证实tPA和PAI-1协同表达是否在分娩机制中也起重要作用,本文以人分娩胎盘和妊娠150d临产前恒河猴的胎盘基盘为材料,用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比较研究了tPA和PAI-1在这些组织中的细胞定位.实验结果表明,tPA和PAI-1集中于恒河猴子宫肌蜕膜层与分离蜕膜交界层中.在子宫肌蜕膜组织以及肌层细胞中皆为阴性反应.在蜕膜组织血管周围有明显PAI-1的分布,证实了tPA和PAI-1在母体与胎儿分离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穆小民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7,42(22):2446-2448
孤儿受体(Orphan receptor)是一类目前还未发现其配体的核受体,它与类固醇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及维生素D3受体同属一个家族。目前发现的孤儿受体成员众多,其中TR3(NGFIB,Nur 77)是一种独特的孤儿受体,它是早期即刻表达基因(immediate-early gene)的产物,其表达可被血清生长因子等多种刺激所诱导。TR3的生理功能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已知TR3参与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在T细胞活化所诱导的细胞程序化死亡(apoptosis)中起关键作用,并调控类固醇21-羟化酶基因的表达。目前国际上对TR3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结构和调控机理方面,而对其在睾丸内受体蛋白和其mRNA的定位和表达的研究则未见报道。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了孤儿受体TR3蛋白及其mRNA在大鼠睾丸中的定位和表达。结果表明,在大鼠睾丸中孤儿受体TR3蛋白特异定位于生精细胞,其mRNA在生精细胞特异表达,说明TR3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孤儿受体TR2 mRNA在恒河猴睾丸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穆小民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9,44(3):292-295
以孤儿受体TR2 cDNA5'-端的一段片段为模板体外转录的地高辛标记的cDNA及α-^32P-dCTP标记的该片段cDNA为探针,用原位杂交和Northern杂交的方法研究孤儿受体TR2mRNA在恒河猴睾丸中的细胞定位和特异表达。结果表明TR2mRNA在恒河猴睾丸中特异定位于生精细胞,主要在处于减数分裂期的分化程度较高的生精细胞,其表达在不同的曲细精管有明显的差异,主要在处于减数分裂期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小鼠精子发生后期生精细胞的基因表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精子发生后期由圆形精子细胞分化为成熟精子的过程称为精子形成(spermiogenesis),为探索参与精子细胞变态的相关基因,利用cDNA微阵列技术研究了Balb/c小鼠精母细胞,圆形精子细胞及长形精子细胞的1176个已知基因的表达谱,结果表明在这3种生精细胞中,共检测到208个基因的表达,其中大多数基因从精母细胞到圆形精子和长形精子表现为表达下调,但有7个基因在圆形精子细胞中表达上调,3个基因在长形精子细胞中表达上调,从以上差异表达的基因中选取了7个基因,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微阵列的结果进行了验证,发现其中的6个基因在不同生精细胞中的差异表达与微阵列结果一致,1个基因未显示出差异表达,这些结果为研究精子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调节以及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恒河猴黄体中tPA,uPA和PAI-1的鉴别与其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4,39(14):1332-1332
在大鼠和恒河猴卵巢颗粒细胞(GC)存在组织型(tPA)和尿激酶型(uPA)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A)和一种PA的抑制因子(PAI-1).在排卵、排精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中tPA和PAI-1基因在这些组织的同类细胞或不同类型细胞间的协调表达起重要作用.因为恒河猴GC和膜-间质细胞(TC)在促性腺激素作用下都能产生tPA,uPA和PAI-1,而排卵后GC和TC转化为黄体细胞(LC),后者分泌孕酮,维持妊娠.本研究目的:(1)探讨LC是  相似文献   

9.
周红明  张彤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7,42(7):757-760
附睾是精子成熟的场所,附睾分泌的酶、激素和营养物质对精子成熟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蛋白水解酶介导的表面分子修饰或丢失是精子成熟的一个重要方面.纤溶酶(Plas.min)是一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具广泛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在细胞外蛋白水解中有重要作用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A)特异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有活性的纤溶酶.PA抑制因子(PAI-1)能够特异中和PA活性.为研究附睾蛋白水解酶活性调节机制,本文对PA及PAI-1在大鼠附睾中的表达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附睾组织分级组织型(tPA)和尿激酶型(uPA)PA,二者活性受激素调节;(2)mRNA定位证实附睾上皮表达tPA和PAI-1.上述结果提示附睾有完善的PA调节系统,PA和PAI-1的协同表达在附睾蛋白水解酶活性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军  薛盛恩  赵小阳  常港 《科学通报》2024,(Z1):476-478
<正>精子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发育过程,基因突变或表观遗传变异对精子发生功能的破坏可导致男性不育[1~3].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获得遗传多样性的关键,其中涉及一系列重要事件,包括前细线期精母细胞中DNA的复制、细线期中DNA双链断裂(DSBs)的形成、合子期及粗线期中发生的减数分裂重组,  相似文献   

11.
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在大鼠附睾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红明  张彤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6,41(17):1608-1610
纤溶酶(plasmin)是一种具有广泛活性的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在细胞外蛋白水解中发挥重要作用。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PA)特异激活纤溶酶原(plasminogen)可转化为有活性的纤溶酶。有研究表明附睾表达组织型PA(tPA)和尿激酶型PA(uPA),但其调节机制尚不清楚。我们研究了促性腺激素对大鼠附睾PA活性的调节。结果表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培养附睾tPA和uPA活性有明显刺激作用。为进一步探讨hCG在附睾内的作用途径,我们作了LH/hCG受体(LHR)mRNA的原位杂交定位,首次发现大鼠附睾表皮细胞表达LHR。这些结果表明,在体情况下LH可能通过LHR调节附睾PA活性表达,从而调节附睾内蛋白水解过程。  相似文献   

12.
妊娠大鼠卵巢卵泡无甾体激素合成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个妊娠期间大鼠卵巢中都可见到有腔卵泡 .这些卵泡具“生理”上的不成熟性 ,即使在hCG诱导下也不能排卵 .实验意欲探讨妊娠大鼠卵巢卵泡细胞是否具有甾体激素合成能力 .而甾体激素合成灵敏调节蛋白StAR是甾体激素合成的关键调节因子 .用StAR反义RNA探针和抗StAR兔血清通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妊娠各期大鼠卵巢中卵泡StAR的表达情况 ,以直接证实这些卵泡是否能合成甾体激素 .结果表明 ,正常性周期中动情前期或动情期有腔卵泡的膜细胞和靠膜颗粒细胞表达StARmRNA和蛋白质 ,而妊娠期间卵泡的颗粒细胞和膜细胞均不表达 .这证实妊娠期间的卵泡没有甾体激素合成能力 .  相似文献   

13.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在小鼠睾丸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远强   《科学通报》1996,41(6):540-543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TRH)为Shally等人于1969年从羊和猪的下丘脑中提取并分离纯化的3肽。TRH与垂体前叶促甲状腺激素细胞特异性受体结合刺激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合成和分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TRH定位于睾丸内间质细胞中,且TRH基因也已在人、大鼠和小鼠的睾丸中表达。然而,TRH是否通过特异性受体作用于睾丸仍不清楚。目前,编码TRH受体(TRH Receptor,TRH-R)的cDNA克隆已从小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肿瘤细胞中分离出来,其氨基酸序列显示TRH-R是由7个跨膜区的单一肽链构成,属G蛋白偶联型受体超家族。大鼠和小鼠的TRH-R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TRH可能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起到内分泌和神经药理作用。Satoh等人通过Northern印迹杂交和反转录-PCR发现小鼠、大鼠和人的睾丸组织中特异性表达了TRH-R基因,但无定位结果。本文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ISHH)技术,首次观察了TRH-R mRNA在小鼠睾丸中的表达和定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哺乳动物睾丸具有特殊的免疫环境来维持睾丸功能.睾丸细胞分泌多种免疫调节因子,参与调节睾丸免疫环境,免疫豁免与睾丸固有免疫应答可防止自身免疫反应及抵御微生物感染.当睾丸免疫平衡被破坏时,会引起睾丸炎,干扰精子发生,并可导致不育.多种免疫调控机制共同维持睾丸免疫平衡.近年来发现,Tyro3/Axl/Mer(TAM)受体酪氨酸激酶与模式识别受体在调节睾丸免疫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综述相关的研究进展,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甾体激素合成灵敏调节蛋白(StAR)是甾体激素合成的关键调节因子. 甾体激素的合成需要将胆固醇从细胞质转运到位于线粒体内膜的细胞色素P450侧链切除复合体上, 这是甾体激素合成的限速步骤. 它依赖于StAR的从头合成. 以成年大鼠假孕模型,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大鼠黄体中StAR mRNA 和抗原的表达及其受IFNγ调节的情形. 结果表明StAR的表达与孕酮的水平相一致, IFNγ对StAR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在溶黄体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以训  陈毅军  冯强  胡召元 《科学通报》1997,42(19):2026-2030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 PA)系统所介导的细胞外基质的局部降解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如排卵、胚胎发生、胚泡着床、乳腺退化、纤蛋白溶解、血管生成、炎症以及肿瘤转移等.PA系统是一种激素依赖性多功能蛋白水解酶系.在此酶系中,纤溶酶原可被组织型或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或uPA)激活,并受Ⅰ型或Ⅱ型PA抑制因子(PAI-1或 2)的调节.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卵泡颗粒细胞合成的 tPA和膜-间质细胞合成的PAI-1在激素诱导下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协同表达导致卵泡破裂,引起排卵,排卵后,颗粒细胞和膜-间质细胞转化为黄体,黄体是一种暂时性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维持妊娠所必需的孕酮(P_0).黄体在形成和退化过程中涉及一系列剧烈的形态和生化变化,如血管生成、组织转化和退化等.这些过程都涉及蛋白水解作用.目前人们对PA在黄体各生理阶段所起的作用知之甚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的某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贝壳珍珠层中文石晶体择优取向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骜  吴文健  王建方 《科学通报》2007,52(17):2089-2092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证实了珍珠层由文石晶体与有机基质交错排列而成, 呈现出规整有序的“砖墙”式结构. 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对鲍鱼(Haliotis diverscolor supertexta)贝壳珍珠层中的文石晶体择优取向进行了基于贝龄的动态分析. 发现在幼年贝珍珠层的文石晶体中存在(113), (002)和(012)三种明显取向, 但随着贝壳的生长, (012)和(113)取向逐渐变弱, 在成年贝珍珠层中只有(002)取向, 即文石晶体的结晶学c轴与珍珠层层面垂直, 表明贝壳珍珠层在微米/纳米多尺度范围具有高度有序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大鼠胃溃疡自愈过程中颌下腺GCT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培林 《科学通报》1994,39(6):549-549
在家兔实验性胃溃疡等内脏疾患自愈过程的研究中,证实了机体存在着自然抗病机制.近十余年的一系列研究证明,内分泌是实现这个机制的重要因素.已知颌下腺是小鼠和大鼠体内含生物活性多肽最多的器官之一,在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调节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这些多肽主要定位在颌下腺颗粒曲管(GCT)细胞内,其中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胃肠道及溃疡关系十分密切,而GCT细胞又是EGF合成的主要所在.  相似文献   

19.
作为完整细胞的植物精细胞人们对显花植物的雄配子是一个细胞而非裸露的核的认识已有数十年了。超微研究表明,在绝大多数植物中,精细胞含有除质体外的细胞器的所有组分,雄配子细胞质的存在,引出了一些好奇的问题和诱人的前景: 1)父本细胞质的哪部分能转移到卵细胞而后又被子代所遗传(如果有的话)? 2)同一花粉管中的两个精细胞在核和细胞质组分上是否均质的? 3)一对精细胞中是否有一个精细胞事先决定(预  相似文献   

20.
路力生 《科学通报》1995,40(11):1043-1043
粘附分子是一类分布广泛、功能多样的膜糖蛋白分子.胸腺内不同发育阶段的T细胞和不同部位或类型的胸腺基质细胞(TSC)表达的粘附分子不同.T细胞发育与胸腺选择的重要环节之一是TSC与发育T细胞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然而对于直接参与此过程的粘附分子知之甚少.利用本室建立的TSC-胸腺细胞相互作用的体外模型,研究粘附分子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帮助理解T细胞发育的分子机制有重要意义.我们已证实用,本室所建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系(MTSC4)与pre-T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可诱导pre-T细胞表型分化.本文报道粘附分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I)以及晚期活化抗原(VLA-6)在MTSC4诱导Pre-T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