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太祖赵匡胤在建立大宋王朝后,为了巩固统治统一天下而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是宋太祖赵匡胤管理思想的外在显现。主要表现在:军事上采取先南后北、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内政上采取分割宰相的权力、改革禁军设置等措施加强皇权,巩固政权;在富国强兵方面实行归还战俘,稳定边境、严格执法,整肃吏治、赈济灾民,发展经济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殿试最早出现于武则天时代,而作为制度正式确立则是在宋太祖赵匡胤时期;殿试的难度不大,但却是决定名次的一次考试;殿试的形式并非单一,它有三种类型:文举的常科和制科及武举;通常人们认为伴随殿试第一名的出现有了状元的称呼,可状元的出现要早于殿试;而参加殿试的进士们自赵匡胤后才统称为天子门生,天子门生实为皇帝控制科举的产物;状元由皇帝钦点,有时与运气相关。  相似文献   

3.
宋太祖赵匡胤伐蜀,蜀主孟昶雄兵十万,主场作战,似乎可与宋主一决雌雄。四川这方水土,也许是由于太温软舒适了,往往培养不出生猛彪悍的性格。纵观历史上四川的地方性政权,在面对外敌入侵时,无一例外地都放弃了抵抗,  相似文献   

4.
第一回写一百零八座天罡、地煞星下凡。故事发生在宋朝。宋朝第一个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是“上界霹雳大仙下降,英雄勇猛,智量宽洪。”“自古帝王,都不及这朝天子。”宋太祖传位给宋太宗。宋太宗传位给宋真宗。宋真宗传位给宋仁宗。宋仁宗是“上界赤脚大仙”下凡,“那时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  相似文献   

5.
宋太祖赵匡胤在东京太庙内立有一块誓碑,告诫自己及后代皇帝要优待柴氏子孙、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对此,诸多宋人皆有记载,并且碑上的誓言亦得到北宋历代皇帝有效的落实,故誓碑无疑是存在的。随着北宋的灭亡,誓碑退出了历史舞台,相应的,那些"优待"做法亦不复存在。否定誓碑存在之说,无文献依据,且推理亦不成立。  相似文献   

6.
北宋时期太阳黑子活动同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史上的北宋时期,起自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公元960),终自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九朝共历167年。一般讲,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长度平均为11年;如能正常观测的话,在北宋167年中,应可至少记录到太阳黑子活动15起。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当时天文工作者记录下来的太阳黑子活动,《宋史》中有10起,《东都事略》中另有1起,共有11起,具体日期和简要描述如下表:  相似文献   

7.
北宋建立后不久,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接着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这与皇帝心中的“不信任”是分不开的.北宋王朝信任危机表现有三:首先表现为皇帝不自信,其次表现为皇帝对大臣的不信任,还表现为皇帝对国力的不相信.三个“不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闫晶晶 《科技信息》2012,(10):304-305
中央官制是秦朝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秦王朝在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后,开始采取为巩固其统一而制定的各项改革措施,其中对中央官制也进行了改革,秦朝中央官制的改革在中国政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它,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官制的发展演变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当今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义的发展也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北宋建国后,在大局初定危机仍旧潜伏的时刻,宋太祖就开始逐步贯彻重文抑武的政策,采取了种种抑武举措,重用文人以牵制武将。但是,宋初大局甫定,强敌环伺,宋太祖重文抑武,实则"重武抑武",重文抑武政策对宋初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北宋各朝统治者对佛教采取的措施有所不同,但对佛教态度的总体精神基本上一脉相承开国皇帝宋太祖。具体来说,北宋佛教政策的主旨有如下几个方面:保存佛教;允许佛教适度规模地发展;支持、参与佛教活动;不同程度的限制。北宋佛教政策总体来说是成功的,开明的,当然也有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