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傈僳族是一个横跨中缅泰印四国国境而居的跨国民族。近年来,由于以云南民族学会傈僳族研究委员会、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傈僳学专业委员会和国际傈僳族发展促进会等为代表的各个傈僳族学会、研究会的成立,促进了国内外傈僳族群众之间的民间交流与互动。随着族内交流互动日趋频繁及民族精英的引领,傈僳族民族意识不断增强,具体表现在:缅甸傈僳民族发展党的成立,新族标的产生等。如何正确看待傈僳族民族意识的增强,是我们处理跨国民族问题时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华夏民族     
傈僳族,人口有574856 人,云南北部努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碧江、福贡、贡山、泸水四县,是傈僳族的主要聚居区。其余散居在附近的腾冲和四川接壤的地区,多与汉、白、彝、纳西等民族交错杂居。傈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八世纪时,傈僳族的先民居住在金沙江两岸。十六世纪中叶开始进入怒江地区。十七、十八两个世纪中,大批傈僳族迁入云南德宏和临沧、耿马等地, 有的沿金沙江南下进入绿劝、大姚等地,繁衍生息。傈僳族有本民族的语言,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傈僳族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体现傈僳族人民辛勤劳动及充满智慧的节日。节日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代表着民族所独有的特点。这些节日中的习俗是人们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本文将通过对傈僳族阔时节这一传统节日习俗的研究,深层次地探讨隐藏在这些习俗背后的社会功能,从而为促进当地傈僳族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傈僳族人民长期生活在祖国的边陲,基础教育比较落后。本文以怒江州泸水县大兴地乡中心完小为例对傈僳族基础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从而提高和完善怒江地区傈僳族基础教育水平,促进傈僳族基础教育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的建立,其前提是必须要有文化,没有民族文化,就谈不上文化自信,所以要调查、研究,通过细致的工作,理清民族文化的根源和现实的存况。傈僳族是氐羌的一支在民族迁徙过程中形成的,由于没有文字,傈僳族的历史文化依靠口口相传得以延续。在傈僳族的口传的故事或祭祀经中,可以很清晰地解读出傈僳族有着祖先崇拜、葫芦崇拜等信息,而傈僳族祖先崇拜和葫芦崇拜,其本质就是龙图腾崇拜。白灵山地区及其周边地域傈僳族的葫芦笙文化、祭龙习俗、以及无处不在的"龙迹"等是傈僳族龙图腾崇拜的精神创造及民族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中国内地会传入怒江傈僳族地区后,传教士创立傈僳族文字,开办各类圣经学校,培养本土传道人,提升神学教育水平,同时也推动了傈僳族地区世俗教育的发展.教会活动的迅速扩大,极大地影响了国民政府的边疆统治.为加强边疆控制,消解教会影响,国民政府采取了大量措施,反映了国民政府巩固边疆,整合力量,支援抗战的意图.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对历史上傈僳族几次规模较大的迁徙活动做归纳阐述,同时就其对傈僳族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剖析,兼而讨论战争、经济、宗教以及政策等多种因素在傈僳族举族迁徙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孙旭彤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23-1426
颜色词是各种语言中的基本词汇,产生稍晚,不能全部依附于具体的事物产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抽象性。在中国怒江、维西傈僳族比较聚居的地区,傈僳语在家庭、村落、集市和政府机构中广泛使用,是傈僳族的主要交际工具,阐述分析傈僳语基本颜色词的结构特点和隐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对傈僳语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雨巷》一诗的推出,标志着戴望舒在新月派的影响之下由浪漫式抒情转向了象征式表现,这种定位在创造了一个经典神话的同时,却多少掩盖了诗作的新鲜异质,而《雨巷》的推陈出新正是这新质-叙事品质所为,以此来观照《雨巷》,我们得到了一个欲望的故事,在本文中笔者将尽力阐述之 。  相似文献   

10.
适度承担风险进行水库洪水调度,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尽最大可能变水害为水利,实现雨洪资源化,达到人、水和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建伟 《青年科学》2010,(12):26-26
2009年2月份,四川省仁寿县虞城乡出现了一件怪事:几个村民在一个小路上走着,突然飘起了雨点,并且其中一个人的衣袖竟然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打湿了,正当他们想往家赶时却发现艳阳高照,没一丝云彩。他们抬头仔细观察,确实在下雨,毛毛细雨夹杂着大雨点,而雨竟然是从树上落下的,于是,大树会下雨的消息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对临沧忙海水库附近大岩子寨的傈僳族所作的调查。该寨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具有原生形态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先进雨水资源利用技术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城市水利学的理论和观点,本着使城市雨水资源化成为一个系统化的理论与工程相结合的先进科学的目的,探讨了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基本方式和过程,提出了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原则,归纳了城市雨水资源化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城市化和城市雨水资源化与城市水文的关系,城市防洪与雨水资源的关系,城市雨水资源化规划模型等问题。其结果为城市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有效地控制城市雨水和减少雨洪灾害损失提供了研究的思路,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视频去雨技术是视频复原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部分。对Tai-Xiang Jiang等人提出的视频快速去雨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方向梯度先验、低秩先验和引导滤波的视频去雨算法。新算法首先去除原算法中的无雨部分沿水平方向梯度最小化的项,再引入对无雨部分的秩进行最小化的项,实现对有雨视频的初步去雨。然后对每个视频帧进行基于引导滤波器的单幅图像去雨,实现二次去雨。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相比于原算法,具有更好的去雨效果,复原的视频图像更加清晰自然。  相似文献   

15.
在对傈僳族葬礼的仪式过程进行田野考察的基础上,运用阿诺尔德·范热内普"过渡礼仪"的概念,和维克多·特纳葬礼研究中的"阈限"理论,对傈僳族葬礼的"过渡礼仪"进行了分析。尸体、灵魂和服丧者都要经过特定的过渡仪式,在族群习俗规定的"阈限"中分离和转换,最后随着仪式结束而融入各自的新世界,获得新的身份和归宿。  相似文献   

16.
    
我叫蒋好雨。为什么叫好雨呢?因为我出生在美丽的春天,晚上下了一场蒙蒙细雨,第二天早晨我便来到人间。起名时,妈妈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希望我像春天的小雨一样,默默地滋润万物,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7.
植物和雨都是自然界的外在表征。唐宋词中有丰富的“植物+雨”意象,它就是一个把自然界浓缩在文字中的生动图谱。当这些自然物因为作家主观情志的复杂经验,上升为意象后,便承载了丰富的文化精神意味,作为一种情感符号,它承载着作家的创作意图和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8.
吞云丸     
萧然在旅行时崴了脚,疼得牙关紧咬。可“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后,受伤的脚义崴了,萧然摔了一个跟头,滚下山坡,掉进了山沟。  相似文献   

19.
面部表情和眼神表达的意义因个人情况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 情况下它们是人们心情的睛雨表和心灵的窗户,是内心情绪的外在表现,通过它们,可以测量人 的情感甚至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人格和价值观.因此面部表情和眼神对搞好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搞 好其他社会工作起到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你喜欢听雨吗?在有雨的日子里,不妨听雨。站在窗前,仔细聆听雨的声音,听春雨的轻缓,听夏雨的猛烈,听秋雨的诗意,听冬雨的深沉。而我,也与四季的雨结下了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