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陵山区作为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交汇地带,是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类型特征、等级特征、空间特征3方面对湖北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湖北武陵山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旅游资源类型分布差异显著;其等级规模结构以高等级旅游资源为主,中低级旅游资源相对偏少;其空间分布上具有交通指向性特征,主要沿县级城市、交通干道及河流集聚分布,总体呈"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其分布密度的地域空间差异明显,且呈负的空间自相关性,"高值"地域单元对周边地区旅游发展的带动性不强,扩散效应尚不明显.湖北武陵山区可以通过构建南北旅游发展轴,打造两条旅游发展带,优化旅游交通网络,确立四大旅游功能区等措施来开发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
以河西走廊107处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区域地理的视角,以地理探测器、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等方法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可达性。结果表明:河西走廊A~5A级旅游景区数量分别为1处、8处、54处、41处、3处;景区以斑块状聚集在敦煌市城区及周边,嘉峪关市和肃州区、张掖市中部以及凉州区,县域空间分布不均;交通站点密度、县域人口数量和经济水平对其空间分布影响较强;研究区A级旅游景区整体交通可达性程度较低,且差异显著。河西走廊A级旅游景区数量可观、等级较高,空间上呈斑块状分布,交通因素主导了其空间分布,交通可达性低。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旅游活动参与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的提出,使区域间的合作得到优化升级,面对机遇与挑战,新疆旅游景区的发展该何去何从?研究表明:(1)新疆景区资源较为丰富,但景区的吸引力不足,旅游对经济的贡献率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却均低于陕西,甘肃和青海.(2)新疆A级旅游景区具有空间依赖性,并非随机分布.(3)从全域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以及人文旅游资源显著影响新疆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其中人文旅游资源的影响最显著;从局域来看,新疆西部地区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对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文旅游资源较敏感,东部地区对交通条件以及自然旅游资源较为敏感.基于以上分析,以丝绸之路为视角,提出了"规范、提质、全域、共享"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上海市单位面积人口密度和服务设施网点数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其人口分布呈现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圈层式空间分布格局,且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超市网点的分布与人口分布具有较为一致的空间分布特征,银行网点分布则表现出明显的中心"高—高"集聚.另外,灰熵关联度分析结果也表明,在微观尺度上上海人口分布与服务设施布局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以A级景区(点)为例,通过平均径路长指数、紧密度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焦作A级景区交通通达度以及景区集中度.结果表明:焦作A级旅游景区网络通达度较好,平均最短径路长为1.52 km,但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焦作A级旅游景区紧密度指数C为0.73、地理集中指数G为47.38,表明景区在整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下,在各市县区域中的分布呈现一定的集中性;在探讨影响焦作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前提下,提出焦作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整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景区空间布局的研究逐渐成为旅游学者、专家研究的焦点.文章在收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应用最邻近分析法、地理集中性指数等数理统计方法,将福建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类型征及其在各地市的分布密度等定量化分析,并且分析了影响空间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景区在开发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经济状况以及政府的支持情况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甘肃洮河流域汉、藏、回等多民族聚居地区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该地区优化聚落格局及乡村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ArcGIS10.5空间分析软件及空间地理分析方法,对该地区聚落空间分布类型、形态、分异等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甘肃洮河流域多民族聚居地区聚落空间分布既具有共性、又呈现差异性特征。共性特征体现在聚落均呈凝聚型分布,平均密度较小,其主要受高程、坡度、水系和交通的影响。差异性特征体现在,汉族聚落分布均衡,核密度呈带状聚集形态;藏族聚落所处海拔较高,分布极不均衡,核密度呈散点状聚集形态;回族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则介于汉族与藏族之间,分布较为均衡,核密度呈团状聚集形态,这些差异性主要受到了高程、坡度和宗教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探讨城市生活性服务业空间分布格局,对合理规划与建设服务型城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湛江市中心城区POI数据,结合多种空间分析方法,从空间方向与空间距离2个角度分析研究区生活性服务业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在空间方向上,各类服务业沿城市主干道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延伸,围绕居民与生活服务业呈环状分布,整体布局呈一主一副的双核心结构;湛江湾沿岸服务业集聚程度高于内陆地区与城市边缘区.(2)在距离尺度上,服务业集聚程度随距离变化而变化,在0~6 km范围内呈显著聚类模式分布,其中医疗卫生服务行业集聚程度最为显著,旅游休闲行业则最弱.  相似文献   

9.
以哈尔滨市主城区为研究范围,应用百度地图POI零售业网点点状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最近邻距离分析、叠加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哈尔滨市零售业网点空间集聚特征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零售业网点数量分布不均衡性显著,各行政区内各业态比例差异明显;(2)不同业态类型集聚程度不一,高密度聚集区集中在城市传统中心区;(3)零售业网点空间结构呈现"南聚北疏"的发展格局,城市中心区呈现"T"字形结构,且由中心向外围集聚程度逐渐递减.  相似文献   

10.
利用GIS软件分析了2005—2016年上海市汉庭连锁酒店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扩散模式,结果表明:(1)时序变化:汉庭酒店的阶段性特征明显,可分为缓慢发展、巩固发展和全面铺开3个阶段,酒店与客房数量年均增长率均快速上升.(2)空间分布:汉庭酒店分布范围越来越广,分布方向趋势逐步不明显,分布重心向西南方向扩展;不同时期酒店空间集聚特征差异显著,分布密度呈现主城区相对密集,郊县相对稀疏的格局;各区酒店增长速度差异明显,增速较快的区经历由浦东新区和徐汇区到闵行区再到浦东新区的变化过程,且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外围呈梯度递减,分布格局向相对分散的方向发展;品牌分布上,中端酒店分布辖区较少,经济型酒店则分布广泛.(3)扩散模式:2005—2008年,2009—2012年和2013—2016年3个阶段的扩散模式依次为点-轴迁移扩散模式、沿市内交通干线扩散模式和向主城区由郊县扩散模式.总体特征表现为以接触扩散为主,等级扩散为辅;借助电商平台,迅速扩张市场;扩大企业规模,发展多元品牌.  相似文献   

11.
"三生空间"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重要基础,有序优化的"三生空间"能够保障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有力落实。本文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指数、比较优势指数等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内30个城市的"三生空间"功能进行评价,并得到其国土空间特征及相应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的"三生空间"功能差异明显,基本呈现"强少弱多"的格局。生产空间功能方面,多数城市的生产空间功能得分差异不显著。生态空间功能方面,中原城市群内河南中部大片区域生态空间功能相对滞后。生活空间功能方面,大部分城市的功能评价等级为较低和低。(2)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三生空间"功能的耦合协调类型以轻度协调和轻度失调为主。从分布格局上看,耦合协调度呈现"边缘高内部低"的空间分布形态。(3)通过计算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三生空间"功能的比较优势指数,将中原城市群国土空间划分为6种优势功能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国土空间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RS与GIS的海湾土地利用/覆盖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海湾区域的土地利用/覆盖空间变化特征,探析其变化影响驱动因子的作用,文章以海南八门湾为研究区域,以遥感(RS)与GIS为技术手段,提取了1988年、1998年和2009年3年的土地利用,覆盖空间格局信息,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并分析了自然驱动因素和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的作用.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八门湾地区养殖水面、水田和果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而红树林、天然林和旱作耕地则呈现大面积的减少.自然因素是土地利用/覆盖基本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而社会经济和政策约束是土地利用/覆盖分布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文章的研究可为海湾地区土地利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及地理探测器模型来揭示长江经济带2003—2018年间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空间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继续扩大,呈现出"东高西低"、"中心高边缘低"的空间分异格局.城市群...  相似文献   

14.
借助超图地图(SuperMap)软件,采用最邻近距离模式和基尼(Gini)系数等研究方法,对济源示范区11个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态势进行测定。发现济源示范区旅游景区总体空间结构呈均匀分布、区域内空间结构呈集中分布且集中度较高;临近景区之间资源属性单一,旅游景区空间布局不合理。提出区域统筹规划,对景区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提升旅游资源品质,重塑旅游功能布局,实现邻近旅游资源属性互补;提出推进融合发展,创新产品供给等推进济源示范区全域旅游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百度指数平台,获取了2011年、2013年及2015年我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新疆旅游搜索指数.运用季节集中指数、周内分布偏度指数、空间自相关方法对新疆旅游关注度的时空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引入GWR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新疆旅游关注度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且各年关注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节假日、周存在"前兆效应";(2)全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新疆旅游关注度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大多数地区呈现出持续的"低—低"集聚现象;(3)GWR模型优于OLS模型,从全域视角看,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及互联网发展水平对新疆旅游关注度的影响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正向作用;从局域视角看,各影响因素作用整体上与OLS模型结果一致,但各影响因素的敏感度在空间上表现出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商洛市旅游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旅游区规划、深度开发,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分析与评价。通过收集以国家标准(GB/T18927-2003)为依据进行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的基础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商洛市7大类旅游资源的丰度、结构、品质、功能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得出商洛市旅游资源的特征为:(1)旅游资源总体较丰富,主类较全面,但基本类型丰度相对缺乏,各类资源比例不均;(2)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3)旅游资源的整体品质还不够好;(4)人文旅游资源的数量远大于自然旅游资源,占据绝对优势,但自然旅游资源独具特色;(5)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7.
区位是地理学研究问题的重要视角,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王铮等提出的旅游地边际效用分析模型对黑龙江省旅游景区的区位进行了分析,构建了黑龙江省旅游景区的类似杜能环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对黑龙江省如何改善旅游区位、加强区域联合、重构旅游发展区位优势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张家界天门山景区为案例地,通过采集新浪微博相关数据,运用客流集中度、空间自相关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时间、空间二元视角探究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客源地空间结构特征以及旅游节点空间结构特性.研究表明:(1)张家界天门山景区旅游季节性比较明显,7月至10月为出游旺季,1月为出游淡季;(2)旅游者的时间分布模式与旅游节点的空间性质具有较强的映射关系;(3)张家界属于"午后型"景区,各旅游节点时间分布模式以"午后型"居多;(4)"流动空间"的通程时间与签到率呈正相关关系;(5)省会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客源占比显著;(6)东部沿海地区、近地域地区出游潜力巨大;(7)旅游节点空间距离越近,"下游"旅游节点签到行为越容易导致"被屏蔽"现象.据此,展开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少数民族山区不同地形因子对聚落生态位分布空间格局的影响,以岷江上游少数民族山区为例,基于DEM和遥感影像及GIS技术,研究了山地县域聚落生态位在不同地形因子上的分布特征,结合6个景观指数的计算,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聚落生态位格局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聚落生态位总面积较小,仅占区域面积的3.98%,单个面积也较小,平均仅为0.61 km~2,分布存在明显的垂直梯度特征,且集中分布于15~35°之间的缓斜坡及斜坡,45~135°与225~315°的半阳坡以及135~225°的阳坡面上;景观格局指数也显示出聚落生态位分布随地形变化的梯度特征.由此可见,高程、坡度和坡向这三类地形因子对山地聚落生态位的大小、形状和空间分布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0、2000、2006、2012年的常住人口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半方差函数等方法,研究武汉城市圈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城市圈人口密度呈现"西高东低,中间高、南北低"的特征,人口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对应关系;1990年以来,人口密度相似的地区在空间集聚分布,且集聚趋势不断增强;人口分布越来越不均衡,由空间相关引起的人口分布的结构化分异越来越显著;除东南—西北方向,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度在另外3个方向均增强;人口向以武汉中心城区、黄石市辖区集聚的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