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纤维素为碳源、尿素为氮源、氢氧化钾为结构调控剂,通过改变碳化温度制备含氮碳纳米片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以环己烷氧化为探针反应,考察材料碳化温度对环己烷氧化反应的影响,发现800℃碳化的催化剂效果最优。选用最优催化剂,考察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叔丁基过氧化氢用量等反应条件对环己烷氧化的影响。在最优的反应条件下,其转化率可达7.1%,KA油的选择性高于99%。  相似文献   

2.
常压下以二氧化氮为硝化剂在玻璃管式反应器中可使环己烷转化,气-质联用分析确证其产物主要是硝基环己烷.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物配比及停留时间等对环己烷硝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40℃下,硝基环己烷选择性可高达89.31%.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波加热一步合成了介孔有机-无机互穿网络材料.以材料孔道表面硅羟基为还原剂,氮原子和硫原子作为稳定剂成功制备了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采用N2吸附-脱附、ICP、TEM及FT-IR等表征方法对所得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苯乙烯环氧化反应作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氧化剂用量、Au负载量、催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苯乙烯的转化率和环氧化物的选择性分别达到98%和95%,且催化剂在使用5次后,催化活性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4.
碱土金属交换Y分子筛催化剂上的环己烷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化镁、氯化钙、硝酸锶以及氯化钡水溶液浸渍交换Y分子筛制备碱土金属交换Y分子筛AEY,研究了分子筛AEY对环己烷氧化的催化活性,探讨了不同碱土金属离子、浸渍方法、焙烧活化温度以及反应条件对环己烷氧化收率的影响,试验表明,BaY健化剂对环己烷氧化有很好的催化活性,优化条件下环己基过氧化氢、环己醇和环己酮的总收率达11.6%。  相似文献   

5.
用新型磷酸铝分子筛和硅磷酸铝分子筛作催化剂,对丙酸和正戊醇液—固相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合成条件及用不同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对醇产率的影响,当醇酸摩尔比为1.2∶1、催化剂用量为0.6~1.0g/mol丙酸、带水剂环己烷用量为5.0ml/mol丙酸,反应温度为140~160"C时,5hr酯化反应的酯产率大于98%.同时对酯产物的物理常数进行了测定,实测值与文献值相符.  相似文献   

6.
以冰乙酸和异戊醇为原料,以纳米Y2O3为催化剂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探讨了催化剂用量、酸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对合成的产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纳米Y2O3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的最佳条件为:n(乙酸):n(异戊醇)=1∶2.0,催化剂用量为0.3 g(乙酸用量为 0.1 mol),环己烷带水剂用量为10.0 mL,反应温度为110~124 ℃,反应时间为2.0 h,酯化率为88.2%.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紫苏醇选择氧化合成紫苏醛的反应,考察了氧化剂负载量、氧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紫苏醛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负载量为2 mmol/g的CrO3/SiO2载体氧化试剂,在二氯甲烷溶剂中于室温下搅拌反应1.5 h,可将紫苏醇选择性氧化成紫苏醛,产率为82.6%.  相似文献   

8.
用Fe-β沸石作催化剂合成丁酸苄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Fe-β沸石作催化剂合成了丁酸苄酯。考察了以下几种合成条件对丁酸转化率的影响:①酸与醇的物质量的比的影响;②催化剂用量的影响;③带水剂的影响;④反应时间的影响;⑤催化剂活化温度的影响;⑥催化剂活化时间的影响。适宜的条件如下:正丁酸与苯甲醇的物质量的比为1:1.2,催化剂用量每mol正丁酸为1.8g,带水剂环己烷用量每mol正丁酸为5ml,反应温度为145-155℃;反应时间为5h,在此条件下正丁酸的转化率接近60%。催化剂适宜的活化温度为540℃,活化时间为3h。  相似文献   

9.
用H-β沸石催化乙酸的酯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β沸石作催化剂,对乙酸与正丁醇以及乙酸与正戊醇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合成条件对乙酸酯化反应的影响.适宜的反应条件如下:催化剂用量为1.0~2.0 g/mol乙酸,n(乙酸)∶n(醇)为1∶1.2,带水剂环己烷用量为15~20 mL/mol乙酸,回流温度,反应时间5.0 h,H-β沸石催化剂能够回收和重复使用,所得酯产率与新鲜催化剂的几乎相同.  相似文献   

10.
磷钨酸催化环己酮氧化合成己二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质量分数为30%的H2O2为氧化剂,在没有任何有机溶剂或助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考察了磷钨酸催化环己酮氧化合成己二酸的活性.结果表明,磷钨酸在环己酮氧化合成己二酸的过程中显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研究了催化剂用量、过氧化氢用量、温度、时间等因素对磷钨酸催化活性的影响.反应的适宜条件为:n(环己酮)∶n(H3PW12O40)∶n(H2O2)=150∶0.5∶587,反应温度为92℃,反应时间为8 h,己二酸的收率可达60.6%.  相似文献   

11.
缺位Keggin型磷钨酸钠催化环己醇氧化合成己二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钨酸钠,磷酸氢二钠为原料合成了一缺位磷钨酸钠盐,并考察了其在环已醇氧化合成已二酸的活性.结果表明,一缺位磷钨酸盐在环已醇氧化合成已二酸的过程中显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反应10 h,已二酸的收率可达75.9%.在反应物质量恒定下考察了温度,时间,H2O2加入量,催化荆用量等一系列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2.
用磷钨酸和氯化锌为起始原料合成了磷钨酸锌,并用来催化30%双氧水氧化苯甲醇制备苯甲醛的反应.讨论了焙烧温度、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五种因素对催化活性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同时还研究了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和在其他醇氧化反应中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草酸过氧钒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研究了α-蒎烯的氧化反应.考察了溶剂、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价态V5+与草酸形成的双过氧配合物催化剂,在催化剂质量分数为8.0%、反应温度40℃、丙酮溶剂中反应8h条件下,α-蒎烯转化率达到68.7%,主产物马鞭草烯酮的选择性为34.9%.对催化剂进行了初步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以MgO固体碱为催化剂,采用加压气固相催化反应装置,对连续流管式反应炉中丙酮气相一步缩合制3,5-二甲基苯酚的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时间、压力和溶剂等因素对丙酮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实验得出反应适宜的温度为500℃,压力为0.5 MPa;在氢气氛围、空速为2.4h-1条件下,使用环己烷和水的混合液为反应溶剂时...  相似文献   

15.
酶催化下合成丁酸丁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酶为催化剂,正丁醇与正丁酸一步反应可合成丁酸丁酯,本实验考察了不同类型的酶催化剂和普通催化剂、酶催化剂用量、醇酸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酯收率的影响.优化的反应条件为:醇酸摩尔比为1.3∶1.0,酶催化剂用量为4.0%(w),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25~35℃,酯产率可达84.1%。  相似文献   

16.
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丙烯酸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对丙烯酸水溶液聚合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浓度及氧化还原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为制备高粘度聚丙烯酸提供了最佳反应条件,并确定了各因素对这一聚合反应影响的主次顺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阐述的内容是对环己烷非催化气相硝化反应的探究,从硝基环己烷的工艺制造出发,针对性地对其工艺制造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反应温度、停留时间、物料配比因素进行试验分析,详细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对环己烷转化率以及硝基环己烷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用HZSM—5沸石催化剂合成乙酸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以HZSM-5沸石作催化剂,应用常压液-固相酯化反应合成了乙酸丁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酸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酯产率的影响。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0.30g/mol正丁醇、正丁醇/乙酸=1∶1.05(mol比)、反应温度110~120℃、反应时间5小时,所得酯产率在63%以上。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HZSM-5沸石催化剂在合成乙酸丁酯的反应中具有高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有机化工废硫酸的催化氧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TiO2 、MnO2 、SeO2 等几种多相催化剂对含有机物废硫酸纯氧催化氧化的处理效果,其COD 去除率均在65% 以上.此外,以Fe2 为催化剂,重点探讨了纯氧流速、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H2O2Fe2 用量比等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离子交换树脂非均相催化酯化合成丙烯酸丁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间歇搅拌釜中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由丙烯酸和丁醇合成丙烯酸丁酯。分别考察了不同类型离子交换树脂的催化酯化作用,并且研究了搅拌速度、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KNC9型离子交换树脂在373.15-393.15K温度下具有最好的催化酯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