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日立制作所已决定用液晶代替阴极射线管来制造超薄型电视机,并计划在1980年使之商品化。他们打算先生产黑白袖珍式电视机,以后再向“墙上悬挂式”和彩色电视机方面发展。液晶电视是在玻玻板间注入液晶,板上的网目状透明电极通过施加电压来显示活动画面。由于可在板上显示图象,因此可以象挂镜框  相似文献   

2.
钯金属/陶瓷复合膜制备:化学镀新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宏宾  李安武  谷景华  熊国兴 《科学通报》1997,42(10):1078-1081
膜材料与膜过程在高技术产业中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因而成为现代材料学与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化学的角度看,膜材料可以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与有机膜相比,无机膜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表面可修饰性,可应用于高温化学过程,如高温气体分离和催化反应.钯金属膜对氢具有选择透过作用.钯金属管已应用于氢气纯化.80年代后,钯金属复合膜应用到加氢或脱氢膜反应器的研究中,通过膜反应可以提高平衡反应的转化率,或者改善复杂反应的目标产物选择性.蒸镀、等离子体溅射、高温热喷、化学气相沉积和化学镀已被用来制备钯金属复合膜.本文报道用化学镀新过程制备钯金属/陶瓷复合膜.一般的化学镀过程有2个主要阶段:目标衬底的活化及金属的化学自催化沉积.在传统的化学镀过程中,用氯化锡和氯化钯溶液先后浸渍目标衬底,二价锡将二价钯还原为金属钯,在目标衬底上形成许多金属钯核,这些钯核成为其后钯沉积的催化活性中心,这个过程叫目标衬底的活化.本文报道的化学镀过程是用溶胶-凝胶方法活化目标衬底.与传统的化学镀过程相比,化学镀新过程避免了杂质锡,并且可以使钯仅沉积在目标衬底的特定面上.用新过程制得的金属膜纯度较高、致密性好.  相似文献   

3.
唐孝威 《科学通报》1981,26(16):1024-1024
正负电子在■态湮灭时产生两个能量511 KeV的光子,角动量守恒要求这两个光子具有相同的圆极化,也就是说,它们是右旋-右旋光子对或左旋-左旋光子对。测量两个光子的圆极化关联,可以研究湮灭过程中角动量守恒问题。 迄今为止,唯一进行过正负电子湮灭光子圆极化关联实验的是Clay和Hereford(1952)。他们利用γ射线在极化电子上的背散射来分析光子圆极化,用符合方法测量两个光子圆极化的关联,他们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接触冥想。我记得是在小时候看到的一本叫做《气功与科学》的书里面,有一篇翻译自国外的文章,大意讲的是一些外国的修行者,通过练习冥想.可以把自己身体的能量转变为热能。具体实验就是让他们只穿着短裤.在冰天雪地中静坐,然后要烘干几块用冰水浸湿的毛巾,如果这个人能够做到在几个小时内烘干几块(具体的数目记不清了),那么就可以获得一个很尊贵的称号。我那时最佩服的就是他们真的可以让自己不畏寒冷。就像在功夫小说里所说的寒暑不侵。  相似文献   

5.
CERN—WA80研究组首次实测的纯光子谱数据发表之后,不少工作者都声称基于自己的理论模型可以解释WA80数据.但是Shuryak等人认为根据目前的实验条件所能选取的合理参数值是无法解释过剩光子问题的.他们提出了一个慢膨胀模型,要求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火球处于混和相的时间需长达30—40fm/c,这是与实验上所测定的火球寿命~10fm/c相矛盾的.人们可以注意到,在文献的诸项研究中未考虑QGP火球的强子化相变若为一级相变时对光子产额的影响.因此他们的理论结果的可信度是  相似文献   

6.
翻译眼镜     
我想制作一副能自动翻译的眼镜,它外型跟普通的眼镜一样,只是镜架里储存了世界上通用的几种语言文字,镜片是一个翻译显示器(透明)。镜架左右分别有几个按钮。揿下相关的按钮,你所想选的文字可以在镜片上显示,这样的翻译眼镜给人阅读多方便啊!翻译眼镜$浙江天台县苍山中学!学生@金水彪  相似文献   

7.
杨学明 《科学通报》1993,38(14):1298-1298
分子式简写作YNbO_4的矿物在自然界存在二种同质多象变体:褐钇铌矿与β-褐钇铌矿。前者为四方晶系,后者为单斜晶系。由于矿物晶格中所含的放射性元素U和Th的a衰变事件致使它从晶态向非晶态转化,发生变生作用,致使鉴定其起初的结晶学特征有一定的困难。换言之,变生态褐钇铌矿在刚形成时是属于何种晶系?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认识其成因,而且可以了解变生机理。本文报道了产于姑婆山花岗杂岩体的褐钇铌矿的高温相变初步研究结果:(1)提出了该矿物未变生前属四方相;(2)在常压无水条件下四方相与高温单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同轴准一维光子晶体中光子带隙和光子晶体缺陷态的电磁波群速度. 实验结果表明, 在准一维光子晶体中, 存在群速度超光速现象; 在光子晶体缺陷态, 缺陷的色散可导致极慢的群速度, 呈现“慢波”. 传输线等效模型和传输矩阵模拟分析也表明, 同轴准一维光子晶体在禁带频域, 存在群速度超光速现象; 在同轴光子晶体中引入缺陷后, 缺陷的色散可导致极慢的群速度, 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很好吻合.也表明  相似文献   

9.
激光三十年     
1960年5月,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上发生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发明了激光器!这是一种具有极高亮度和光子简并度的光源,它的亮度比太阳光还要高百亿倍!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了一系列往日观察不到的新现象,比如光学饱和吸收、双光子吸收,光倍频,光混频、自感应透明、受激散射、光学双稳态等等。激光的出现,大大扩大了光学技术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中的应用范围,改进了生产工  相似文献   

10.
许榕生 《科学通报》1981,26(17):1038-1038
带电粒子穿过透明介质时,若粒子速度v大于c/n时(c是光速,n是介质折射率),会产生契仑科夫辐射。如果介质是薄板型的,辐射光子在底面形成局部面积的光斑图象,我们称之为契仑科夫光斑。与底面耦合的光电器件(例如象增强器或位置灵敏的紫外光子正比室)直接记录光斑图象信息,并利用光斑图象的分析,可以测定粒子的入射位置和入射方向,并且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学技术的洪流,已把许多曾经名赫一时的发明推进了自然博物馆.但是,柯赫发明的琼脂固体培养基却应用了整整一个世纪而依旧保持当初的生命力,将琼脂培养基注入Petri双碟所成的琼脂平板,至今存在于全世界每一个微生物实验室的培养箱内.琼脂平板非常简单.但是,就象优秀的演员可以在一个简朴的舞台上作出精彩的表演一样,微生物学家以他们灵活的思维和精巧的双手,用一块只有几十平方厘米的平板,完成了许多出色的、令人赞叹的实验.本文将介绍几个著名的例子.琼脂固体培养基的发明  相似文献   

12.
纳米铂钯合金膜电极上CO吸附的异常红外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治  孙世刚  丁楠  周志有 《科学通报》2001,46(10):806-808
彩和电化学循环伏安共沉积方法在玻碳基底上制备纳米级厚度的纳米铂钯合金膜电极(nm-PtPd/GC),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TM)观察发现,PtPd合金膜由椭圆形层状晶体组成,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显示出吸附在nm-PtPd/GC电极上的CO的红外吸收显著增强、谱峰方向与在Pt、Pd电极表面得到谱峰方向相反、半峰宽明显增加等异常红外效应的特征,测得的红外增强吸收因子随PtPd合金膜厚度的增加发生变化,在实验条件下最大达到38.3。  相似文献   

13.
付姚  曹望和 《科学通报》2006,51(8):975-978
采用溶胶.凝胶法于不同温度下制备出了不同厚度、均匀透明、机械性能和光电特性稳定的TiO2多孔纳米薄膜.光电测试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和膜厚能够显著影响薄膜电极的光电特性.450℃焙烧制得的电极由结晶度高、光电活性相对较强的锐钛矿相构成,其光电流最大.低于此温度,薄膜结晶度较差,膜内缺陷较多,不利于光生载流子的传输;而高于此温度,薄膜因发生由锐钛矿到金红石的相变,使得光电活性相对较弱的金红石含量不断增大,从而降低了光电流.膜厚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紫外光的吸收强度从而提高电极的光电活性,但过厚的膜厚将加大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几率,引起电极光电活性的降低.另外,薄膜电极的紫外光电流响应灵敏度和光生电流稳定性与电极电位有关.电位为0.4V时,光电流趋于饱和,其强度为30.8μA,光电响应时间约1s,基本具备了在紫外光传感器方面应用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玻璃的发现     
3,000年前,有一艘腓尼基的大商船,满载晶体天然苏打在地中海贝鲁斯河口搁浅了。船员们在美丽的沙州上尽情地欣赏地中海海岸的风景,还准备在沙洲上举行野餐。他们用几块天然苏打支起了锅,然后架上木柴烧了起来。吃了一顿别有风味的野餐,当他们收拾餐具时,发现锅下的沙地上竞留下了许多闪光的透明物质。大家当宝贝一样收集了起来。原  相似文献   

15.
<正>1807年,托马斯·杨总结出版了《自然哲学讲义》,这本书综合整理了他在光学方面的研究,并第一次描述了双缝实验:把一支蜡烛放在一张开了一个小孔的纸前面,形成一个点光源(从一个点发出的光源)。在纸后面再放一块板,板上开了两道平行的狭缝。从小孔中射出的光穿过两道狭缝投到屏幕上,就会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条纹。这就是现在众人皆知的双缝干涉条纹。试验证明了光子既是波又是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这时有人提出疑问——光子究竟是通过了左边的狭缝还是右边的狭缝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后来,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提出了光子同时通过  相似文献   

16.
隐身斗篷     
美国科学家用硅纳米材料制造了一种隐身斗篷,使普通的光学检测无法发现放置在斗篷下的物品。这种新隐身斗篷完全由绝缘材料制造,在光学频率中,它们往往是透明的。斗篷由矩形的硅片制成,厚250nm。硅片可以作为一个光波导,光线仅限于在这个垂直高度中向前后两个方向自由传播。在纳米硅材料上,研究人员精心设计了一些孔:每个孔直径为110nm,这就使得斗篷周围的光波发生完全弯曲,就好像河水流过岩石一样。它表明,当光线的方向发生改变,物品的隐身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光脑的问世     
光脑是新世纪之初的必然产物,正如电脑是以电子作为主要的信息载体一样,光脑是以光子作为主要信息载体的,光脑(optical computing)的全称是光子计算机。目前在硬件和软件的两个方面的研究非常活跃。它可以完成高难度的并联运算,其工作原理基本上和电脑一样,不同的是用光子代替了电子,用光互连代替了电子导线互连,用光运算代替了电运算。  相似文献   

18.
逆转的行星     
一九八二年三月接触炽热的金星表面的两艘苏联宇宙飞船,没有停留上几个小时。不过,这段时间却足以使文纳拉斯13和14号搜集证据,证实了金星很可能是一个象地球一样,有着火山活动的行星。当机器人式钻探装置急速地收集起周围的土壤样品之后,金星上的仪器就开始对金星外壳进行最为详尽的分析。初步证实有玄武岩存在,这表示有火山存在。在经过几乎二十年的探索之后,仍然不解是这颗行星好象没有内磁场。六十年代初,地球上的雷达所发现的就是金星以相反方向旋转。科学家们也不能解释为什么金星表面一至少是他们所观察到的部分一象是很少受到侵蚀,尽管存  相似文献   

19.
坚守还是改变 在未来的3万年甚至10万年里,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的样子会和现在一样吗?假若你相信某些未来学家的话,他们会告诉你,我们将最终变成机器人。当然,这是一种生物机器人,和纯粹的机器人不一样。这些科学家说,未来的人类有可能成为由微电子和生物体组成的结合体.它可以是具有人类大脑功能的机器。亦可以是具有电子大脑的肉身。事实上。在今天,这样的结构已经出现了某种雏形,例如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制造出了一种电子芯片.它可以替换人类大脑里负责控制短时记忆和空间知觉的海马体。在人类的大脑中,海马体经常会因老年痴呆症和中风受到损伤,而这种芯片就相当于一个人造的海马体。它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大脑机能。  相似文献   

20.
袋狼的命运     
曾经生活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塔斯马尼亚小岛上的袋狼,是一种奇妙的动物:从它的头和牙来看,它是一只狼,然而它的身体又像老虎一样有着条纹;此外,它和袋鼠一样同是有袋类动物,但它却可以像鬣狗一样用四条腿奔跑,也可以像袋鼠那样用后腿跳跃行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