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对添加SiC颗粒(体积配比为10%和15%,粒度为10~20μm)增强ZA22合金材料的铸态和热挤压态的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机械性能和拉伸断口测试结果以及初步的理论分析证明了热挤压态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2.
稀土对6063铝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6063铝合金中添加稀土元素后所引起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稀土相主要分布在晶界,部分存在晶内;热挤压态稀土相周围有大量位错塞积;稀土元素的加入使铝合金晶粒细化、机械性能改善;添加少量的单一稀土La能显著提高铝合金的导电导热能力;添加适量富Ce混合稀土可使200℃时的热扩散率提高12%.  相似文献   

3.
对6063铝合金中添加稀土元素后引引起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稀土相主要分布在晶界,部分存在晶内,热挤压态稀土相周围有大量位错塞积;稀土元素的加入使名合金晶粒细化、机械性能改善;添加少量的单一稀土La能显著提高铝合导电导热能力;添加适量富Ce混合稀土可使200℃时的热扩散率提高12%。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铸态和热挤压态锌白铜的金相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铸态锌白铜合金材料的显徽组织由α相和β相组成,存在明显的枝晶.热挤压态锌白铜材料的显微组织中的α相呈长条状,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这与热挤压过程中外力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试验分析了稀土对铸造锡青铜ZQSn10-2合金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规律,表明当混合稀土金属加入量约为0035%时,由于组织的改善可获得最佳的综合机械性能,此时稀土的“组织锡当量”约为22%.  相似文献   

6.
制备并研究了Mg-13Li-1Al-1Ca-4Y合金铸造态及热挤压态的组织和挤压态合金的力学性能.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EDS能谱对合金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铸造态Mg-13Li-1Al-1Ca-4Y合金由β-Li基体以及聚集在晶粒内部及境界上的块状和针状Al2Y3化合物组成,基体平均晶粒尺寸约为60~70μm,Ca元素偏聚在晶界上,以Mg2Ca化合物形式存在.在300℃真空环境下对铸造态试样保温10 h后,在250℃对试样进行热挤压成型.挤压态显微组织显示,大量破碎化合物沿挤压方向呈带状分布.热挤压后合金室温延伸率可达46%.  相似文献   

7.
Mg-Ce-Zn-Zr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Mg—Ce—Zn—Zr合金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研究,通过XRD分析、光学显微(OM)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Mg12Ce及Mg17Ce2相铸态时主要存在于晶界,存在于晶界的稀士相Mg12Ce能显著提高合金的再结晶温度,阻碍晶界迁移.因而能提高合金高温机械性能,该合金在热挤压后没有发现明显动态再结晶发生.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含Mg量为5%和10%的铸造Al-Mg合金中加入一定量的SJAM添加剂,并采用特殊的金属型铸造工艺,研究了这两种合金的机械性能和耐蚀性。结果表明,在铸造Al-Mg合金中加入SJAM添加剂,可获得较高的机械性能和较好的耐蚀性,合金的韧性也得到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含Mg量为5%和10%的铸造Al-Mg合金中加入一定量的SJAM添加剂,并采用特殊的金属型铸造工艺,研究了这两种合金的机械性能和耐蚀性。结果表明,在铸造Al-Mg合金中加入SJAM添加剂,可获得较高的机械性能和较好的耐蚀性,合金的韧性也得到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多层喷射共沉积法制备了6061铝合金/10%SiC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对其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坯组织为细小、均匀的等轴晶,增强相颗粒分布均匀,基体与增强相颗粒间没有发生界面反应.增强相颗粒加速了沉淀相析出并明显缩短峰时效时间,沉积坯热挤压后经5h时效即可达到峰时效状态,此时力学性能为:σb439MPa,σ0.2409MPa,δ10.4%,E120GPa.  相似文献   

11.
 复合材料胶接修复加固技术具有修复速度快、结构增重少、高效可靠等诸多优点,已成为加固修补混凝土结构的新型技术。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了复合材料加固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前后的力学性能,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粘贴面积、纤维铺层角度,以及铺层材料及顺序对钢筋混凝土桥梁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加固前相比,加固后混凝土桥梁内部的应力、应变及最大变形有明显降低,最少可分别降低60%,56%和11%。且复合材料粘贴面积和纤维铺层角度对桥梁的加固效果有显著的影响,而铺层材料及顺序对其加固效果则无明显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最佳加固方案为:全部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预浸料带数量为5、纤维铺层角度为[0]4。该方案加固后桥梁内部的最大应力为81.7 MPa,最大应变为0.27%,最大变形为15.96 mm。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33个圆形钢套管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在轴心及偏心受压下的试验,研究不同初始轴压比、加固用钢套管厚度、长细比和偏心率下被加固柱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被加固柱的力学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被加固柱的极限承载力随着长细比和偏心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初始轴压比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可以忽略.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圆形钢套管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极限承载力计算的实用公式,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三聚氰胺改性脲醛对马尾松速生材性质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马尾松速生材汽蒸、热压和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MUF)表面强化处理,改善其尺寸稳定性和物理力学强度,以实现速生材的高效利用。结果表明:表面强化处理材的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横纹抗压强度(全部)分别为11 294、831、43 MPa,均较气干材的大,增幅分别达到75 %、105 %、303 %;硬度为2 479 N,较处理前气干材有所提高,增幅为90 %;但耐磨性要比气干材的差。表层的密度达0445 g/cm3,较内层增大16492 %。抗胀(缩)率(ASE)、阻湿率(MEE)和抗吸水率(RWA)分别为8623 %、5118 %和3151 %,尺寸稳定性优于气干材。因此,表面强化改性处理,有利于人工林速生材的材质改善。  相似文献   

14.
Mg-Al基合金加铋合金化对其力学性能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合金元素Bi对Mg-9Al-0.8Zn(AZ91)基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i质量分数超过0.5%时,基体中有富Bi的第二相颗粒形成,并随着Bi加入量的增多而增加,该颗粒相具有六方D52结构,热稳定性较高,适量Bi的加入改善了合金的铸态组织,提高了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强度,改善了抗蠕变性能,而塑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对5根采用玄武岩纤维布和碳纤维布加固的混凝土短柱和1根对比柱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验表明,玄武岩纤维布环向包裹加固能显著改变混凝土短柱的破坏形态,提高混凝土短柱的抗剪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相同工况下,玄武岩纤维布加固短柱的抗震性能与碳纤维布加固的短柱相近.玄武岩纤维布因低廉的价格和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抗震加固领域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碳纤维补强聚合物加固混凝土结构在湿热环境下的耐久性能,通过对不同湿热耦合作用下36个CFRP-混凝土试件进行试验研究,分别进行5 d、10 d、15 d的加速湿热老化,并对其进行双剪试验,分析了不同温度、湿度的耦合作用下CFRP-混凝土界面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应变分布及相对位移等力学参数,进而分析湿热耦合环境对界面力学性能及黏结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热老化作用后,CFRP-混凝土界面的界面力学性能有所退化;高温高湿耦合作用对界面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15 d湿热腐蚀后,极限荷载、极限位移、CFRP应变较室温组试件分别下降26. 11%、25. 77%、40. 33%;湿热腐蚀介质渗入黏结界面,引起应变传递及位移发展更为迅速,对加固结构耐久性造成了损伤。  相似文献   

17.
不同竹龄慈竹重组材强度和天然耐久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6年生慈竹为原料,酚醛树脂(PF)为胶黏剂制备重组材,探讨了竹龄对重组材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天然耐腐及抗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慈竹的基本密度随竹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1~6年生慈竹重组材力学强度随竹龄的增加有上升趋势,但增幅不大;慈竹重组材的天然耐腐性可达到强耐腐等级,竹龄对其影响不显著;1~6年生慈竹重组材素板的天然防霉性能极差,需对其产品进行防霉处理来提高它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竹龄的变化对其防霉性能的影响规律不显著。根据物理力学性能与天然耐久性的比较结果,在慈竹竹材作为结构用材时,建议采伐竹龄为3~4 a。  相似文献   

18.
火灾下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合理选取混凝土、钢筋及碳纤维布力学性能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带防火保护的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高温下数值计算模型,应用ANSYS软件编制了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火灾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NFACCB,实现了加固梁火灾下的热力学耦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防火保护,加固梁可以获得较好的耐火性能;防火材料厚度a和火灾载荷比k对加固梁耐火性能有显著影响;纵筋配筋率n、碳纤维布加固量m、防火材料导热系数以及截面尺寸也对火灾下的加固梁挠度产生影响;而加固梁挠度随防火材料的比热和容重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疲劳荷载作用下抗弯加固RC梁FRP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一系列常幅疲劳试验,分析了抗弯加固RC梁中FRP疲劳应变的变化规律和关键影响因素.FRP疲劳应变随着荷载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与加固构件挠度变形量成较好的线性关系.在疲劳加载初期由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导致加固构件挠度的增加,FRP应变快速增加;随后在大部分的疲劳寿命期内FRP应变变化很小,略有下降,表现出良好的抗疲劳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纤维布加固无粘结预应力梁抗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对纤维布加固无粘结预应力梁的破坏形态、受力性能、截面应变分布以及挠度变化等进行了研究,主要讨论了加固梁在不同纤维布加固层数、不同加固前预损伤作用和不同加固纤维材料下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粘贴芳纶纤维布、碳纤维布材料都可以有效地提高无粘结预应力梁的受弯极限承载力;当采用多层纤维布加固时,加固梁的受弯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与粘贴纤维布层数的增加呈单调递减的规律;加固前,施加20%、40%对比梁极限承载力预损伤对加固性能影响不大;同层数纤维布加固,芳纶纤维布与碳纤维布加固梁的受力效果相似,受弯极限承载力相近,裂缝开展和刚度变化存在差异.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模拟结果表明,ABAQUS可以真实反映纤维布加固无粘结预应力梁的整个受力过程,模拟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最后根据试验以及数学模拟中反映出的规律,建立了纤维布加固无粘结预应力梁极限抗弯承载力的实用理论公式,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