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熊猫发现记     
中国大熊猫是1869年被一个叫大卫的法国人首次发现的。但是,他是怎样发现大熊猫的却鲜人为知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1993,(1)
1869年,法国传教士大卫在四川宝兴得到一张大熊猫皮,将它列为熊科的一个新种,定名为黑白熊(Urus melanoleuca).第二年,Milne-Edwards认为它应独立为一新属,改其学名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自此,大熊猫究竟属于熊类、浣熊类还是自立门庭,一直争论不休.一派学者认为,大熊猫是高度特化的熊类.早期的研究从它的脑形态、牙型、脚型、尾长以及肾结构等方面着手.近年来又对大熊猫、熊、浣熊及其它食肉动物进行免疫学和遗传学的比较研究,结论是大熊猫与黑熊的距离最小.另一派学者从行为、生态及染色体数目等方面找出大熊猫与浣熊的许多相似点,主张大熊猫属于浣熊科.第三派学者则从胃、牙、肾、肠及生殖器等组  相似文献   

3.
虽然我国古代的许多传闻和史料证明大熊猫进入人类世界的历史十分久远,甚至在我们先民的生活中还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它作为一个世界性"动物明星"的历史却不到半个世纪.1869年法国的大卫神父在四川宝兴"发现"并命名了这一"在科  相似文献   

4.
先自我介绍:我是蒙古野马,俗称野马,学名叫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像大熊猫一样,人们也把我们称为"国宝",但我们的知名度远不如大熊猫.他的大名家喻户晓、妇儒皆知,而我们的处境却很凄惨,因为在故乡的原野上已见不到同类的踪迹,知我者寥寥无几,了解我们的人就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电影资料馆、法中交流促进会、法国伊迪文化传播等机构的积极促成下,四川雅安市与法国梅尼古特市于2007年7月12-18日在四川雅安携手举办了一次国际动物与自然电影互动展映周活动。法国的梅尼古特市因多年来连续主办动物电影节而在国际上蜚声遐迩。雅安是大熊猫的故乡,当年大卫神甫就是在雅安的宝兴(当时称穆坪)发现大熊猫并将这种可爱的动物介绍给了全世界。雅安又是中国茶树栽培的发源地,据古籍记载,汉代的吴理真在蒙顶山开种茶园,创世界上人工种植茶树之先河。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稀有珍贵的动物,对它的发展史的探讨有理论意义,因此,写了这篇短文,供讨论时参考.一、大熊猫的祖先大熊猫的祖先,在第三纪时,至今尚无所知.从一定的牙齿来看,与它有关的,可能有鬣熊、印度熊等,但在我国都是发现在北方的;而且它们的齿形,也都与大熊猫的不同,看来它们也不是它的直接祖先.就我们现在已知的化石来看,最早的大熊猫是更新世初期的大熊猫的小种.它已经是大熊猫属.从牙齿的性质来观察,它跟现代的大熊猫来比,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体形较小而已.一般的古生物,它最初发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是一种极难饲养,又极难繁殖成活的珍贵动物.1985年是大熊猫繁殖育幼最顺利的一年,也是自1963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世界首次繁殖成功以来,哺育成活幼大熊猫最多的一年.这一年,国内外动物园共有五只雌大熊猫产七仔,  相似文献   

8.
人工哺育新生大熊猫的难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特产动物大熊猫,野生的数量已很稀少,近年来产区又出现大片竹林开花枯死的灾情,对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有很大威胁,因此人工饲养下的繁殖具有重要意义.大熊猫历年繁殖概况自1936年到现在,国内外已有三十余家动物园先后饲养展出大熊猫百只以上,但能够繁殖产仔的却寥寥无几,因此大熊猫被公认为动物园中最难繁殖的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是世界上的稀有珍贵动物。由于分布地区的狭小、选食性强、繁殖不易等原因,使这种古老的动物有逐步减少的危险,怎样保护和繁殖这种古老动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四川省是大熊猫生活的故乡。成都动物园从1953年开始饲养大熊猫,对大熊猫生活习性和科学的饲养方法作了一些探索、特别是近两年来对大熊猫性行为,发情规律作了详细观察。并在发情期进行了大熊猫自然交配,人工授精试验。基本掌握了大熊猫发情,排卵的规律,为适时交配或输精创造了条件。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我园1980年采用79年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获得成功,大熊猫“美美”于1980年9月20日产仔两头,为大熊猫的繁殖开辟了  相似文献   

10.
<正>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可是,为什么台湾省的小朋友管大熊猫叫猫熊呢?A: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是一种古老的动物,和它同一时期的动物如剑齿虎等,早已灭绝,因此动物学家称  相似文献   

11.
《科技导报(北京)》2012,30(1):13-13
发现发情期大熊猫交互模态通讯繁殖是动物的本能行为。动物繁殖的后代越多,其所传递的基因拷贝也越多,个体的适合度就越大。动物如何采用快速、有效而经济的通讯方式,发现并选择合适的配偶,繁育自己的后代是动物所面临的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12.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还被誉为动物园中展览的"明星".建国后三十余年来我国动物园对大熊猫的饲养、繁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还创造出多项记录,为研究和保护大熊猫提供了重要依据.现在国内外共三十六处动物  相似文献   

13.
成都动物园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动物园.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动物种类繁多,常年保持在250种3000只左右,位居全国四大动物园之列.特别是靠近大熊猫的产区,所以园内饲养的大熊猫数量常在十只以上,成了动物园的"主景",真可谓得天独厚了.园中的大熊猫数量虽多,但并非全靠大自然的恩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1993,(1)
大熊猫的保护现状中国对大熊猫的保护十分重视,早就确定大熊猫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建立了多处自然保护区.为了掌握大熊猫现状和变化情况,曾两次组织大规模专项调查,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开展了合作研究和保护,共同编制了《中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计划》.当1983年大熊猫分布区内竹类大面积开花枯死时,林业部和川、陕、甘三省政府以及大熊猫分布地区,地、县、乡政府,都成立了保护抢救大熊猫领导小组,各县和保护区还建立了专业巡逻队、救护队、监测站和收容点,建有各种大熊猫专业保护组织60多个,从事专业保护的人员达千人.为了有效保护大熊猫及栖息地并及时发现和抢救病饿大熊猫,许多地方将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大熊猫及其主要伴生动物种群动态变化情况,提高监测水平,采用固定线路、同一监测内容、地理信息系统、红外相机技术等综合方法,基本掌握了关键物种种群变化情况,建立了大熊猫及其伴生物种网络.结果表明大熊猫、黑熊、林麝、野猪、红腹角雉、血雉这六种动物的种群变化波动较小,处于种群恢复时期;羚牛、金丝猴、鬣羚、斑羚、金鸡种群扩大的趋势较为明显;鬣羚、斑羚受极端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容易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6.
位于秦岭南坡的陕西佛坪,是珍兽大熊猫的故乡。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活跃着一支以保护、研究大熊猫为己任的科研队伍。多年来我们为大熊猫的正常生息繁衍,日夜工作在这片土地上,不仅与大熊猫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也体会到大熊猫的确是一种善良、憨厚、对人类充满友好的可爱动物。一次,我们对一只成年大熊猫进行  相似文献   

17.
佛坪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对保护区内简易建筑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对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选择行为进行了调查,发现大熊猫冬春季节经常在保护区内一些村民烘烤香菇的土坯房及他们晾晒香菇的棚子附近活动.相对于林下竹林中大熊猫的栖息地,这些地点植被破坏严重,但大熊猫活动痕迹清晰多见,逗留时间反而较长.另外根据粪便的新鲜程度,推测野生大熊猫经常光顾这些土坯房或棚子等简易建筑.排除食物因素的影响,相对温暖、避风的环境可能是导致野生大熊猫频繁光顾这些简易建筑并做长时间停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开篇献语     
《大自然》1988,(3)
中国有两位著名的专门致力于研究大熊猫的专家.一位是南充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胡锦矗,一位是北京大学生物系副教授潘文石.他们常年工作在高山密林,在帐篷里避寒暑,在油灯下读文献,在膝盖上写文章.他们和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朱靖及美国专家夏勒等共同出版了《卧龙大熊猫》.潘文石所率领的考察小组最近又出版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好使者,世界珍贵稀有、我国的特产动物大熊猫,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先后送往苏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美国、日本国、法国、英国、墨西哥、西班牙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大熊猫在国外生活得怎样?国外朋友们正在对大熊猫做些什么?一九八一年趁访问美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英国的机会,专程走访了这三国饲养大熊猫的动物园,愿将耳闻目睹,综合概括地向关心者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大熊猫在周至自然保护区分布最北线(点)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岷山、邛莱山、相岭、凉山和秦岭南坡 ,仅有部分分布在秦岭北坡的周至自然保护区 ,该地已成为大熊猫在中国动物区系分布的最北界 ,对大熊猫最北线进行的监测是对大熊猫的动物区系分布报道的补充 .在 2 0 0 1至2 0 0 2年的监测中 ,发现有大熊猫迁移到太坪河海拔 164 0m ,其地理坐标是北纬3 3°45′40″ ,东经 10 7°5 5′10″的龙头竹林中 ;二岭子海拔 185 0m ,其地理坐标是北纬3 3°48′2 4″ ,东经 10 7°48′12″的秦岭箭竹林中 ,是我国目前发现大熊猫在周至保护区分布的最北线 (点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