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洁 《科学之友》2008,(3):103-104
论述了高等院校应深刻领会“和谐社会”的内涵,充分认识建构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意义与特征,努力建构科学文明的和谐校园,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不仅关系到学校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在阐述和谐校园基本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并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推动制度人性化建设、倡导先进的校园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共建校园与社区和谐6方面提出了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不仅关系到学校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在阐述和谐校园基本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并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推动制度人性化建设、倡导先进的校园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共建校园与社区和谐6方面提出了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4.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灵魂.和谐的语文生活是构筑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要抓住机遇和挑战.积极规范语言文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营造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语言文字生活为目标,全面推行国家语言文字法规政策,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语言文字观,全社会合力构筑和谐的语文生活.  相似文献   

5.
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今年两会的一个热点话题。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大家十分关注着在新的形势下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关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括。  相似文献   

6.
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论述了科学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性与最终目标,对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本质做出科学判断.  相似文献   

7.
周奕旻 《科学之友》2009,(7):124-125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灵魂,和谐的语文生活是构筑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要抓住机遇和挑战,积极规范语言文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营造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语言文字生活为目标,全面推行国家语言文字法规政策,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语言文字观,全社会合力构筑和谐的语文生活。  相似文献   

8.
"三困生"是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了解"三困生"的成因和常见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稳定校园秩序,为学生创建安全、健康发展的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从而有利地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是图书馆内在的本质要求,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原则,营造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创建和谐的图书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社会,法律制度的不和谐是最大的不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应是整个立法体系的实质所在.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两者之间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和谐的法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而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是构建和谐的法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