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过去对电化学的一些定义中,有一个定义称:电化学是关于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变的一门科学。目前看来,该定义仅仅涉及到电化学的部分研究范围,并非全面完善。但是,它却正确地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在将近200年的一段时期内,电化学过程都是所谓小(独立)动力工程的基础。自1800年伏特电堆创建之时起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原电池、蓄电池和其它电化学装置实际上是当时人类唯一的电源。直至目前,它们在国民经济的很多部门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众所周知,如果没有蓄电池,就不能使用任何一种以液态有机物质为燃料的机械化运输工具。全世界化学电源的  相似文献   

2.
光谱电化学中的一种現场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多学科间的渗透、交错与相互促进,近代电化学的研究内容已扩展到一些新的领域,如燃料电池、光电化学、半导体电化学、化学电子学、表面电化学以及生物电化学等等。对这些新领域的研究,传统的电化学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因为传统的电化学测试技术和研究方法,主要测量电化学过程中总的电流、电位及阻抗等宏观参量及其随时  相似文献   

3.
石高全 《科学通报》1993,38(7):617-617
分子筛作为催化剂在石油化工过程中有着广泛应用,其结构和理化特性已被深入研究过。最近,亦有一些研究者用其修饰电极以研究电化学活性分子与离子的电化学现象,并用之制造传感器。但是,迄今为止,对分子筛自身的电化学性质没有人提及过,主要是因为分子筛既不能溶解也不能被稳定地分散到普通的小分子溶剂中。我们最近发现Nax和ZSM-5  相似文献   

4.
近代的电化学在电极过程的領域内发展得最为迅速,这是因为在电极表面上所发生的过程与許多重要的电化学生产和其他实际問題有着很密切的联系。近年来,由于半导体科学和輻射化学的发展,电化学在其中也找到了它自己的应用。近代的理論电化学家們非常注意电极上的表面現象的研究,从而使电极过程动力学向前迈进了大大的一步,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和其他一些学科,例如胶体化学、催化反应、半导体的  相似文献   

5.
生物电化学     
一、生命现象和电化学1.生物电化学哺乳类生物的体内各种场所都存在着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及其他一些电现象都与生命现象密切相关。生物电化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就是从电化学的角度来研究和揭示生命现象。例如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能量变换和  相似文献   

6.
如果在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电极表面上用共价键锚合具有一定功能的化学基团,称为化学修饰电极.化学修饰电极是近年来在电化学领域里一项引人注意的进展.它是在气液色谱中化学键合固定相的启发下,于1973至1975年开始发展起来的.虽然历史并不长,但由于它在立体选择性电有机合成、痕量元素的电化学分析、络合物性能研究及电化学研究方面的良好作用,已经受到化学界和生物学界的较大重视.尤其使人感兴趣的是,它有可能为解决当前化学能源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的化学修饰电极电位传感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绍俊 《科学通报》1984,29(6):348-348
近年来,在电化学领域中化学修饰电极是新发展的方向。化学修饰电极在电催化、电合成、光敏作用以及电致生色等方面所呈现出的特性,预示了潜在的应用前景,已引起人们的注意,目前已开始探索化学修饰电极在多方面应用的可能性。已报道了酚、苯胺类化合物电聚合膜修饰电极具有电位传感效应。  相似文献   

8.
新极谱学     
1922年捷克物理化学家海洛夫斯基发明了极谱学,1925年他又与日本人志方益三合作,发明了极谱仪。六十年来,极谱学已成为电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化学,特别是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的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9.
董绍俊 《科学通报》1989,34(21):1677-1677
有机导电聚合物已成为新材料研究中的重要领域。本文首次用电化学法研制成功了一种检测掺杂阴离子的新型聚吡咯(PPY)导电聚合物离子选择电极。吡咯(PY)的电聚合实验参照文献[5]进行。用恒电流法和  相似文献   

10.
化学修饰电极自70年代中期问世以来,已成为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中十分令人瞩目的研究课题。我国在70年代末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很有特色的成果。华东师范大  相似文献   

11.
张正斌 《科学通报》1979,24(21):980-980
海水中纯金属的电化学电位,是海洋环境中金属腐蚀和保护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物理-化学量。它不仅在腐蚀理论上,是确定某一腐蚀体系的阳极或阴极、估计在某一金属结构物上不同金属的配伍性等等的依据;而且在防腐技术上,是电化学防腐中选择阳极材料,金属-涂料保护层等等研究上都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参数。此外,它也是研究海水中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个最基础的物理-化学量。  相似文献   

12.
周纯 《科学通报》1990,35(22):1717-1717
研究水溶性卟啉(TMPyP)和金属卟啉的电化学行为有化学和生物学的重要意义,例如某些金属卟啉是光合作用中的氧化一还原催化剂。我们在水溶液中使金属离子直接与卟啉形成络合物,并用单扫伏安法观测其电化学性能,便可以灵敏、简捷地得到金属离子包括稀土离子在植物体内有关生理功能的一些电化学信息。李国刚等报道了Zn-TPPS络合物的电化学性质。本文报道TMPyP和Zn-TMPyP的伏安行为。  相似文献   

13.
电化学发光核酸杂交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鹏  张文艳  周泓  朱果逸 《科学通报》1998,43(21):2241-2247
详细介绍了电化学发光核酸杂交分析的基本原理,评述了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核酸杂交分析无论是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中,还是在临床检验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寻找非放射性和高灵敏度的核酸杂交分子方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电化学发光核酸杂交分析充分把电化学发光分析的高灵敏度和核酸杂交分析的特异性结合于一本,具有非放射性,灵敏,快速,动力学范围宽,稳定,选择性强,重现性好,廉价,易于操作的显著优点,已逐  相似文献   

14.
孙志胜 《科学通报》1988,33(2):115-115
液/液(L/L)界面上离子转移过程的研究是近年来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的一个新的领域。寻找新的L/L界面离子转移体系,是该领域在基础和应用方面研究深入发展的重要课题。染料类试剂是分析上广泛使用的一类重要的有机试剂,这类物质在L/L界面上的离子转移过程还未有报道。研究它们在L/L界面上的离子转移过程对于开拓L/L界面离子转移过程的新的研究领域和了解离子在界面上的转移机制以及发展染料与金属离子的新的电分析方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首次发现了酸性和碱性两类染料的L/L界面离子转移过程,前文曾报道了溴酚兰和溴甲酚绿的离子转移现象,本文报道用各种电化学方法系  相似文献   

15.
偶氮苯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特征电化学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强  于化忠  蔡生民  刘忠范 《科学通报》1996,41(18):1670-1672
自组装膜作为在分子水平上设计界面结构的方法,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两方面均得到广泛的发展。自组装膜的电化学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但是主要的研究工作则集中在简单可逆的氧化还原体系,例如:二茂铁衍生物、紫精类、醌类、钌和锇的联吡啶和胺的络合物。我们的目的是应用高度有序和致密的自组装膜研究复杂的偶氮苯基团的电化学反应机制,在初步的研究中,我们已成功地将偶氮苯导入自组装膜体系,并且获得了良好的电化学响应,本文报道了系列新型偶氮苯自组装单分子膜的构造以及电化学性质的考察。这样一个全新体系使得我们能够洞察在有序分子组装体系中所进行的电子转移与离子传递的特征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顾雨薇  李雪  陈硕  于洪涛 《科学通报》2020,65(26):2880-2894
硝酸根去除是海水养殖尾水、反渗透浓水等高盐水处理的重要目标.由于高盐、低碳的特点,微生物技术针对这类水的脱氮效果不佳.电化学还原脱氮可通过电子传递实现硝酸根到氮气的转化,该过程要求较高的电导率且不受有机物含量限制,因此特别适合处理此类水.本文简述了针对高盐低碳水电化学方法的比较优势,介绍了电还原硝酸根过程机理和典型阴极材料,分析了影响阴极性能的因素及其作用规律,并对阴极阳极配合提高产氮气选择性进行了概述.最后总结了电化学去除硝酸根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纪华民 《科学通报》1988,33(15):1157-1157
近年来,由于流动体系电化学检测对电活性组分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已引起很大的兴趣,但对于复杂样品的分析,检测器的选择性和稳定性仍受到很大限制。本文首次使用阳离子交换剂(Nafion)涂层玻炭电极电化学检测器,获得了对阳离子组分的选择性响应,提高了检测器的稳定性,并根据流动注射分析结果讨论了Nafion膜中不同电荷离子的扩散行为。  相似文献   

18.
穆绍林 《科学通报》1985,30(6):438-438
众所周知,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绝缘体。然而,在1977年的纽约科学院会议上,MacDiarmid,Heeger和Shirakawa等宣布了他们第一个发现了通过掺杂后的有机高分子(CH)_x的导电性。他们通过化学或电化学的掺杂(即通过化学或电化学的氧化和还原)将聚乙炔膜的电导从绝缘体(σ<10~(-10)ohm~(-1)·cm~(-1))提高到半导体和金属导体(σ>10~3ohm~(-(?))  相似文献   

19.
一、光合水裂解反应的电化学模型水裂解是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时一个很关键的反应,其反应机理至今尚不清楚,本文的目的就是揭示这种反应的机理。根据电化学理论,电解质进行电解,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的3个充分必要条件:(1)由阳极和阴极在电解质中构成电场,当电流通过时,在两个电极上都要有化学反应发  相似文献   

20.
制造导电塑料的成本即将降低。Parma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利用廉价化学过程已获得了高电导聚吡咯薄膜。聚吡咯是一种新的导电聚合物,在电子工业中很有前途。但聚吡咯的机械性能较差,这个问题已用制成聚吡咯和其他传统聚合物(如PVC)的复合物部分地加以克服。目前很多工作已脱离实验室进入大规模生产,但现在用于聚吡咯膜的精密电化学工艺不太容易从实验室转移到大规模生产,而且至今生产聚吡咯的纯化学方法亦不是电化学方法的一种合适的替代方法。新方法保证聚合反应仅在两种不混合溶液的界面上发生而克服了这些问题:一种溶液是含有10%吡咯的苯或甲苯;另一种是含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