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1):I0002-I0002
大连民族学院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0年6月成立。中心通过优化整合大连民族学院汽车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设备资源,设立了汽车电子工程研究所、新能源汽车研究所、汽车工业工程研究所、汽车营销与物流工程研究所、汽车概念及形态设计研究所等5个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2.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是江苏大学的骨干教学科研型学院,具有强大的教学科研实力。现有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内燃机),交通工程和交通运输(汽车运用与物流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内燃机)为江苏省品牌专业;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是江苏大学的骨干教学科研型学院,具有强大的教学科研实力。现有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内燃机).交遘工程和交通运输(汽车运用与物流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内燃机)为江苏省品牌专业。  相似文献   

4.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6):I0002-I0002
重庆汽车学院是重庆市政府根据汽车摩托车产业发展的需要,特批准成立的人才培养、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国际性学术交流基地。学院现有教师114人,包括:教授19名、副教授14名,其中博士11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队伍中已建有汽车传动系统零部件制造与检测技术团队成为重庆市创新团队,车辆工程专业和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重庆市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5.
江汉大学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个新型学院,下设机电工程系、工业设计系、建筑系、实验室。学院设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城市规划、工业设计等5个本科专业以及工业与民用建筑、汽车制造与维修2个专科专业。其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市级重点建设学科。  相似文献   

6.
<正>同济大学汽车专业1988年开始招生,2002年成立汽车学院。在短短30年内,汽车学院以追求可持续发展世界一流学科为发展目标,以立德树人为发展根本,以科研教学为发展基础,快速成长为国内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和空气动力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人才培养高地,成为全国高校中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影响力广泛的汽车学院。目前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其中正高级职称约40人,副高级职称约40人,外籍教授5人,名师荟萃。学院目前拥有较完整的学科建设体系,重点建设车辆工程、汽车电子工程及智能化、车用动力工程等重点学科方向。  相似文献   

7.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是江苏大学的骨干教学科研型学院,具有强大的教学科研实力。现有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内燃机)、交通工程和交通运输(汽车运用与物流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内燃机)为江苏省品牌专业: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点、6个硕士点、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3个省级科研机构(江苏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汽车及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站)。江苏大学车辆产品实验室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国家实验室认可,被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为承担机动车零部件产品强制性认证检测任务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科技在线     
朱磊 《安徽科技》2010,(1):32-33
本刊讯近日,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芜湖奇瑞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骨干汽车主机生产企业和优势汽车电子配套企业为主体,联合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徽商银行、汇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18个单位发起成立的安徽省汽车电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签约。这标志着安徽省汽车产业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战略合作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是江苏大学的骨干教学科研型学院,具有强大的教学科研实力。现有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内燃机)、交通工程和交通运输(汽车运用与物流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内燃机)为江苏省品牌专业;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点、6个硕士点、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3个省级科研机构(江苏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汽车及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站)。江苏大学车辆产品实验室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是江苏大学的骨干教学科研型学院,具有强大的教学科研实力。现有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内燃机)、交通工程和交通运输(汽车运用与物流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内燃机)为江苏省品牌专业;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点、6个硕士点、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3个省级科研机构(江苏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汽车及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站)。江苏大学车辆产品实验室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国家实验室认可,被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为承担机动车零部件产品强制性认证检测任务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11.
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浙江省为中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实际情况,认为浙江科技学院的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基于能力的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通过分析汽车类人才的市场需求、车辆工程专业定位与培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建立了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并且进行了模块化教学改革实践。经过实践证明,该体系适应车辆工程专业教育和学生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2009,18(6):F0002-F0002,F0003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始建于1949年,2001年学校晋升为高职学院。2003年被农业部确定为首批“能力建设试点院校”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2004年被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确定为数控技术专业领域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两个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13.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应用在汽车上的高科技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如何加快培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步伐,需要解决许多问题。这里通过对我校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国外职业学校教育中先进的实验实训理念,和对东风高级技师学院、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吐鲁番职业培训中心的实验实训考察,探讨符合我校教学特点的实验实训教学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4.
盐城小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成立于2010年6月,是学校响应国家沿海发展战略、结合盐城地方,矗业的发展需求,在原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二级学院。  相似文献   

15.
高层次应用型汽车服务人员是社会急需的人才。从西昌学院“本科教育+职业技能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出发,根据应用型汽车服务人才的需求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由通识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三大模块组成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突出了“厚基础,多方向,重实践,强能力”的课程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华工学人     
温惠英(Wen Hui-ying),女,汉族,江西于都人,1965年生。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9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管理学院,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1986—1996年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任教,1997年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任教。2003年晋升  相似文献   

17.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拥有国内最早的车辆工程(汽车)国家重点学科,动力机械及工程(内燃机)和热能工程2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国内唯一的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内首家汽车风洞实验室和轿车车型开发中心;  相似文献   

18.
汽车设计制造学科点简介我校汽车学科创建于1965年,是由上海机械学院,南京机械制造专科学校汽车学科迁来我校共同组建而成,196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6年、1990年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汽车学科第三个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19.
魏武     
正教授Professor魏武(WEI Wu),汉族,湖南沅江人。1992年毕业于长沙交通学院(现为长沙理工大学)机电系,获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1997年获长沙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学位;随后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至2004年在香港理工大学机电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在长沙理工大学任教并于同年8月晋升为教  相似文献   

20.
北京联合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起步于1993年,目前已发展到本、专科高职班在校生269人。本文通过介绍创办《汽车运用工程专业》、《现代建筑电气工程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数控机床运用)专业》的情况,总结学院三年来按照《纲要》、《实施意见》和北京市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指示精神,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