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4年7月,人类首次目睹彗星撞击行星的场面--一颗彗星的21块碎片连续轰击了木星,并在这颗太阳系最大行星的表面撕开了足足能放进一个地球的"巨大伤口".这一景象如噩梦般挥之不去,而人类也将"小天体撞击地球"视作21世纪面临的最大生存威胁.  相似文献   

2.
新知短信     
人类导演"关地大冲撞" 用核弹轰击小行星的设想早已提出,然而实现的则是用宇宙探测器撞击彗星。这是人类首次主动"攻击"一个宇宙天体。近日,美国航天局为寻找早期太阳系的冻结碎片,向一颗距地球1.3亿千米的彗星发射探测器,名为"深度撞击"的探测器发出的冲撞将在彗星表面撞出一个坑。  相似文献   

3.
正遍布于世界各地的望远镜都在热烈欢迎然后挥手告别一个新的太阳系访客——一颗快速移动的小行星,或者可能是一颗彗星。美国宇航局(NASA)2017年10月26日宣布,这可能是人类观测到的第一个造访太阳系的星际物体,该天体已被天文学家发现并观测到。这颗不寻常的"星外来客"是由檀香山夏威夷大学运营的"泛星计划"1号望远镜10月19日发现的,当时该望远镜正在执行为NASA寻找近地物体的例行夜间巡天任务。  相似文献   

4.
正一颗原始的彗星将在2014年10月呼啸着掠过火星以及环绕在这颗红色星球轨道上的几架探测器,那时,天文学家将获得一个研究它的绝佳"前排座位"。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正在最终确定他们的计划,以便观测这一罕有的天文事件。2 0 1 4年1 0月1 9日,一颗名为"赛丁泉"的彗星将从距离火星表面13.5万km处掠过,这一距离尚不及地月距离的一半。并且由于这是赛丁泉彗星的首次内太阳系之旅,几十亿年来冰冻在其表面的气体和尘埃最终将被加热并释放。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喷气  相似文献   

5.
在2014年与一颗彗星会合,从而探索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奥秘,这是"罗塞塔"彗星探测器10年太空翱翔的最终目的.在此之前的漫长旅途中,"罗塞塔"也一直在工作.最近,它刚与小行星"斯坦斯""擦肩而过",并传回了清晰的观测图片.  相似文献   

6.
用核弹轰击小行星的设想早已提出,然而实现的则是用宇宙探测器撞击彗星。这是人类首次主动“攻击”一个宇宙天体。近日,美国航天局为寻找早期太阳系的冻结碎片,向一颗距地球1.3亿千米的彗星发射探测器,名为“深度撞击”的探测器发出的冲撞将在彗星表面撞出一个坑。  相似文献   

7.
根据一位美国行星学家的研究,如果太阳系不是含有木星和土星,智慧生命可能就不会在地球上产生,如果没有这两颗太阳系最大的行星,太阳系将充满致命的彗星,它们经常地撞击地球,阻碍地球上高级生命形式的发展。木星和土星的质量分别为地球质量的318倍和95倍。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这两大行星的强大引力担负了将上万亿颗彗星弹入星际空间的任务。华盛顿卡内基研究院的乔治·韦瑟里尔多年来一直用一台计算机模拟如何在围绕着新生恒星旋转的残骸圆盘上形成行星。他模拟的太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0月19日,在一次罕见的宇宙亲密接触中,赛丁泉彗星以139 500 km的距离(仅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1/3)嗖地飞越了火星。大约100分钟之后,由彗星喷发的尘埃云也包围了这颗红色的星球并在之后离去,而位于火星轨道上的人造探测器"们"则安然无恙。赛丁泉彗星如今正为了完成它的终极之旅而向着太阳飞奔,来自后者的引力无情地将其从太阳系  相似文献   

9.
今年春天,海尔-波普彗星四千年一次的“朝圣”活动将进入高潮,而上次“朝圣”却是在我国大禹治水的远古时期。这颗彗星来自极遥远的太阳系幽暗“寒带”,她经过无数个茫茫长夜的远途跋涉,终于又回到了“梦魂萦绕”的太阳系阳光之乡,向着光明和温暖的化身——太阳再次顶礼膜拜。  相似文献   

10.
<正>太阳系每2.5亿年闲适地环绕银河系的"银盘"一圈。但这条路径并非一路顺畅,太阳系每3000万年在银盘中沉降、冒出一次。有科学家推测,这或许与地球上发生的物种大灭绝有关,例如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恒星经过奥尔特云(位于太阳系外围,由小天体构成)所造成的扰动,会推动"云"中的一些彗星朝着地球奔去。在此过程中,或许就有彗星撞击了地球,从而引起地球的物种大灭绝。还有科学家相信,随着太阳系每次在银  相似文献   

11.
1994年,太阳系里的一颗彗星被木星轨道抓住后就一直绕着木星转,轨道则不断衰减.当木星引力大过彗星自己抓住自己的引力时,便把彗星拉成碎片.这些碎片有的继续绕着木星转,有的落到木星上,最大一个碎片坠落打出的疤痕,直好几个月的时间都出现在木星表面上.  相似文献   

12.
彗星被称为“时间宝库”,这是因为在彗星的内部包含着许多有关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的线索。由冰、气体及尘埃构成的彗星,在大约45亿年前诞生于太阳系外围遥远的寒冷地带,因此它们是原始太阳系的残骸。2005年7月,美国发射的“深度撞击号”飞船将撞击“特普尔1号”彗星,这将是人类和人类的太空飞行器首次探测彗星表面以下的情况,因此也将首次揭开彗星内部的秘密,并且为人类避免彗星和小行星等天体撞击地球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3.
一哈雷彗星奔向太阳时将遭到截击彗星常使人神往,但有时也使人感到可怕。这些难以预测的“客人”,曾被人们认为是战争、饥馑和瘟疫的预兆,或被当成是上帝警告人类而投下的火球。事实上、一颗彗星是一颗肮脏的“雪球”,直径有几公里长,由冰、各种冷冻气体和尘埃组成。这些成分说来也许并不令人惊奇,但由于其中最著名的一颗彗星——哈雷彗星——即将来临,争取能首先到达这颗彗星的一场新的宇航大竞赛已经开始了。大多数彗星的运行轨道呈雪茄似的长椭圆形,它们很少能回复到太阳系内的温暖地带。当它们接近太阳时,那些冷冻的挥发物便气化了,在其核心周围形成绒毛状的气体晕圈,被称为“彗发”,人  相似文献   

14.
科技传真     
不少科学家认为海尔-波晋彗星是从原始气体和尘埃云中产生的,当时太阳系中还没有任何行星诞生。而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和几所美国大学科学家用红外测量手段对1997年回归的海尔-波普彗星进行测算后认为,这颗彗星的形成时间可能比早先认为的要晚,可能是40亿年前在木星与海王星之间的地带形成的。 科学家们是通过计算海尔-波普彗星内部一氧化碳和水成分的相对比例而得出上述新解释的。据认为,彗星是大阳系形成早  相似文献   

15.
正space太空近日,研究人员发现了太阳系中一个新的天体高速轨道网络。利用该网络,一些天体可比先前任何已知的轨道更快地穿越太阳系。这条星际"高速公路"使彗星和小行星在太空中的运动速度比以前想象的要快得多,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就可从木星到达海王星。研究人员认为,这些轨道的动力学结构在从小行星带到天王星及一些其他位置的"空间流形"中形成了一系列相连的"拱桥"。理论上,天体利用这条新发现的星际"高速公路"穿越太阳系只需要几十年时间,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     
对于遥远类地行星的搜寻工作正在进行,当这些候选者蜂拥而来之前,天文学家应该确定究竟一个行星与地球如何相似才能被叫作类地行星——科幻小说迷一直热衷于对另一颗地球的搜寻。这颗"地球"包含了多少丰富多彩的生命?这样一个发现对于人类而言意味着什么?在太阳系以外究竟有多少颗类地行星?类似问题甚至比一个哲学谜题还要多,而且这些问题迟早要面对。对太阳系以外  相似文献   

17.
何宁 《科学之友》2000,(12):14-15
1930年发现的冥王星可能不是一颗行星而是一颗巨大的彗星。这一发现还意味着,在冥王星之外遥远的地方,可能有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绕太阳运行。在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999年2月11日上午11时29分,按照最新的轨道数据,冥王星重新成为太阳系中最远的行星。因为,在其248年轨道周期刚刚过去的20年里,它比海王星更接近太阳。冥王星轨道在太阳系平面之外倾斜17度——是水星轨道倾斜度的2.5倍,后者是九大行星  相似文献   

18.
陈勇 《科学之友》2005,(17):32-33
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时52分(北京时间4日13时52分),在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之后,美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彗星撞击器终于成功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在这一片焰火之中,人类仿佛窥见了太阳系的儿时容貌.  相似文献   

19.
彗星之谜     
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太阳系,从地球上发射了6个空间探测器进行考察;1994年7月17日到7月22日,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分裂成的22块碎片相继和木星相撞,全世界的天文台都把望远镜对准了木星,正在天空中的"伽利略"号探测器和"哈勃"太空望远镜也忙于收集彗木相撞的照片和磁场变化、射电流量变化等信息;1994年8月13日又发现一颗彗星"麦克豪尔2号",发现时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新年伊始,有一颗较亮的彗星引起了媒体和广大天文爱好者的关注,这颗彗星的中文名字是麦克霍尔茨彗星,国际上通用的编号为C/2004Q2 Machholz,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著名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唐纳德·麦克霍尔茨在2004年8月27日用15厘米反射镜目视发现的,麦克霍尔茨是著名的"彗星猎手",这是他发现的第10颗彗星,他曾在4个月里接连发现了3颗,上一次发现是在1994年,从那时到此次发现,他已经累计观测了1457个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