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周轶 《今日科技》2021,(11):18-19
今年以来,嘉善县积极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质量""一体化""生态绿色"为发展主线,积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强劲科技动力.全县创新指数排名全省第五,指数提升幅度连续两年列全省第一,荣获全省首批的"科技创新鼎".今年1-9月,全县规上工业R&D经费占GDP比重3.78%,列嘉兴市第一.  相似文献   

2.
周轶 《今日科技》2021,(8):34-35
今年以来,嘉善县紧紧围绕"高质量""一体化""生态绿色"发展主题,探索以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创新路径,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科技力量.1-6月,全县规上工业R&D经费和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均列全市第1位,作为全省6个县市区之一获全省首批"科技创新鼎".  相似文献   

3.
特约主编:嘉善县科技局局长董利强主编观点:2012年是嘉善县全面建设"科学发展示范点"的关键之年。嘉善县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坚持"跳出科技看科技、面向全局谋科技、围绕经济抓科技"的工作理念,牢牢把握科技支撑转型和科技引领发展两条主线,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努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创新的综合竞争能力,促进全县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科技局六大举措助推企业创新发展发挥蹲点调研作用,为企业发展"把脉"。实施局  相似文献   

4.
"十四五"开局之年,南湖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质量打造"科创南湖",做优做强嘉兴科技城这一高能级科创主平台,推动湘家荡区域打造"科创湖区",坚持科技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重要窗口"中"精彩板块"之首善之区. 一是构建"院所+企业+平台+服务""四位一体"研发投入格局.贯彻省"科技新政",推进规上工业企业R&D活动、研发机构全覆盖.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2009年的2.28%提高到2019年的3.50%,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七.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4%以上,再创新高.  相似文献   

5.
滔滔云江,风起潮涌;一方热土,科创正酣. 瑞安,从"传统工业强县"迈向"创新创业新城",脚步从未停歇.今年以来,瑞安科技工作紧紧围绕"1234科创行动",锚定"青春都市·幸福瑞安"发展导向,深入实施创新首位战略,坚决扛起全省三大科创高地建设、续写新时代温州创新史的使命担当,创新指数、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居全省第一梯队,荣膺中国创新百强县市第20位.  相似文献   

6.
李江 《今日科技》2022,(2):18-19
新昌坚持"资源不足科技补,区位不足服务补,动力不足改革补",不断深化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改革,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新生态,形成了"小县大创新"的县域创新发展典型模式.科技创新关键指标走在全省前列,研发经费占GDP比重的4.38%,连续七年保持在4%以上,创新指数全省第二,五个领域指数均位列全省...  相似文献   

7.
2021年,湖州市在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中居全国第29位、"创新指数"提升幅度跃居全省第1位.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达3.09%,居全省第3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嘉善县围绕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总目标,着眼于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产业发展,结合产业特色,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平台促创新、以平台带产业,努力增强企业发展驱动力,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在支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的重要作用。2010年,全县企业共列  相似文献   

9.
邹蔚  彭锐 《科技与经济》2020,33(1):31-35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科技创新对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计算2011-2017年全国各地区全社会和科技创新两个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科技创新对我国及湖北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湖北工业各行业科技创新效率及其变化;认为湖北应提升工业科技创新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嘉兴市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摆在核心位置,着力推进"两区一城一走廊"建设,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为经济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2017年,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7.1%;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1家,增长31%。嘉兴市在全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变化情况综合评价中列全省第2位,实现历史最好成绩;在全省  相似文献   

11.
正滔滔云江,风起潮涌;一方热土,科创正酣。瑞安,从"传统工业强县"迈向"创新创业新城",脚步从未停歇。今年以来,瑞安科技工作紧紧围绕"1234科创行动",锚定"青春都市·幸福瑞安"发展导向,深入实施创新首位战略,坚决扛起全省三大科创高地建设、续写新时代温州创新史的使命担当,创新指数、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居全省第一梯队,荣膺中国创新百强县市第20位。  相似文献   

12.
日前,浙江省争先创优行动办公室通报了2020年四季度全省争先创优行动"最佳实践"名单.其中,嘉善的《聚焦"五大体系"强化"五大融合"提升企业创新研发韧性》案例获评2020年四季度全省争先创优行动科技创新领域"最佳实践",也是全省科技系统唯一获评者.  相似文献   

13.
张巧琴 《今日科技》2021,(11):11-12
浙江省科技厅、省统计局日前联合发布《2020年度浙江省及设区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和《2020年度浙江省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全省创新指数为175.1 ,比2019年提高17.6个点.全省科技产出指数、转型升级指数、技术创新指数、科技投入指数和创新环境指数五大领域的全部34项科技进步监测指标中有28项同比上升,其中科技产出和转型升级两大领域指数分别比上年提升39个点和32.4个点,全省创新能力和水平保持持续提升,科技投入继续增加,科技产出成果丰硕,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新浙商》记者从浙江省科技厅举行的科技创新专班和月度评价指数专题工作部署会上了解到,为激励各地争先创优,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浙江省11个设区市将建立科技创新月度评价指数,并根据测算情况绘制科技创新"五色图"。据悉,根据"能科学有效反映全省科技创新发展状况""数据可按月度及时获取"等原则,科技创新月度评价指数选取规上工业研发费、  相似文献   

15.
城西科创大走廊围绕"原始创新大平台、高端人才荟萃地、未来产业先导区、综合改革试验田、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发展目标,精准发力抓落实,创新策源地建设初显成效.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夯实,2021年实现产业增加值2812.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254.1亿元.创新策源能力进一步提升,集聚全省超60%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省...  相似文献   

16.
王乔  张将 《安徽科技》2021,(4):10-12
"十三五"时期,滁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谋深谋实滁州市"十四五"科技规划的发展目标和思路举措,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滁州市科技实力明显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主要创新指标保持位于全省第一方阵,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17.
<正>嘉兴市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建设"两区一城一走廊",全力推进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全力打好科技创新组合拳,着力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高新技术产业引领能力提升。上半年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203.4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82.4亿元,分列全省第2位、第3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8%,列全省第1位。高新园区建设力度加大。实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缙云县用好"创新引领"金钥匙,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推动"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等创新要素联动融通,以具有缙云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助力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共同富裕,为丽水市乃至全省提供了有益借鉴.缙云县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增长至2.7%,县域科技创新指数晋升至全省第二梯队,位列山区26县前列...  相似文献   

19.
江海洋 《今日科技》2023,(11):22-23
<正>近年来,嘉善县积极抢抓“双示范”建设战略机遇,聚焦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全力构建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体系,形成了“开放协同创新”的嘉善模式,全力打造科创产业联动发展先行区。以全省第一的成绩列入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名单,成为全省4个、嘉兴市唯一实现“科技创新鼎”三连冠的县(市、  相似文献   

20.
<正>如何将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义乌以创新链赋能产业链,推动“两链”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指数位列全省县(市、区)第一梯队。义乌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紧扣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出台“1+X”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着力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