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钟梅 《甘肃科技》2012,28(11):1-4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各级政府、部门下大力气,齐心协力抓紧抓好污染减排各项工作,使本省的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环境质量得到了提升.为了科学反映污染减排取得的成效,就几年来甘肃省不同行业领域在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城市空气和河流水环境质量改善方面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巩固减排成果,更好地完成“十二五”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任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总量减排工作的成效,通过推动二氧化硫减排,福建省二氧化硫排放量逐年降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二氧化硫浓度逐年降低,污染负荷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3.
克选  陈景昭  胡静 《甘肃科技》2013,(19):6-8,79
“十二五”前2年,张掖市通过加大工程减排,优化结构调整,加强监督管理,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由于新增量持续增加,减排项目匮乏,减排难度不断加大,减排形势不容乐观。就张掖市“十二五”前两年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忻府区“节能减排”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忻府区“节能减排”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陈其东 《科技资讯》2012,(6):137-137
在分析徐州市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电力行业面临的节能减排政策、排放标准、考核措施等形势,提出了徐州市电力行业应实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加强脱硫设施管理,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  相似文献   

6.
以化工行业为例, 利用参数化的方向性距离函数估算2007—2012年867家化工企业两种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影子价格, 衡量污染的边际减排成本, 得到如下结果: 1) 样本化工企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平均影子价格分别为59.8 元/千克当量、388.13 元/千克当量和164元/吨当量; 2) 研究时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影子价格总体上有所提升, 但分布变得更为分散, 企业间边际减排成本差异变大, 说明“十一五”期间的行政手段未实现经济有效的减排; 3) 通过绘制化工行业边际减排成本曲线发现, 要实现“十三五”规划中的污染减排目标, 有效的环境税税率需要远远高于目前的环境税税率或碳市场平均碳价, 意味着目前的环境税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其中氮氧化物的有效税率远远高于二氧化硫, 未来氮氧化物的税率可能需要一定幅度的调整。研究结果可为建立更加完备的环境税体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莺  郭建 《科技咨询导报》2012,(15):244-244
泰兴市是全国"百强"县市。近年来随着清洁生产工作的深入发展,全市的清洁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市顺利完成"十一五"污染源削减任务,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对新一轮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能减排任务将更加艰巨,企业清洁生产在节能减排中担务着重要使命,现就全市开展清洁生产工作的情况及清洁生产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尤聚霞 《广东科技》2008,(1):105-105
根据对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六大类36项全民节能减排行为潜力测算,全国年节能可达7700万吨标准煤,可用来创造GDP约6400亿元,减少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相应减少约2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惊人的数据,既是对当前工作、生活消费模式的指控,更是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的“紧急讯号”。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硫是减排工作的重点,该文对水泥窑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进行了不确定度的评定,以期为环境监督监测、信访监测及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梁丽明 《太原科技》2007,162(7):5-7
节能减排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而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通过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全社会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取得节能减排的效果。“十五”以来,太原市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开展了循环经济的探索和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去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为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务院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现在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任务仍十分艰巨。 为了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促进高校节能减排技术的成果转化,助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本期节能减排专题,刊登了部分专家的最新观点,介绍了高校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该文采用乌鲁木齐市2000—2010年之间的年度各项环境经济统计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解析环境指标的EKC演变轨迹和阶段特征。结果表明: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气均呈现出同步增长的趋势,环境压力和经济发展还在同步增长;二氧化硫排放量随人均GDP的变化趋势呈倒"U"型,说明随着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煤改气工程及污染物减排工作的开展实施,二氧化硫排放量已经随GDP的增长产生了拐点,向趋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结合天津市二氧化硫减排控制目标,综合分析了天津市锅炉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脱硫技术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脱硫设备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克服方法。简要介绍了正在发展的烟气脱硫新技术,探讨了锅炉烟气二氧化硫减排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沈杭军 《科技信息》2009,(26):29-29,32
作为世界上的SO2排放大国,我国完成“十一五”期间SO2的减排任务,必须加强对重点排放企业的在线连续监测。本文结合国内外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开发现状,自行设计一套采用定电位电解传感器的二氧化硫在线监测系统,系统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基本实现二氧化硫的在线监测功能。  相似文献   

15.
张彦钰 《山西科技》2013,28(5):8-11,14
近年来,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山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点。阐述了山西省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的成效及科技支撑的作用,分析了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对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过程中的科技工作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太原科技》2009,(11):52-52
“十一五”前三年,全国虽然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第三产业比重偏低,高耗能工业增速较快。全国单位GDP能耗逐年逐季降低,2006年下降1.79%,2007年下降4.04%,2008年下降4.59%,三年累计下降10.1%,节能约2.9亿t标准煤。全国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7.
开展节能减排 建设绿色电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太钢发电厂开展节能减排所采取的方法、途径及取得的成果,提出了太钢发电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席亚军 《科技资讯》2014,12(25):113-113
加强环境保护,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从进一步加强东北三省环境保护的着眼点出发,在近些年东北三省省会城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十二五"减排目标基础上,通过计算三省会城市减排单位二氧化硫成本差异,探讨其之间实现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从系统层面构建以电代煤减排效益分析模型,为验证以电代煤实施的减排效果提供理论依据。该模型以Vensim为建模平台,以能源消费、经济发展和环境减排之间的关系为纽带,建立以电代煤减排效益模型图,在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计算以电代煤的实施减排效果,为制定以电代煤相关政策提供量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以电代煤确实可以降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通过调整电煤消费比重、电力消费比重、火电比重、火电煤耗率都可以有效减少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当电煤消费提高20%时,可以减少工业二氧化硫排放11%;当电力消费比重提高20%时,可以减少工业二氧化硫排放18%;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火电煤耗率也有助于减少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  相似文献   

20.
2006~2010年,大连市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从0.094mg/m3,下降到0.058mg/m3,二氧化硫浓度从0.048mg/m3,下降到0.037mg/m3.原因首先是由于大连的污染减排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止2010年底,8家电厂的脱硫工程全面完工;其次是由于全国范围的污染减排,使大环境变好,冬季受北部城市外来污染的影响下降,夏季来自山东半岛的污染也下降,即外来污染对大连的影响下降.大连市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升高,其原因一是由于汽车尾气排放量的不断上升,二是由于电厂以及工业企业的污染减排缺少脱氮工艺;此外,大连市采暖期二氧化硫的污染主要是受冬季采暖燃煤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