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罗超  贺林  孙蓉 《应用科技》2006,33(2):40-42
针对光纤陀螺的随机噪声,分析了其产生的来源;对于5种主要的噪声源,运用IEEE公认的在时域上对频域稳定性进行分析的方法——Allan方差法,进行了特性分析,并给出了误差系数的计算公式.同时介绍了只测定角度随机游走系数时的2种简单测定方法:模型拟合法、归一化计算法;对于一组实际的陀螺零偏数据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
纳米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CoO2是锂离子电池中最有前途的正极材料之一,近年来人们对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里我们通过两种不同的湿化学方法首次合成了纳米级的LiCoO2:溶胶—凝胶法(方法B)和一种改进了的溶胶—凝胶法(方法C)。为了便于比较,我们也采用了固相反应法(方法A)。用DTA,IR,XRD,TEM等技术对前驱体和LiCoO2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600℃煅烧时可以得到晶化程度较好的LiCoO2纳米颗粒,方法A和方法B得到了直径大约为100和40nm的球状颗粒,而方法C主要得到球形颗粒,同时伴有少量小棒形颗粒生成,直径约为50nm。电化学测试表明方法C得到的产物具有最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了解郴州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类与季节消长。方法采用诱蚊灯诱蚊法对居民区、公园、医院的蚊虫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主要调查到5种蚊虫,分别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和中华按蚊,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43.79%。从生态观察点共捕获2263只蚊虫,雌雄比例为2.73:1。平均密度为3.49只/(灯·h),不同环境蚊密度为公园〉医院〉居民区。密度呈单峰曲线,7月下旬密度最高,达到7.67只/(灯·h)。结论初步掌握了郴州市蚊虫的种类与季节消长,为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服装运动功能性和适体性主要取决于加入服装中的放松量,即由普通梭织面料做出的服装与人体之间的空隙量.为了研究上装中对不同运动需求的放松量设计,本文采用石膏法测量在标准自然姿势和2个非标准姿势下不同人体部位的尺寸,并对获得的尺寸进行比较.3种原型板在石膏模型的基础上用COAT4.1软件获得.研究发现,石膏法提供了一种用来精确测量不同运动状态下人体尺寸并进行原型板设计的有效方法,为在不同姿势下人体上装结构中放松量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7-氨基头孢烷酸结晶过程聚结现象与晶体表面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氨基头孢烷酸(7-ACA)两种结晶方法的聚结现象进行研究.通过对结晶过程不同pH值下晶体SEM照片的比较,发现酸法结晶过程在pH值大于1.5时开始出现花朵状聚结,而碱法结晶不发生聚结;通过时两种结晶方法得到样品的SEM照片处理,发现酸法和碱法样品SEM灰度具有自相似性,应用盒子维法分别求得两种结晶过程中不同pH值下的晶体的分维值.测定了7-ACA在不同pH值水溶液中的Zeta电位.通过毛细升高法测定了酸法和碱法样品对水与丙酮的润湿角,结合两种样品的X-粉末衍射和红外衍射图谱,对晶体表面的官能团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6.
卫星结构蜂窝夹层板的等效计算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在利用MSC/NASTRAN对卫星结构进行有限元计算时,必须对蜂窝夹层板进行预先的等效处理,等效处理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可信度.为此,研究了3种不同的等效方法,即三明治夹心板理论、蜂窝板理论以及等效板理论,其中三明治夹心板理论方法只对蜂窝夹芯进行等效,而蜂窝板理论和等效板理论方法则是对整个蜂窝夹层板进行等效.分别采用这3种等效方法,对某铝蜂窝夹层板的2种工况进行了模态分析,并将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运用等效方法的计算结果非常接近于解析解,证实了等效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一种土壤有机物快速测定法一分光光度法,并与国家现行标准GB/T50123-1999中的重铬酸钾容量法(丘林法)进行了相关性实验和对比实验.两种方法的相关性曲线方程为Y=2.2642x+2.0247,且相关指数R^2=0.9533,表明分光光度法与重铬酸钾容量法(丘林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分析对比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分光光度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重铬酸钾容量法(丘林法)在检测有机物含量较高及还原性物质较多的土壤时所遇到的问题,还在试验过程中表现出操作简单快捷、污染小等特点.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分光光度法对河岸附近不同深度的土壤共计20个土样进行了有机物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物含量自上而下依次递减。且具有明显的递变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非极性条件下溶胶—凝胶法、极性溶剂条件下溶胶—凝胶法、钛盐水解法、沉淀法四种不同的方法制备出TiO2无定型粉末.经400℃热处理2小时TiO2微细粉末全部为锐钛矿结构,经550℃热处理2小时,TiO2粉末为锐钛矿和金江石混合结构.以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比表面积测定仪等手段对不同方法制备的微细粉末进行微观结构、粒径、比表面积等进行测定,并对四种制备方法的优劣性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振型数的选取及扭转振型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作用下,振型分解法是进行抗震分析最常用的方法,该法的优点在于根据要求的精度只取部分振型即可代表结构的总体反应.本文讨论了合理振型数的有效选择方法;并且讨论了振型方向因子和判定扭转振型、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半空间内弹性波强散射源的逆问题,利用矩量法进行离散处理,并利用正则化原则避免求解病态矩阵方程,基于DBI(Distorted-Born Iterative)方法,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反演算法.和Bom方法不同的是:该算法在每一步迭代过程中不仅只修正总波场,同时也修正格林函数.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粪便聚类法在大熊猫数量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用大熊猫粪便咬节长度进行聚类分析的调查方法。将该法具体应用于冶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数量调查中,取得了与其它方法一致的结果:即研究区域内共有4只大熊猫。  相似文献   

12.
大熊猫生存地域史的变迁与人为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科研工作者认为大熊猫的衰落是在冰期的杰作 ,然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根据近来的大量科研成果及历史事实的记载 ,它们从人类诞生到近代 ,一直生活在我国东南诸省区的土地上 ,大熊猫生存地的急缩减 ,是因为人类数量在全新世以来的迅速增长和人类生活地盘的不断扩大所造成  相似文献   

13.
The BGI has carried out deep sequence exploration of nine BACs from the giant panda using traditional Sanger sequencing methods.  相似文献   

14.
从形态学的角度探讨了大熊猫对松花竹(Fargesia sp.)笋细胞壁的利用状况,利用石蜡切片、半薄切片和超薄切片技术,通过光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对比研究野生大熊猫食物和粪便中的松花竹笋细胞壁的形态。发现竹笋经过大熊猫的消化后,其细胞壁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变化,薄壁细胞细胞壁变薄,厚壁细胞初生壁和次生壁都有部分消失、缺损或扭曲。  相似文献   

15.
野外放归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1只放归亚成体大熊猫和3只圈养亚成体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鉴定出17种细菌,发现放归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肠道优势菌群均为肠杆菌、肠球菌和乳杆菌,与圈养大熊猫相比,大熊猫放归野外后,肠道菌群中的肠球菌增多,肠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有所下降,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的检出率增大。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大熊猫的季节活动规律和人为干扰状况,提高大熊猫监测水平。使用红外线触发数码相机陷阱技术,记录大熊猫活动信息。作者于2008年3-6月,对长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密集分布区进行了红外线数码相机监测。监测表明:平均海拔1614-1871m的区间,大熊猫拍摄率较高,2075米拍摄率很低,这与大熊猫的季节迁移活动规律是符合的。大熊猫的昼夜活动比是3.46:1;73%的样线上有大熊猫分布;0.91%的点上有人为干扰因素;12.68%的照片中出现天敌,成年大熊猫具有应对天敌的能力;交配季节标记行为占18.65%,标记行为较多:其中有2张照片记录到了交配场所。红外线触发数码相机陷阱技术,在大熊猫监测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大熊猫的分类地位,自1869年以来,争论己愈百年,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它与小熊猫应独属一类;形态学的研究,从宏观到微观,以1986年北京动物园等的专著告其大成;生态、生化和细胞遗传的研究,发表的论文近百篇,以1985年发表的《卧龙的大熊猫》一书在国内外最为系统;饲养繁殖、兽医与预防发表论文190余篇,五十余年先后有41家,曾饲养了240只大熊猫,其中有13处,共繁殖66胎,产仔100只,存活半岁以上的33只,现在国内外还约饲养有100只大熊猫.  相似文献   

18.
统计了冶勒自然保护区竹林面积及生长情况等指标。结果显示:保护区竹种单一,分布面积较小,虽生长情况较好,但已发现零星开花的现象,而且人类活动对食物基地的影响正在加剧,食物因素可能成为短期内影响大熊猫生存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是分析大熊猫初乳和常乳中差异表达的乳清蛋白.利用双向电泳-质谱技术首次对一只大熊猫产后第1d和第22 d的乳清蛋白进行初步的分离与鉴定,结果成功得到11种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3种蛋白质与免疫、抗菌有关,包括抗白细胞蛋白酶、溶菌酶C,C反应蛋白.推测这3种蛋白质可能参与大熊猫乳腺或幼仔的防御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用双向电泳-质谱技术可以分析大熊猫初乳和常乳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有助于认识大熊猫乳的组成和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20.
岷山北部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数据和2005~2007年的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软件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对岷山北部区域大熊猫生境的分布、适宜性和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岷山北部791445.51 hm2的研究区域内,大熊猫潜在生境的面积为91129.14 hm2,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实际生境面积仅为89113.5 hm2,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11.26%;(2)在大熊猫实际生境中,适宜栖息地面积占30.4%,最适合大熊猫取食的竹类盖度(大于50%)的竹林面积仅占实际生境的2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