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体井网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立体井网是不同于常规面积井网和水平井联合井网的一个全新井网,目前关于该井网的开发效果影响因素还没有系统研究。从井网因素和流体性质两个方面入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油水黏度比、油水密度比以及水平井的无因次位置等因素对立体井网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平井无因次位置的增大,不同油水黏度比和不同油水密度比下的立体井网最终采出程度都呈下降趋势;不同之处在于,低油水密度比下,最终采出程度下降较缓慢;高油水密度比下,最终采出程度下降较快;而不同油水黏度比的最终采出程度下降速度无太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水平井与直井联合开采问题——五点法面积井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一种水平井面积井网(五点法注采井网)的渗流力学求解方法.在稳定流情况下.用一种形式简单的茹可夫斯基函数作变换.获得了压力分布、产量计算、见水时间及面积扫油系数的公式.根据公式和实例运算可得到水平井穿透比对渗流速度和波及系数等的影响,对于油藏工程研究具有一定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平井与直井联合开采问题—五点法面积井网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介绍了一种水平井面积井网(五点法注采井网)的渗流力学求解方法。在稳定流情况下,用一种形式简单的茹可夫斯基函数作变换,获得了压力分布、产量计算、见水时间及面积扫油系数的公式。根据公式和实例运算可得到水平井穿透比对渗流速度和波及系数等的影响,对于油藏工程研究具有一定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矩形五点法井网产能计算及井网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保角变换、汇源反映和势叠加原理等渗流理论,对水平井与直井联合布井的五点矩形井网的产能公式进行了理论研究.推导出矩形井网条件下水平井的产量公式,提出了水平井无因次长度的概念,它比井网穿透系数能更好地反映水平井长度和水平井产量的关系,给出了水平井无因次长度与最优井网形状的无因次关系曲线.其结果可用于现场开发方案的设计及产能预测.  相似文献   

5.
用数值方法研究面积井网系统的扫油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三维三相黑油模型对等厚均质水平地层在不同流度比下,不同注入速度下,对五点系统、七点系统、直线排状系统及交错排状系统的面积扫油效率进行了系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井网系统不同,同一流度比下,面积波及系数也不同。五点系统最高,依次为交错排状、直线系统和七点系统。在不利流度比下,驱替的不稳定过程对五点和七点系统的波及系数的影响小于对交错排状和直线排状系统。当流度比从0.2增加至10时,波及系数急剧下降。当流度比进一步增大时,其递减速度减缓。见水后继续注水,面积波及系数可继续增大,直至地层全部水浸。在同一流度比下,含水率小于50%时,随着含水率的上升,面积波及系数增加缓慢。但当含水率高于60%时,随着含水的上升而急剧地增加。文中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了不同井网条件下,不同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或不同含水)时,波及系数与流度比的关系曲线,由这些曲线构成的图版可以用来进行注水井网动态过程的计算和确定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复杂小断块油藏地质构造、流体性质、油水系统等特点,通过分析研究水平井与直井夹角、渗透率、有效厚度、水平井段长度、油水粘度比、直井完井井段等因素与注采井距的关系,研究不同条件下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和直井采油、水平井注水2种组合井网的开发规律,找到合理的井网组合形式。研究证明,油藏的采出程度随着渗透率的增加、水平井段的增长、油水粘度比的减小而不断提高,有效厚度对采出程度影响不大。采用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的组合井网可以更充分地发挥直井和水平井的双重优势,极大地提高复杂小断块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求一种简单、有效的计算水平注水井与直井联合井网的见水时间的方法,将水平井简化为具有等效井筒半径的直井,考虑水平井与直井联合布井水驱油的非活塞性,运用等值渗流阻力法将渗流区划分为3个阻力区,推导出了五点法、七点法和九点法水平井与直井联合井网的油井见水时间的计算公式和修正公式。计算结果表明,井网的见水时间随水平井长度的增加而缩短;相同的井距和生产条件下,五点法井网的见水时间要长于九点法和七点法井网;随水平井与水平方向夹角的增大,五点法井网的见水时间缩短,七点法井网的见水时间先增加后缩短,九点法井网的见水时间增加;油藏和流体参数对井网见水时间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水平注水井与直井联合井网见水时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求一种简单、有效的计算水平注水井与直井联合井网的见水时间的方法,将水平井简化为具有等效井筒半径的直井,考虑水平井与直井联合布井水驱油的非活塞性,运用等值渗流阻力法将渗流区划分为3个阻力区,推导出了五点法、七点法和九点法水平井与直井联合井网的油井见水时间的计算公式和修正公式。计算结果表明,井网的见水时间随水平井长度的增加而缩短;相同的井距和生产条件下,五点法井网的见水时间要长于九点法和七点法井网;随水平井与水平方向夹角的增大,五点法井网的见水时间缩短,七点法井网的见水时间先增加后缩短,九点法井网的见水时间增加;油藏和流体参数对井网见水时间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井网形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针对七点井网水平井段腰部见水风险大,注水技术政策制定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水平井七点井网形式。方法 在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五点井网、七点井网的渗流机理、缝网匹配关系、压力保持水平及开发效果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五点、七点井网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水平井七点井网形式。结果 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的五点、七点井网形式,其控制端呈纺锤形裂缝布放模式,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较高;水平井平行正对排列七点井网存在腰部注水井见水风险大、腰部与端部注水井差异配注等问题;水平井交错排列、且增大水平井段腰部注水井间距的新七点井网地层压力水平高于原七点井网。结论 改进的七点井网能有效降低七点井网水平井段腰部注水线上见水风险,简化了注水技术政策,能够延长水平井无水采油期、提升整体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长庆低渗油藏,水平井从单井开发逐渐转为水平井和直井联合井网开发中直井产能研究较少的问题,从实际开发需要出发,以水平注水井和垂直采油井联合五点井网为例,运用保角变换、镜像反映法以及复势叠加原理,理论上推导出联合井网中直井的产能方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联合井网的直井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将理论计算公式和数值模拟结果相结合,引入修正系数对计算公式进行修正,方程修正后计算值和油田实际产能基本一致。同时研究了水平井长度对井网产能的影响。对水平井联合井网开发油田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玫珠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1):5274-5278,5282
大庆油田外围某特低渗透试验区天然裂缝发育,微裂缝一方面可以增大油、水渗流能力,另一方面会加剧注入水窜流,认清裂缝发育特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的水平井井网部署对开发效果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考虑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规律,对微裂缝采用等效渗流介质理论,运用室内岩心分析数据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超前注水水平井井网部署。根据井网与微裂缝匹配关系,建立12套模拟模型。通过分析各方案采出程度与含水率关系、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和压力梯度场分布,明确了各方案的开发效果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水平井井筒垂直于最大主应力方向井网开发效果好。七点水平井网开发效果好,应优化井距以驱动注水井间的原油。九点井网见水快,应合理设计注水井位置,避免过早见水。水平井五点井网不适用于该地区。  相似文献   

12.
致密油藏水平井井网参数耦合影响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冷  霍明会  樊建明  李卫兵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2):8672-8674,8694
水平井与压裂技术结合是目前致密油藏规模有效开发的重要基础。然而压裂水平井井网由于受到压裂裂缝参数和水平井参数等多因素的耦合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与干扰,传统的单一因素分析难以定量描述水平井井网对其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和显著程度。因此井网设计难以实现最优化结果。根据实际设计,将井网类型、裂缝形态和水平井长度对采出程度的影响进行正交设计分析。分析所得到的主次关系结果,优选了不同水平井井网类型下裂缝形态和水平井长度的最佳组合方案,并建立了致密油藏水平井井网参数耦合影响分析方法,对于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的致密油藏水平井开发井网具有一定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综合运用渗流力学、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长缝压裂注水开发的渗流问题进行研究,建立了长缝压裂复合流动渗流模型,并运用数值方法进行求解,得到了不同井网形式下的渗流规律及试井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穿透比下交错井网压力波及面积大于正对井网;正对井网和交错井网2种井网形式下,井底流体流动形态主要分为井筒存储、早期线性流、径向流、地层双线性流动、边界影响等5个阶段;与正对井网相比,油井穿透比对交错井网线性流持续时间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对低渗油藏长缝压裂注水开发技术应用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倪俊  徐波  王建  王瑞  宋婷  刘甜  高鑫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7):6848-6856
对于层间流体性质差异较大的多层非均质油藏,在进行笼统注水开发时,层间油水黏度比差异对于油藏开发效果有较大影响。通过使用CMG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多层油藏一注两采机理模型,从剩余油分布、波及系数、驱油效率及采出程度等多个方面分析层间油水黏度比差异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确定多层合采油藏合理的层间油水黏度比级差界限。研究认为,多层非均质油藏笼统注水开发时,低油水黏度比油层对高油水黏度比油层有较大影响,层间油水黏度比级差越大,层间矛盾越突出,低油水黏度比层波及系数、驱油效率明显上升,高油水黏度比层波及系数、驱油效率大幅下降,层间动用程度差异越大,剩余油主要富集在高油水黏度比层,油藏开发效果越差,合理的层间油水黏度比级差应控制在3以下。  相似文献   

15.
以内可逆Carnot循环的输出率密度(对循环最大体积平均的循环输出率),即Carnot制冷机的制冷率密度和Carnot热泵的供热率密度作为热力性能指标,分别对内可逆Carnot制冷机和热泵进行分析与优化,导出了最佳换热器面积分配关系式,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热源温比对输出率密度与性能系数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循环体积后,Carnot制冷机的制冷率密度与制冷系数特性关系呈抛物线型,这与传统分析中单调递减的制冷率与制冷系数特性关系完全不同;Carnot热泵的供热率密度与供热系数特性关系呈抛物线型,也与传统分析得到的单调递减的供热率与供热系数特性关系不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坐标转换,将渗透率各向异性断块油藏转换为等价的各向同性断块油藏,分析水平井与直井组合井网及断层边界的变化;基于保角变换方法计算断块油藏水平井和直井组合井网势的分布,并研究组合井网在地层中的流线分布;建立渗透率各向异性断块油藏水平井与直井组合井网的产能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断块油藏部署水平井与直井组合井网时,主流线与水平井的交点位于水平井两端点之间,并随水平井距断层距离的减小而向水平井中心点靠近;组合井网产能公式计算误差小于常用的水平井产能计算公式的,与实际生产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水平井五点井网产能计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已有的联合井网(五点法注采井网)的产能公式进行了深入研究,运用等值渗流阻力法重新推导出五点井网的产量计算公式,根据镜像反映和势的叠加原理给出该井网的三维求解过程,并运用以上方法进行了实例求解.结果表明,新推导出的公式比原有公式的计算精度高,能满足现场联合井网产量预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延长压裂水平井的无水采油期、提高水平井单井产量和采出程度、降低水平井含水上升率,推导了直井 注水压裂水平井开采水驱前缘推进距离计算公式,采用油藏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分析方法,优化了直井水平井注采缝 网形式和水平段长度,研究了最优裂缝穿透比和最优排距。研究结果表明,五点法注采井网与七点法注采井网相比, 阶段采出程度高、含水上升慢;均匀布缝、哑铃型裂缝和纺锤型裂缝相比,纺锤型裂缝累产量高,采出程度大,在相同 采出程度下纺锤型裂缝含水率低,水驱前缘到达纺锤型裂缝的时间长,延长了其无水采油期;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水 平段越短阶段采出程度越高,水平段长度超过500 m 后随着长度增加投资回收期增大、净现金流量减小;纺锤型裂缝 五点法井网在最优裂缝穿透比为0.7 时的最优排距为300 m。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通常表现为油水两相非达西渗流,基于达西定律推导的计算方法不再适用。根据流线积分法基本原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推导了单根流管中油水前缘突破前后的产量计算公式,然后引入面积井网注水开发过程中启动角的计算方法,最终通过建立数值积分可以得到不同井网形式下的非稳态产量计算模型。对比了模型计算结果与油田实际生产数据,证实了模型的可靠性,能够满足油田现场产量预测的要求。运用该模型计算并探讨了启动压力梯度、井网形式及生产压差对油井生产动态的影响,发现启动压力梯度对油井生产影响大,在开发指标预测过程中不能忽略;五点井网产量高、递减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采用五点井网;合理提高生产压差能够提高采油速度,缩短油田开发周期,开发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根据渗流理论(保角变换、镜像反映、叠加原理等理论),介绍了一种水平井井网或单井井筒上流速分布的分析方法,推导出了水平井(四分枝水平井)九点井网中流体沿水平生产井水平段井筒渗流速率分布的计算公式,并绘制了沿水平段井筒的渗流速度分布曲线。由分布曲线可见,对于水驱或气驱开发的油田,在水平段井筒的外端部会过早见水或出现气窜。从井网上看,采取五点井网比九点井网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