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浅析动画片《九色鹿》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产动画片<九色鹿>取材于敦煌壁画,整个动画片在内容上采用民间故事的表现模式,形式上也充分借鉴了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从人物造型,色彩再到音乐,都将敦煌壁画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九色鹿>的成功对我国动画片今后的发展以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买中傲 《科技信息》2010,(9):213-213,164
本文通过对敦煌壁画设计意匠的分析,了解传统美术中形式美法则的具体体现以及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经典性再现;以及敦煌壁画体裁内容的包容性、形色一致性,对现代设计理念所提供的重要借鉴价值,即强化造形行为,重视设计的平等性。  相似文献   

3.
敦煌舞从莫高窟壁画中的乐舞艺术中汲取了宝贵的艺术精华,从而发展成了一个全新的古典舞流派,也有人将之称为中国舞剧的"新古典舞派"。在这一艺术嬗变过程中,敦煌艺术完成了对艺术种类、艺术形式的空间跨越,同时也实现了对时代的历史跨越。  相似文献   

4.
董树雄 《科技资讯》2008,(34):235-235
“佛本生故事”概括了早期敦煌壁画的特色,战祸、灾难、动乱决定了早期壁画消极的内容和形式。至唐代盛世,敦煌壁画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风格,均发生彻底的变化。“经变”取代“本生故事”,“西方净土”成为壁画的主流题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研究敦煌壁画艺术的演变入手,对其不同时代的壁画风格进行了比较,从造型、设色、题材等诸方面分析他们的继承性和创造性。本文还试图从绘画史上为此作出巨大贡献的几位艺术大师,如徐渭、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等人的艺术风格和绘画作品以及艺术主张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探究其独特的艺术技巧和在继承传统上的创新意识,给后来者以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对武术概念的认识问题,主要对武术概念的根本属性重新进行了揭示;二是敦煌武术壁画的分类问题.敦煌武术壁画根据相关度,可分为武术图像、参考图像、相关图像、联想图像.  相似文献   

7.
在充分考虑敦煌壁画自身颜色复杂、线条富于变化以及很难找到质地相近的源图像等因素的基础上,首次采用GrabCut分割算法对颜料化学反应而引起色变的敦煌壁画进行分割和自动采样色彩传递将其修复.在具体操作中,首先采用GrabCut分割算法将色变敦煌壁画中变色和褪色区域进行分割,然后从壁画未色变的区域中采取样本块作为源图,并将其色彩传递分割图.实验结果表明:将GrabCut分割算法和自动采样色彩传递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适合于色变敦煌壁画的修复,且修复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1981年,由钱家骏先生导演的国产动画片《九色鹿》制作完成。这部动画片取材于传统佛经故事,改编自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北魏时期壁画《鹿王本生》。绘画风格和美术造型上大量的借鉴了北魏时期的敦煌壁画,但又没有完全照搬原画。该研究者通过对动画片《九色鹿》进行分析,并和壁画《鹿王本生》加以对比,来探讨和发现《九色鹿》美术造型的文化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9.
敦煌壁画所蕴含的服饰文化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其中唐朝服饰最是绚丽多姿,雍容大度。从敦煌壁画的服饰文化中我们就可以领略到唐代开放蓬勃的文化气派。  相似文献   

10.
两宋时期,佛教的普及和中国化对壁画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借助壁画艺术渗透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间接地反映出两宋时期阶级社会生活的面貌、特征和思想观念,也在不同程度上代表着两宋时期的壁画装饰艺术的表现能力与制作的技术水平。中国壁画因佛教文化而丰富多彩,对中国壁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刺激了壁画艺术走向一个又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1.
详细阐述了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来恢复敦煌壁画三维信息的过程,以达到原样数字保存敦煌壁画的目的.通过建立洞窟的统一坐标系统,对洞窟壁画进行近景摄影测量,并把近景摄影测量获取的底片用高分辨率的扫描仪扫描成数字图像.然后经过坐标变换,建立每个墙面壁画的辅助空间坐标.在此基础上,经过模型定向、核线重采样、影像匹配、数字表面模型的生成,直至最后生成正射影像,恢复壁画的三维信息.从壁画图像处理的结果来看,所有控制点绝对定向的残差都在毫米级,壁画数字表面模型的中误差也在毫米级,也就是说敦煌壁画图像数据的几何纠正达到了毫米级.这表明用近景摄影测量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很精确地恢复敦煌壁画的三维空间信息,从而达到保护和永久地数字化存贮敦煌壁画、塑像文物的目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文物保护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为古代珍贵文物的保护、复原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五台县佛光寺唐代壁画描绘的虽然是佛经故事,但处处透溢着浓郁的世俗气息,其构图、造型、用线、设色等与敦煌莫高窟同时期的壁画相比,风格无二。  相似文献   

13.
“岩彩画”是近年来国内艺术界从材质的角度新命名的学术概念。岩彩画是中国最古老、最灿烂的文化艺术遗产。至今,我们仍然能从敦煌壁画中找到它的画法痕迹和发展脉络。古老的岩彩画不仅对中国绘画,而且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的绘画都有很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国内艺术界对失传的岩彩画进行了重新研究和开发。现代岩彩画更加强调造型、色彩、肌理的相互交织,注重吸收西方的色彩成果及构成理论,将现代理念、敦煌壁画、工笔重彩和民间美术融为一个大的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室内大型壁画表现了公益性的内涵和雅俗共赏的艺术品位,承载着现代时尚、民族精神及地域风情等文化艺术符号。图书馆壁画的设计选择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壁画的构图、色彩、线条等装饰性因素都要始终贯穿人文性的精神需求。同时,图书馆壁画的选择,还应从题材、材质、材料和审美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总之,图书馆装饰壁画的设计选择应从人文性、装饰性和时代性3个方面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阐述陶瓷壁画与公共环境艺术之间的关系。从传统的陶瓷壁画的材料装饰方法到现代陶艺壁画的技法手段的分析,通过壁画艺术的历史发展和现状的了解,阐明陶瓷壁画艺术在当前公共环境中的重要性,对陶瓷壁画艺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探讨它们的本质特征,更好地使陶瓷壁画与公共环境艺术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高句丽古墓壁画是我国古代高句丽民族留下的文化艺术遗产。在实地考察、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探寻高句丽壁画的艺术风貌和艺术特征,对促进民族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五台县佛光寺唐代壁画描绘的虽然是佛经故事,但处处透溢着浓郁的世俗气息,其构图、造型、用线、设色等与敦煌莫高窟同时期的壁画相比,风格无二。  相似文献   

18.
敦煌壁画虽起于宗教,但在隋唐时期却明显倾向于对世俗文化的艺术表现,创作中带着浓厚的人的思想感情和多元文化中的生活气息。它描绘了现实与理想、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情景。画面中场所空间的一切则充满着人文关怀,融入了虚拟空间、社会空间的理念,营造出理想的、积极健康的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19.
高句丽古墓壁画是我国古代高句丽民族留下的文化艺术遗产。在实地考察、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探寻高句丽壁画的艺术风貌和艺术特征,对促进民族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敦煌位于丝路要冲被称为“华戎所交-都会”的,在河西走廊有着相对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引着诸多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迁居于此,各民族之间的融和与战争造就了敦煌乃至整个河西民族的大规模迁徙移动,回鹘即为其一,在敦煌石窟中存有众多回鹘民族的图像资料.本文拟结合敦煌壁画中回鹘服饰的图像资料和当前学者之研究,对这一民族在敦煌及周边地区的活动状况及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