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对Q值的定义方法、RLC谐振理论计算公式进行了综合剖析,从Q值的定义出发分别推导出串联、并联谐振电路Q值的不同理论计算公式,并由实例证明推导出的计算公式正确性,还用仿真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理论计算值,实例证明仿真的结果和理论分析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对Q值的定义方法、理论计算公式进行了综合剖析,首先辨析了品质因数的基本概念,然后从Q值的定义出发分别推导出串联谐振电路Q值的不同理论计算公式,并由实例证明推导出的计算公式在串联谐振电路中的正确性,还用仿真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理论计算值,实例证明仿真的结果和理论分析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具有Fano谐振的表面等离子体纳米结构因其独特的光学特性及应用潜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品质因子(Q值)是谐振模式电磁存储能力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本文从定义出发得到了Q值的时域拟合公式,并结合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对典型金属纳米结构以及Fano谐振各特征模式的Q值展开研究;此外,还使用了较为简单方便的频域半高宽公式对上述结构进行了Q值计算.通过对比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我们发现尽管频域半高宽公式能够适用于简单的金属纳米结构谐振模式Q值计算,但是在处理Fano谐振的Q值时将会带来较大的误差,有些情况下甚至极大地偏离实际值导致计算结果失去意义.,而本文中采用的时域拟合Q值公式从谐振模式的本质出发,不受结构响应谱线型的影响,适用于各种情况下对谐振模式Q值的准确计算.  相似文献   

4.
从品质因数的定义推导出两种形式不同的LC并联谐振回路的Q值表达式,并证明二者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RLC串联谐振电路Q值的一种修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RLC串联谐振电路Q值的测量方法,经实验验证,较好的解决了在频率较高时Q值的测量值与计算值偏离较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RLC电路是电子线路中常见的谐振电路,电路的品质因数Q值可通过谐振时电路中的电流、电压情况来进行计算。本文讨论了Q值的测量方法,并提出一种新的实验电路。  相似文献   

7.
RLC谐振电路对输入信号具有选择性能,这个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无线电工程技术中。谐振电路选择性能的优劣是与谐振曲线的锐度息息相关的,后者取决于诸振电路参数L,R,C。在无线电工程技术中,人们通常用一个值Q来表征谐振电路的这种性能。这个比值Q称之为品质因数,工程上又称Q值。文献中,曾给出过多种Q定义形式,现将有代表性的四种形式列表如下:据此,可知Q定又通常所见有如下四种形式:定义1:式中ω0是谐振频率,BW是通频带。定义2:谐振容纳谐振电导定义3:Q3定义4:以上四种Q定义分别由几个文献论述三种类型谐振电路时所引…  相似文献   

8.
针对弹光调制器(PEM)中石英驱动器和硒化锌晶体的谐振频率匹配不精确的问题,建立石英驱动器单自由度振动模型和石英驱动器-硒化锌晶体双自由度振动模型,推导各自的幅度-频率和相位-频率关系,提出根据幅度-频率和相位-频率曲线,通过曲线拟合求解谐振频率和其他参数的方法。依据实验测试所得数据,应用1st Opt对石英驱动器和石英驱动器-硒化锌晶体分别做了幅度-频率和相位-频率曲线拟合,结果表明,拟合得到的硒化锌Q值与标准Q值的误差仅为3.8%,较为准确地测得了硒化锌的谐振频率。  相似文献   

9.
在RLC谐振电路中的Q值测量中,经常使用公式Q=cmax/U,实际上,在Q值极低的情况下,使用此公式进行测量是存在误差的,将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并给出公式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0.
为得到纵振换能器不同尺寸参数下的谐振频率,满足超声塑化不同聚合物颗粒的要求,需要分析纵振换能器尺寸参数对谐振频率的影响规律。推导纵振换能器的频率方程,利用Matlab数值求解不同尺寸参数下纵振换能器谐振频率,数值和仿真分析纵振换能器尺寸参数对谐振频率的影响规律,实验验证数值和仿真分析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推导纵振换能器频率方程求得谐振频率解析值、仿真值和实验值有较好的一致性,最大误差小于4%,验证了数值分析求得纵振换能器谐振频率的正确性。谐振频率随着纵振换能器尺寸参数的增大减小,变幅杆长度和放大比对谐振频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依据变截面杆纵向振动波动方程,给出了幂函数形变幅杆的频率方程及重要参数计算公式,并与其他类型变幅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幂函数变幅杆具有与指数形变幅杆相同的放大系数,与阶梯形变幅杆有相同的谐振长度,且这种变幅杆不存在截止频率.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模态分析表明,幂函数形变幅杆共振频率的模态分析值与一维理论值吻合.  相似文献   

12.
双阻带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一种通过加载电容和增加电长度的方法实现小型化的双阻带频率选择表面。这种频率选择表面单元具有双周期结构,从而实现了双阻带特性。在十字单元结构之间加载集中电容,可以大大降低单元结构的串联谐振频率,实现S及C波段的带阻特性;金属短线的扭曲结构则通过增加电长度提高等效电感,得到Ku波段的带阻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对不同角度入射波该结构保持了十分稳定的传输特性,同时由于良好的对称性,该结构对平面波的2种模式——TE及TM模式传输特性基本相同,验证了通过加载电容和增加电长度实现小型化的方法,对FSS的设计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双调谐滤波器的参数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调谐频率设计双调谐滤波器的方法.利用双调谐滤波器与2个并联的单调谐滤波器阻抗等效的原理,研究双调谐滤波器中串联谐振支路电感、电容和单调谐滤波器谐振频率、电容的关系,从而确定双调谐滤波器串联支路和并联支路的谐振频率.利用单调谐滤波器的谐振频率是双调谐滤波器的零点,确定并联支路的电感,结合并联支路的谐振频率确定并联支路的电容.该方法可以简化双调谐滤波器的设计运算,实例展示了该方法双调谐滤波器阻抗特性曲线,仿真分析表明:依据该方法设计的双调谐滤波器的滤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分析讨论了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谐振频率,并给出了谐振时电阻、电感、电容元件上的电流和电压的大小,从谐振时电路呈纯电阻特性入手,对RLC谐振电路进行了理论分析,从而找到了一种求解谐振电路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均匀截面细棒扭转及弯曲振动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夹心式扭转-弯曲复合模式压电超声换能器.该换能器由均匀截面金属细棒及两组极化方向不同的压电陶瓷元件组成.文中导出了换能器的共振频率设计方程,并从理论及实验上实现了同一换能器中扭转及弯曲振动的同频共振.实验表明,换能器的扭转振动共振频率与弯曲振动共振频率基本一致,实测值与设计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6.
现有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标准,目前只能明确0.5~1.7 MHz 有限频段的输电线路无源干扰谐振机理。为拓展输电线路无源干扰谐振的研究频率,引入广义谐振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场能量平衡的干扰谐振频率预测构想。将大尺度空间下输电线路铁塔阵列及天线等效为广义封闭系统,从而基于复坡印廷定理,推导了电磁开放系统广义谐振因子的表达式,求解得到的广义谐振因子零值点为无源干扰谐振频点。该方法由于避开了传统将铁塔等效为半波天线的局限,因此可以实现中波频段无源干扰谐振预测。采用 IEEE 标准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7 MHz 频率以下,基于广义谐振理论的无源干扰谐振频率预测值和缩比模型实测值最大误差不超过±0.169 MHz。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共振解调方法需要选取包含较多故障信息的共振频带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鲸鱼优化算法的自适应共振解调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使用鲸鱼优化算法,以峭度和包络谱峭度构造的复合峭度作为优化目标,对带通滤波器参数中心频率和带宽进行自适应选择。然后,使用寻优得到的最优中心频率和带宽对轴承故障信号进行滤波分析。最后,对滤波后信号进行包络解调处理,提取出故障特征频率,判断轴承故障类型。通过对仿真信号和轴承内、外圈故障信号的分析诊断,可以证明该方法能够满足共振解调方法中对共振频带选取的要求,完成轴承信号故障频率的提取,是一种有效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变幅杆共振频率与力抗负载关系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力抗负载对变幅杆谐振频率的影响.基于变截面杆纵向振动波动方程,推导出了变幅杆在力抗负载情况下的共振频率方程,通过对方程中相对阻抗比的不同赋值,得到了变幅杆相应的共振频率,从而得到共振频率随力抗负载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力抗负载的增大,即从容性负载增大到感性负载,变幅杆谐振频率逐渐下降,感性负载的频率调节范围大于容性负载,共振频率随力抗负载的变化趋于两个不同的极限值.  相似文献   

19.
对基于涡旋谐振环的AMC结构引入介质损耗,得到了一种“完美”吸波体,实现了单一频点2 GHz下较强的窄带吸波;然后加载集总参数元件拓展吸波体的频带宽度,在低频超宽带1.7 ~ 2.2 GHz范围实现了90%以上的吸收率,并对其吸波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将宽带吸波体敷设到开缝腔体内壁上抑制腔体谐振,解决了屏蔽腔体的高谐振问题,开辟了超材料的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实际探测的弱信号常常是多个频率弱信号共存的的情形,进行了利用随机共振检测多频周期性弱信号的研究,以便把利用随机共振的弱信号检测应用于信息处理中微弱信息识别与提取。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适当调节系统参数的情况下,强同频噪声下的多频周期性弱信号经过非线性双稳态系统后,相差不超过一个数量级的几个低于0.5Hz的不同频率的弱信号都可以同时发生随机共振而被检测出来,其信噪比改善十分明显,可以提高30dB以上。该方法在信息识别与信息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