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近几年,一些同志提出了北京作家群的概念。近来又有人论述湖南作家群。看来,作家群是人们总结了这些地区蓬勃涌现的作家的状况提出的新的文学概念。在论述北京作家群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作家群作一简要的探讨。对于作家群的概念,文艺界还有不同看法,但是在没找出更贴切的概念的今天,让我们姑且使用作家群这一概念吧。我们认为流派和社团的概念都不能适应北京、湖南等地的作家队伍的现状。流派的概念主要是指风格相同或相近的作家所形成的文学派别,社团的概念是指在一定宗旨指导下结成的文学组织。但是,作家群  相似文献   

2.
白马湖作家群的编辑实践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白马湖作家群”指的是20年代初在浙江上虞白马湖畔春晖中学任教、生活过的,以夏丐尊为首的一群作家,实际存在的时间是1922年至1928年,活动空间是上虞、杭州、上海、宁波等地。他们有相近的文学风格,更有共同的理...  相似文献   

3.
留日作家群和留学欧美作家群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个影响深远的作家群体,他们以其各自的文学实践推动了现代文学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加速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尽管这两大作家群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和相同的文化性格,但由于家庭背景、所受教育和留学地文化的不同等因素,使得两大作家群在家庭出身、所受教育、人格范式、创作重心、表达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正是这一差异使得这两大作家群交相辉映,成为中国现代文坛两道迷人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4.
明代莆田周氏家族作家辈出,形成一个群体,但至今尚未发现有学者对此进行系统梳理。通过搜集史料,重点对该家族作家群的生平、著述进行初步考论,可供进一步深入研究该作家群和探讨明代莆田家族文学乃至福建地域文学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相思湖作家群现象是广西文坛的一个十分独特的现象。多年来,广西民族学院这个摇篮在相思湖畔哺育与成长起一批又一批各民族作家、诗人和评论家,活跃在文坛的各个领域,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评论作品,为文学事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了力量,并且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传统,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韦其麟,广西文联主席蓝怀昌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相思湖作家群现象”引起了文学界和理论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今天,来自北京、上海和全区各地的文艺理…  相似文献   

6.
区域文化及由此而形成的区城文学特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广西的“桂西北作家群”是新时期文坛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地城文学群落。立足于地域文学的地域性和时代性。就桂西北作家群创作的地域性与时代性流变进行讨论,一方面指出其内在的文化精神;另一方面就其创作的流变进行分析;进而指出桂西北文学的地域性与时代性流变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明地提出文学风格的定义,认为“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此定义较过去的有所不同,并对形成文学风格的内在动因、外在表现以及风格的特性一一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文学素质,幽默给中国现代文学增加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形成了文学中新的美学风格。幽默给那些看似质朴的、简洁的或是复杂的、深奥的语言中注入了智慧的成分,使文学语言不再停留在文字的表层意义上,而具有了双重甚至是多重含义,从而也使文学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得到深化。作为文学素质的幽默就是人的思维、知识、修养等综合素质的反映,特别是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不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的人是很难产生幽默意识的。中国现代作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着丰厚的社会底蕴,“五四”新文化的洗礼,又使他们受到外来文化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以“五四”女性文学的崛起为其标志,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不同于男性作家的创作特色:独立的女性意识;浓厚的自传色彩;强烈的主观抒情;阴柔的艺术风格,这种文学风貌对当代女性文学产生了重大、广泛的影响。本文对“五四”女作家群小说创作进行综合考察,整体地分析“五四”女性文学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创造”在现代思想中上升为价值,其文学诉求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创造”话语。中国现代文学“创造”话语主要有两方面内涵:一是“创造”与古今中外的文学、文化传统及当下性指向的关系问题;二是作家个体的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与创造的关系问题。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新思想的影响下,“创造”问题得到了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设计并构建了一种记录书写者民族信息的手写体汉字数据库———大连民族学院DNU-Ⅰ型多民族脱机手写体汉字数据库。包括单字库、行文本库和段文本库3个子库。为少数民族汉字书写特征分析、中文文档的行切分、汉字的切分识别、中文文本的无切分识别、笔迹鉴别和签名验证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并提供算法的验证平台。同时介绍了字符识别数据库的一般构建流程和数据库图像二值化、归一化、行分割等预处理算法,为少数民族文字数据库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岛崎藤村是日本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他对我国的创造社作家有着很深的影响,许多创造社作家的作品中都能看到岛崎藤村作品风格的影子。文章所阐述的就是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岛崎藤村对我国创造社作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北宋时期,潘阆首先在词中写意城市风光,柳永则真正开拓了以词描摹城市风情的新境域,张先对此也有贡献;韩琦、苏轼、仲殊、秦观、周邦彦等词人则继续把城市风情词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乔月  张洪 《科技信息》2013,(15):253-253
<正>Ernest Hemingway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merican novelists,short story writer and essayist,whose deceptively simple prose style hasinfluenced wide range of writers.The writing style of Hemingway is social.He usually describes hisown true experience in this novel.Hemingway creates many "HemingwayHeroes".They live in great pressure,they suffer from painful physicalwound and terrible mental wound,but they always keep stances of man-hood,such as Santiago in The Old Man and the  相似文献   

15.
《新文学比较研究》是一部见解深思熟虑、行文老到、耐人寻味的现代文学研究成果汇集。作者着眼于鲁迅、茅盾、老舍、丁玲、赵树理等文学大家,从新的视角深入开掘,显示出新的理论色彩。作者善于攻克难点,公正、客观地对待有争议的人物与作品。翔实的资料,严谨的学风,是本书所体现出的突出特色。作者采用比较研究方法研究新文学,这部论著堪称新文学比较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张抗抗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其小说有其独特的风格。她小说中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一种无性别区分的理性思考,渗透着作者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并启发了众多读者对"人"的深层次思考,尤其是引起了女性读者对自我的理性认识,也对当代女性作家的创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师陀是个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魅力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重新审视这位作家的小说创作,我们仍会感到扑面而来的堪称恒久的艺术魅力,并从中体悟到20世纪或一类中国作家艰难的心路历程和历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梅娘是20世纪40年代东北文学创作成就最高的一位女作家。她的创作融合东西方小说精华,构筑起精致多变的艺术结构,以朴实生动的笔触勾画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展示了浓厚的东北地域风情和生活意蕴。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角度,以CNKI刊载主题为移动学习论文作者的合著情况为样本,从数据预处理、核心作者群的选定两方面对合作作者的总体进行了分析.从合著网络的密度、中心性、平均路径长度、凝聚子群角度对移动学习领域科研合作网络作了实证研究,揭示了该领域作者群的一些特征,并建议要自觉融入合作网络,以适度增加合作网络密度;要积极加强合作,适度扩大合作网络的规模;要建立激励机制,培育“桥点型”作者,从而加强移动学习领域的科研合作.  相似文献   

20.
梁雅歆 《科技信息》2010,(5):188-189
One of the great writers of American literature,Twain is admired for capturing typical American experiences in a language which is realistic and charming.Howells was one of Twain's early admirers,and he wrote the following on Twain's style:So far as I know,Mr.Clemens is the first writer to use in extended writing the fashion we all use in thinking,and to set down the thing that comes into his mind without fear or favor of the thing that went before or the thing that may be about to follow. Most of the cri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