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传统热像仪不能自动精确对整个区域内任意物体测温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图像匹配实时确定被测目标发射率,自动调焦搜寻超温目标的红外智能全景测温方法。基于传统热像仪测温原理,结合变电站中高温和低温设备混合近距离分布的状况,重点讨论了在变电站具体的环境以及设备特点下,不同的环境因素和目标特性对测温数据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环境温度或被测设备和周围高温设备温差在一定范围内时,可以采用特定常数或一个正比例变化的系数对未考虑高温物体影响的测温数据进行校正,在兼顾测温精度的情况下提高了测温速度,对实时智能监控设备温度以排除运行隐患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了红外辐射测温在实际测量中误差产生的各种因素,同时对红外辐射测温中“辐射率修正”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避开“辐射率修正”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3.
红外测温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智伟  冯驰 《应用科技》2010,37(5):24-28
针对高温环境下的实时监测问题,红外测温系统采用比色测温法进行测量.红外测温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光学设计与光电转换,Labview系统作为数据处理和界面显示的平台,实时地给出直观的数据图形和表格.系统工作性能稳定,最大程度地降低辐射率对测温精度的影响,使得测量结果更加接近物体真实温度,可以满足对高温环境的温度测量工作.  相似文献   

4.
红外测温原理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黑体辐射原理出发分析了红外测温的工作原理,推导了它的数学模型,描述了物体的辐射功率与波长、温度之间的关系,即红外测温必须根据实际测温范围,选择不同的工作波长.通过具体应用电路的实验数据,从环境、反射率、距离系数等几个方面,探讨和分析了测量精度的原因,得出了环境温度与被测目标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验证了环境温度是红外测温产生误差的主要因素,并为消除测量误差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红外测温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辐射的能级跃迁理论和相互关联的变量间的数学关系两个方面,对为了避开传统红外测温方法遇到的辐射率修正困难而提出的红外测温新方法进行了分析;在数据处理方面,讨论了函数形式未知的普遍情况;比较了传统方法与新方法的基本思路,研究表明:新红外测温方法与传统红外测温方法并不矛盾,它将传统红外测温方法从特殊情况推广到了普遍情况.实测结果也证明,通过该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温度测量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间接提高金属Cu、Al的红外辐射率的方法,结合单片机技术,解决了采用红外测温技术测量金属Cu、Al温度的自动校准和定标问题,提高了红外测温的精度,实现对高压带电导体的实时温度监测,满足了高压电力系统中电缆接头和开关触点温度进行实时监控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红外热成像系统温度漂移补偿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红外焦平面阵列(infrared focal plane arrays, IRFPA)响应输出易受到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且长时间工作后易发生温度漂移,导致红外热成像系统测温误差大,为此提出了一种红外热成像系统温度漂移补偿算法。该算法建立了红外焦平面阵列响应输出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补偿模型,利用该模型对IRFPA每个像素响应输出值进行逐一修正。将该补偿算法加入红外热成像系统中,进行红外目标的温度显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测温误差,提高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测温精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热像仪,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对覆膜砂选择性激光烧结(SLS)过程的温度场进行了测定和研究,避开了使用传统测温方法的各种干扰及缺点. 通过对热像仪测温结果的研究,确定了覆膜砂SLS成型的合适的工艺参数范围:扫描速度10 mm/s,激光功率16~20 W. 根据热像仪测温结果,结合ANSYS数值模拟计算,建立了覆膜砂SLS过程的激光能量输入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扫描过程中激光与覆膜砂相互作用的因素,用于预测不同的工艺参数对覆膜砂SLS成型过程的影响,为进一步分析各种成型工艺变化对覆膜砂固结效果的影响,以及激光快速成型工艺的计算机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范永洪 《科技信息》2010,(35):215-216
红外测温技术可以简便、快捷的对运行中的电力设备进行实时检测,在变电站巡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变电站日常维护测温的实例分析,探讨了红外测温技术的原理、影响因素、红外图谱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种红外测温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是基于现代量子理论的观点,建立新的红外辐射测温模型,从而提出避免辐射率修正这一困难的解决方案.实验结果表明,用基于现代量子理论的测温方法替代传统测温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红外辐射测温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对空气伽马吸收剂量率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针对空气伽马吸收剂量率两个主要影响参数—空气氡及其子体浓度和相对湿度,分别进行了室内外本底测量、增加氡浓度和改变相对湿度实验。采用闪烁室测氡仪(ZnS(Ag)型)、静电收集室测氡仪(RAD7)和电离室测氡仪(AlphaGUARD)测量空气氡浓度,用X-γ剂量率仪(CKL-3120)测量空气伽马吸收剂量率。联合观测空气伽马吸收剂量率、空气氡浓度、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强,实验结果表明:空气氡浓度、相对湿度与空气伽马吸收剂量率呈现弱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动态热湿气候风洞实验台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制风速、温度、湿度、热辐射参数小时间步长(分钟)周期性控制的模拟实验环境,是实现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重复性实验,研究多孔建筑材料在自然气候要素下被动蒸发降温问题的重要手段。热湿气候动态风洞实验台在具有可调低速风外,还通过设置红外灯、加热与制冷、加湿与除湿装置,初步实现了对室外自然气候要素太阳辐射、风速及温、湿度环境的模拟控制。热湿气候风洞环境测控系统以计算机为核心,通过数据采集卡完成数据采集、反馈和控制指令输出,实现了风洞中环境参数的实时检测、数值显示和数据保存等。经专业机构校正,风洞内四参数辐射照度、风速、温度和湿度控制精度分别为±10 W/m2, ±0.2 m/s, ±0.5 ℃和±5 %。  相似文献   

13.
与其它测温方法相比,光学测温方法具有非接触、实时、无损等优点,在众多领域中具有极其要的作用.作者基于维恩定律的红外辐射测温原理、方法进行了较详细地讨论.  相似文献   

14.
陶瓷窑炉动态温度场的测试及操作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先进的红外热成像测试技术及自行设计的断面温差测试系统,进行了陶瓷窑炉火焰温度场的测试、窑墙表面温度场的测试及窑内一断面温差分布的测试,研究了影响火焰温度场的各因素,为窑炉温度的控制及操作的优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影响新疆阜康荒漠地区红砂光合日变化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新疆阜康荒漠区域优势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光合及其影响因子的日变化,分析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气孔导度、相对湿度、叶面温度、胞间CO2浓度和空气CO: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方法利用CI-301 CO2气体分析仪,测定光合及其影响因子的日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光合速率日变化形成典型的双峰型;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日变化和叶面温度的日变化曲线相近,在午后均呈逐步降低趋势;气孔导度与生境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为先下降,然后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水分利用率全天递减。空气CO2浓度、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及叶面温度和气孔导度对红砂光合速率具有显著的影响。结论红砂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形成典型的双峰型,温度是影响红砂光合特性的重要因子之一,气孔因素则是导致其光合速率下降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红外积分辐射计的测量与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一种红外积分辐射计(BIIR)标定和测量扩展源的新方法,并对影响BIIR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根据普朗范定律,推导出仪器的输出电压是扩展源辐射亮度的单调增函数和常数的乘积.该单调增函数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因此只需要一个标准测试点即可确定常数项完成标定过程.标准扩展源的测试结果表明,仪器的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7.
高山  安琳 《应用科技》2012,(2):6-10
介绍了基于LabVIEW及PXI6123采集卡设计的高温环境下的温度监测系统.通过辐射测温对温度进行采集,以虚拟仪器开发软件LabVIEW编写数据处理以及提供用户操作界面和显示界面的交互平台.实现了对温度的在线监控,并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提供对历史数据的查阅、分析、显示,可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控制精度满足工业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