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科技智囊》2004,(2):41-41
1984年大众进入中国。到2001年,这一汽车行业巨头一直把持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然而最近却风云突变,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市场增长率,大众都没有维持其一贯高歌猛进的势头。  相似文献   

2.
读者认为大众未来5年在中国发展的主要战略(%)1984年大众进入中国,到2001年,这一汽车行业巨头一直把持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然而最近却风云突变,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市场增长率,大众都没有维持其一贯高歌猛进的势头。在读者眼中,2002年之前的大众中国发展之路是成功和顺畅的。首先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65%),选择了上汽和一汽两个重量级的合作伙伴(38%),通过产品资源的分配在两个不合作的伙伴中间充当制衡者的角色,占据了主动地位(36%);然后充分利用中国封闭的汽车市场和政策环境,引进其淘汰车型和生产线,最大程度地赚取了利润(26%),同…  相似文献   

3.
从前,大众一直占据着中国50%以上的汽车市场份额,现在,这个数字已跌至34%,而且很难阻止其继续下跌;从前,桑塔那这个大众公司老掉牙的产品在中国一卖就是将近20年,而且卖得很火,现在,两门GOL、三厢POLO这些大众推出的新品却不招市场“待见”;从前,中国汽车产业政策为大众赚取高额利润,打造阻止其它国外汽车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壁垒,现在,中国早已加入WTO,汽车市场门户大开,国外的汽车巨头蜂拥而至;从前,大众在上汽和一汽这两个合资伙伴间娴熟地玩着“跷跷板”,现在,上汽集团联姻美国通用,一汽集团牵手日本丰田,大众被夹在了中间;从前,大众…  相似文献   

4.
冯宗智 《科技智囊》2003,(12):25-25
1997年,通用这位世界头号汽车巨头闯进中国后,改写了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上的游戏规则,凭着其带来的别克汽车和各种绝佳的营销战术,他完全有理由对大众“老调牙”车型及其保守做法进行肆意地嘲笑。通用的步步进逼,也迫使大众不得不对仅凭捷达和帕萨特等中型轿车打江山的策略重新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编辑札记     
大众该调整的是心态一汽和上汽同属于中国政府着力扶持的三大汽车集团,和这两个强大的国企合作,从上项目到资金支持,大众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大众看起来有点像中国的国企,至少目前的心态就是如此,总想着吃政策偏饭,总想着赚取垄断利润,大众落后的桑塔那在中国风行十几年绝对是政策保护下的奇观。有专家戏言,从根本上来说,德国大众是最不希望中国加入WTO,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汽车市场完全开放,大众的独角戏也该谢幕了。说句公允的话,大众实在没有必要对过去的50%市场份额念念不忘,因为那是在一个相对封闭市场的业绩。据说东…  相似文献   

6.
大众统一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向梦迈进了一步。 5月7日,上海国际车展期间,大众(中国)汽车投资有限公司的进口车部经理韩尼克向媒体透露,将合并一汽大众与上汽大众销售渠道。 而在此前的1月28日,由德国大众、一汽集团、上汽集团联合投资的大众汽车变速器公司在上海投产,该公司将同时为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提供MQ200手动变速  相似文献   

7.
未来的市场格局可能是跨国金融巨头带着国内同行在市场跳舞,如同当初德国大众汽车在华制造业领衔主演十年  相似文献   

8.
《科技智囊》2003,(10):28-29
大众所盘踞的50%中国汽车市场份额已成老皇历,那不过是一个没有竞争的市场外加政策保护的怪胎时下德国大众的心情有点急。尽管大众目前依然是中国汽车市场上最大的赢家,但其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优势正在面临着惨遭蚕食的危险。50%的市场份额,一直是大众在中国“囊中之物”,但在2002年却陡降到38.5%,今年上半年,又继续下滑到不足34%。对于大众来讲,守住半壁江山显然是件不可完成的任务。大众的市场份额明显在下降,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增长速度低于总体的增长速度,其次是列入统计的轿车生产厂家又有新的增加。业界认为,大众在中国生产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9.
《科技智囊》2003,(10):31-32
对销售和采购体系的整合是困扰大众的头号难题,但在现行背景下这个难题近乎无从破解不久前,很多媒体都报道了大众汽车亚太地区总裁伯纳·雷思能对中国新拟定的汽车政策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这一政策“不但愚蠢,而且跟不上时代”。尽管大众方面对此事做了相应的说明,但雷思能的言中不满也流露出了大众的心声,尤其是新起草的政策仍然要求外国公司要为进口和国产轿车选择不同的经销渠道。 大众汽车进口车销售公司在去年取得经营许可证,大众希望在关税降低后将高端及利润丰厚的产品,通过进口渠道输入中国,更重要的是,若中央政府未来允许进口车…  相似文献   

10.
《科技智囊》2003,(10):33-34
1、您认为大众在中国的主要发展战略是什么? 继续加大投资、整合营销网络0101 通过平衡上汽和一汽两家合作者,从中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0202 严格控制与国内厂商合作中的技术输出0303 积极寻找除上汽和一汽以外的第三方合作伙伴0404 谋求与中方合作中的控股地位0505 积极进入汽车金融服务等服务领域0606 等待时机,在国内设立独资企业,生产和销售大众产品0707 说不清9999 其它【请注明】2、您认为大众在中国的发展其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限选2项】a03/a04/较早进入中国汽车市场从而占得先机..................................…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博览》2012,(12):10-10
正中国市场支撑起德国汽车销量的半壁江山。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集团在6月2日宣布,其战略重心将进一步聚焦到中国市场上,为此,大众将在董事会新设一个全权管理中国市场所有事务的职位。大众集团旗下拥有大众、奥迪、兰博基尼、保时  相似文献   

12.
自中国政府承诺开放直销市场以来,全球直销业都在关注着中国。尤其是《中国直销管理条例》颁布到现在,关于直销的任何一段官方信息,无论是政策还是官员的讲话,都让全球的直销巨头们揣摩再三。  相似文献   

13.
由于竞争激烈,外资在中国的命运变得莫 测,一招不慎也可能丧失明显的优势。 或许大众集团的 经理应亲自去上海的 浦建路上走一遭,并且 和那里的汽车销售商 们谈一谈。他们人人都 身着灰色的西服,用全 副精力来等待顾客的 光临。他们也许能告诉 来自德国沃尔夫斯堡 的经理们,这个在中国 早先最成功的汽车制  相似文献   

14.
隽鸿 《华东科技》2010,(12):68-70
汽车产业是一个高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度的行业,这是一个强者如林的世界,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时间短,整体技术跟国际汽车巨头还相差甚远,如何跨越技术瓶颈,快速赶上发达国家成为汽车业界的共识。历经多年的努力,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实力已是今非昔比了,不过,中国车企真正能在全球汽车巨头中拿得出手的核心技术却依然是凤毛麟角。其中,从2003年才开始涉足汽车制造的比亚迪,在短短6年时间里,这个襁褓中的婴孩便在国内外汽车巨头大军压境的围城中冲出来,令同行们瞠目结舌,将其称之为中国汽车业的最大黑马一点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汽车市场,成功的汽车品牌很多,其成功的道路也各不相同。有像大众那样通过捷足先登而处于先机的;有像现代那样通过价格优势后继发力的。上海通用为什么能成功?业内人士认为,关键在于上海通用本土化的品牌推广和产品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6.
《科技智囊》2003,(8):48-48
调查背景本此调查活动是配合科技智囊杂志社推出的《跨国汽车巨头的中国图谋》系列新闻报道而进行的数据性权威性分析,使整个报道对读者来说更具参考价值。调查目的通过此次大型问卷调查活动,来自相关企业经营者、业内专家及普通居民或消费者三个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战略、战术、合资合作方式、主导车型、品牌、营销模式以及中国汽车公司如何应对等观点、看法及评价,分析目前跨国汽车巨头在中国的现状,阐述合资公司中中国汽车企业、外国巨头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目的及各自打算,并对合资企业的未来做出相应预测…  相似文献   

17.
新能源制高点的争夺是决定汽车行业未来格局的一场战争,在这样的一场关乎未来的争夺中,各大汽车企业都做了什么?他们的准备情况到底如何?新能源汽车成为竞争焦点从全球的汽车市场来看,新能源汽车目前正处于产业化突破的紧要关头。国际汽车巨头,如通用汽车、丰田等跨国公司都出台了具体的混合动力技术普及方案。而且各具特色。致力于氢动力技术发展的宝马公司去年推出全球首款氢动力豪华高性能轿车BMWHydrogen7,丰田率先推出了混合动力车,通用有了"氢燃料",大众也不遗余力地推动节能环保相关产品。  相似文献   

18.
周密 《世界知识》2014,(18):13-13
<正>近一个时期,高通、微软、奥迪、奔驰以及日本汽车企业等跨国巨头,先后收到来自中国商务部的经营者集中问题审查、来自发改委的价格调查和来自工商总局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调查。一时间,巨额的罚单和牵涉企业的较高知名度吸引了各方关注,也引发广泛讨论。中国政府是否加强了对市场的干预与控制?中国的投资环境是否变得"更不适宜"外资?外国企业又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9.
地球是平的,当全球都成了一个村的时候,大家都在思考着怎么在这个村互相往来。由于直销天性全球一体化的优势,让我们在做好中国本土市场后,适当探索一下国际市场,也是不错的选择。笔者结合自我团队的探索,以及公司中前辈成功的经验,来分享一下决战国际市场的一些实用的锦囊。  相似文献   

20.
作为“大众艺术”概念的根本成分,“大众”、“艺术”及其组合所指的是怎样的观念内涵,是厘定该概念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在对上述基本问题作出尝试性回答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大众艺术文化学”方法论的设想,希冀能为现实中国语境中的大众艺术与文化研究,提供一个建设性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