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文学年代学角度看,建安十三年、建安十七年均是建安文学发展和转变的重要年份,文人心态、文学创作的题材内容和风格前后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建安十三年文人齐集邺城,建安文学开始进入创作繁荣期,建安十七年阮瑀之死对建安文人的心灵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建安文人的心态由乐转悲;表现在文学题材上便是大量以寡妇为描写对象的哀悼之作的产生,由此拓展了建安文学的创作题材;文学风格上则是哀感之心大于雄深之气,伤生之意多于哀世之情,使建安文学展现出多元化的风格倾向,在建安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安时代是一个割据动荡的时代,同时,建安时代也是文学自觉的时代。动乱的政局对建安文学尤其是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治局势直接影响到诗歌主题的变化,使建安诗歌主题较汉代诗歌主题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3.
曹植是建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是建安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但是,曹植的本愿并不在文学辞章,而意在扬鞭跃马,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他毕竟只是一个诗人。时代击碎了他的宏愿,却又玉成了他。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这到了同时代人的最高峰,增添了建安文学的灿烂光辉。  相似文献   

4.
建安诗歌中运用风这个外物景象较多,而且都着上了诗人强烈的悲凉慷慨之情,由此构成“悲风’’意象。建安诗歌的“悲风”意象具有抒情的多样性和形象性特征。这一意象的形成与建安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审美追求密切相关。“悲风”意象是建安文学的特色之处,也是建安风骨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对于建安文学的主题概括,当代论者一般都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反映汉末动乱现实和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这种看法虽然从表层上看与建安创作的实践相吻合,但实际上却没有反映出建安作家的内在心理,从而把握建安文学的本质。缺点在于,造成作家与作品的分离,主体与主题的分离,个人与时代的分离,它不仅不能解释抒情文学在建安时期空前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建安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与它慷慨悲凉的时代风格是分不开的。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人集团,主要活动在以邺下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因此,建安文学慷慨悲凉风格的形成,与作家群所处的地域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建安时代,"战乱中心"的特殊地理位置,北方平原特有的自然环境,助推了慷慨悲凉风格的形成,同时与其地域统治者的提倡和文学的繁盛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7.
曹操和曹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他们是有名的所谓“建安文学”的倡导者和中坚力量。谈到“建安文学”,人们都盛赞它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激昂慷慨的风格,认为它们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文心雕龙·时序》评建安文学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这些话准确地叙述了建安文学的主要风貌,同时也表述了曹操与曹植作品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时代背景、艺术师承、思想内容和创作成就诸方面,将《汉乐府民歌》与《古诗十九首》进行比较研究,阐述了二者互相影响,互相补充趋于融合,终于造成建安文学高峰的艺术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别是在文人诗的传统里,是个辉煌的时代,出现了大批优秀作家,风格纷呈,可谓“文质相炳涣,众星罗秋旻”,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建安诗歌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表现了作家的理理想抱负和思想感情以及奋发进取的精神,有着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0.
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文学的自觉的时代”,由于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特定的精神内涵而被冠之以“建安风骨”、“建安风力”,时至今日仍然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文心雕龙·时序》论建安文学说:“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帮之蒸。……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雅好慷慨”、“梗概而多气”,正是建安文学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而这一点,在曹植这位被钟嵘称之为“建安之杰”(《诗品·总论》)的命运多舛的文坛主将的作品中,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刘桢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被钟嵘誉为“文章之圣”。仅从其现存诗文看,悲剧意识,悲剧情感,悲剧意象,悲剧个性充盈个中,不仅具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点,而且体现了建安时期慷慨悲凉的时代特征,表现出一个时代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的建设事业正处在一个发展的热潮中,供求两旺,产业兴旺是无可否认的.对于处在建设产业链上的建安企业来说,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会.本文鉴于建安企业对这次发展时机的把握,提出了建安企业全面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建议.文章主要对建安企业组织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和创新管理进行研究,提出一些有益于建安企业长远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说陆机     
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时大约400年间,是被鲁迅先生称之为“文学的自觉时代”。〔1〕这个时代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文学日益发展,逐步摆脱了作为经学附庸的地位,驰上了自觉发展的独立轨道。这表现就是人们的文学观念有了长足的进步,创作规律受到重视并得到总结与探讨,文学作品也随之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当时的作家不但刻意为文,且努力探讨、认识、掌握、运用文学创作的特有规律,从而把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些作家中,继建安时期的曹植之后而能堪称大家的便是晋初的陆机。陆机生于吴景帝…  相似文献   

14.
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对文学产生了三方面的影响:首先是导致多名重要作家去世,其次是使盛行一时的酬赠之作几乎绝迹,最后是促成了文学批评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和儒学信仰的危机使建安文学表现出强烈的死亡意识 ,其特质在于对生命短促的焦虑升华为热爱生命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建安诗人的内心世界,对建安诗歌中的飞鸟意象进行分析,建安诗人攫取鸟这一意象寄寓了三种思想情感:象征其政治理想;即目写景以表达对自由的热爱和渴望;流露出作者的孤寂情怀。通过飞鸟寓意的三种思想情感角度,有利于深入了解建安士人的心态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建安诗人的内心世界,对建安诗歌中的飞鸟意象进行分析,建安诗人攫取鸟这一意象寄寓了三种思想情感:象征其政治理想;即目写景以表达对自由的热爱和渴望;流露出作者的孤寂情怀。通过飞鸟寓意的三种思想情感角度,有利于深入了解建安士人的心态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土族文学史》的编写、分期及其文学观、文学史观等问题。《土族文学史》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土族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对土族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论述,特别是对土族民间文学的《格赛尔》以及史诗、神话、传说等民间文学经典作品进行了全面分析。体现出编者的整体文学观和文学史观,填补了土族文学历史研究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曹丕以“文人”为中心展开论述,从剖析古之“文人相轻”之因人手,品评今之文人建安七子,表扬了建安七子“审己度人”的品评态度,提高了他们的名望和地位。通过品评建安七子,曹丕得出了文人取得不同文学成就的原因,即文体不同(文体论)、文人个性不同(文气说),从而凸显了文人个体的生命价值,提出了“嗅时说”,表现出文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0.
赵富为  国宏兴 《科技信息》2010,(17):389-389,405
建安合同管理是核电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建安工程投资额度大、项目多、周期长,从事建安合同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工程项目合同的特点,对合同履行和变更进行严格管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正常履行。本文对建安合同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