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型R&D活动对TFP等影响的程度和方向,企业R&D投入对TFP作用的效果最大,且对于东部地区TFP的作用大于中、西部;技术交易带来的TFP效应居其次,且对西部地区TFP的作用大于中部,对中部地区的作用大于东部;而政府R&D投入的TFP弹性在三个地区均为负值.这些差异给区域科技政策的制定提...  相似文献   

2.
以1991~2007年中国大陆29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各地区物流业TFP增长情况。研究发现:考察期间中国物流业TFP逐年增长,但近年增幅有所下降;技术进步是TFP增长的动力,技术效率持续下降,阻碍了TFP的增长;东部地区TFP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收敛检验表明:中国物流业TFP存在明显发散趋势,严重的技术扩散壁垒加剧了体制转轨过程中的马太效应。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模式面临转型。  相似文献   

3.
为克服三阶段DEA模型忽略了投入-产出之间统计噪声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这一不足,将环境因素细分为员工工作环境和管理环境两类,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技术的四阶段模型. 通过对比剔除管理环境因素前后的技术效率,得到动态经营管理效率(management efficiency). 进一步,利用四阶段SFA模型对2002-2010 年间我国省际技术效率和政府管理绩效进行了测算. 研究发现:(1) 我国整体、三大地区及各省区综合技术效率均呈现“U型”波动趋势,且东部地区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而实际技术效率呈现单调递增的变动趋势,中部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 (2) 政策扶持对于地区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贡献率高达71.4%;政府管理绩效呈现“U型”波动趋势(江西,湖北,海南除外),且东部地区高出中西部约8.9% 和3.2%. 作为技术效率和经营管理绩效实证研究的技术基础,四阶段SFA 模型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很好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三维空间中面板数据的曲面几何特征进行了描述,并从"绝对数量"、"增长速度"、"几何相似性"和"空间绝对距离"等几个方面对曲面相似性指标进行了定义和构建,对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对2000-2010年中国31个省市专利产出活动的类型特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进行了探索.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聚类效果良好,中国专利产出无论数量、绩效还是增速在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并存在空间异质性和自相关性.创新能力较强的省区虽集中在东部,但正在向中西部地区扩散.同时,创新总体上仍主要来自于政府推动尤其是研发资金投入,并且研发资源投入总量以及研发人员可支配资金的区域配置极不均衡.此外,财政拨款对于东、西部地区创新效率的作用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政府可根据区域研发能力和资源现状的不同,制定合理的区域科技发展战略与相关政策工具,从而挖掘区域创新动力,提升区域专利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9-2016年我国23个省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法和面板Tobit模型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军民融合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子信息制造业军民融合技术创新效率整体来看呈现上升趋势,但仍有部分省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未能实现DEA有效;东部与中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是由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西部地区则是由技术效率作用的结果,东北地区效率有所下降则是由于技术衰退所导致的。研究还发现,所有制结构、技术市场环境以及劳动力素质与技术创新效率有较强的正向关系,军民融合产业园区、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对技术创新效率未产生影响,政府支持与技术创新效率呈负相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军民融合技术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构建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的三系统耦合模型,运用2001~2016年中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对三系统的耦合度做出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技术创新指数发展最快,同时金融发展指数出现了加速上升态势,此外,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方向发展。(2)各省区三系统的耦合度不断提升,但绝对水平仍有待提高。(3)我国东北、中部以及西部三大区域的耦合差异逐渐缩小,并出现趋同态势,但其与东部地区的差异正逐渐扩大。(4)与技术创新相关的两类二系统耦合度始终低于三系统耦合度,这是导致三系统耦合发展水平偏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OPSIS法,选取了15个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指标,以客观赋权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对河南省18地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同另外两种方法——灰色定权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河南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的结论。在今后制定政策时,要力争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缩小地区差异。表2,参9。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是国际或区域竞争优势的源泉,其网络的整体结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集群内知识和信息的传递。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集群网络的整体结构特征有哪些,结构特征如何表征,及其对集群创新能力是否存在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等问题。从实践的角度,以我国德阳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为实证对象,运用上述理论分析的结果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具体研讨了我国西部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对集群创新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的若干对策,对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对西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1978~2017年中国30个省区的年度数据,通过构建混合截面全局自回归(Mixed Cross-Section GVAR)模型,实证研究了货币政策冲击对不同省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影响。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识别了统一货币政策框架下对各省区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使得货币政策对收入分配的研究视觉更微观。研究结果显示,货币政策不仅对城乡居民收入有着显著性的影响,同时这种影响效应还存在着区域异质性。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拉高了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却降低了该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时能提高中部地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对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四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实证评估了2007~2016年我国省际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静态效率评价采用四阶段DEA模型"过滤"了外生环境变量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的区域差异明显,西部地区供给效率被低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外生环境变量对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影响显著;动态效率评价则是利用了Malmquist指数,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TFP在2007~2016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新时期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应该正视区域差异和外部环境变量的影响、加大投入力度和地区交流合作、注重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同步提升,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信息化、专业化和规范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09~2016年我国23个省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法和面板Tobit模型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军民融合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子信息制造业军民融合技术创新效率整体来看呈现上升趋势,但仍有部分省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未能实现DEA有效;东部与中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是由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西部地区则是由技术效率作用的结果,东北地区效率有所下降则是由于技术衰退所导致的。研究还发现,所有制结构、技术市场环境以及劳动力素质与技术创新效率有较强的正向关系,军民融合产业园区、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对技术创新效率未产生影响,政府支持与技术创新效率呈负相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军民融合技术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循环经济视角将中国区域工业生态系统分解为兼具共享资源和反馈资源的两阶段网络结构。针对两阶段DEA模型和基于Pareto改进的DEA交叉效率模型测度该系统时存在的不足,建立基于Pareto改进的两阶段DEA交叉效率模型,并通过模型对比验证其合理性。随后,根据建立的模型研究中国29个省级区域在2012-2015年的工业生态效率。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域整体效率发展趋势较好,但有8个区域的整体效率逐年下降;有19个区域的废弃物处理效率远低于生产效率,且有4个区域的两子阶段效率都低;从地区来看,整体和子阶段效率在研究期间几乎都是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针对上述现象,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提高各区域工业生态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首先,利用熵权法测算了2000~2015年中国26个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然后,通过构建VEC模型,综合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判断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间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省际面板数据模型,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国以及中、东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而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完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机制,"因地施政"地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协同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14.
猪肉产业的健康发展对稳定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Panel Data模型对商务部畜禽屠宰统计监测系统所收集的2008~2009年我国32个地区的生猪平均收购价、屠宰量、生产量、销售量、白条肉出厂价等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指出我国白条肉销售价格主要受到生猪收购价格因素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除贵州、四川等6个地区外,其余地区的销售价格对屠宰量、生产量和销售量三个因素的变化均不敏感。此外,研究结果还反应出经济发达的东部区域的白条肉基准销售价格明显高于西部区域的价格,而生猪收购价对西部区域的销售价格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东部区域。  相似文献   

15.
一套科学规范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体系,不仅能有效考量高校的科研资源配置效率,还兼具科研工作价值的导向作用和对高校科研工作的激励督促作用。本文基于系统思维从高校科技投入与高校科技成果产出两个维度,建立了高校科研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考虑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时滞效应,利用超效率数据包络法对2015年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研绩效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高校科研绩效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且中西部地区高校科研绩效主要呈规模报酬递增状态。为了提升我国高校的整体科研绩效,应重点对中西部高校加大投入,并增强高校科技成果市场转化力度,扩大高校专利所有权转让和许可收入规模。  相似文献   

16.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FDI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1998-2006年的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首先基于基尼系数测度了GDP、固定资产投资额、出口额、FDI和技术市场成交额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阶段实证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不同的指标进行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也不一样;虽然在"入世"前后有所变化,但FDI的区域分布差异是造成东部、中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间品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中间品进口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当前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如何影响我国的劳动力就业?基于2005-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综合考察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从整体上,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就业增长;机制研究表明,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提高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工资水平,进而提高制造业吸纳就业能力;异质性分析表明,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需求,但减少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需求;东部地区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对制造业就业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进口资源类、其他类初级产品、农业资源型和低技术工业制成品的技术溢出阻碍制造业就业的增加,而其他资源型和中高技术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技术溢出显著促进制造业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18.
张强  蒲勇健  黄森 《系统工程》2013,(5):104-110
针对大多数产业研究文献往往忽视区域空间相关性容易导致研究结论缺乏解释力的事实,采用较为前沿的空间计量方法并利用DEA模型将产业发展指标效率化,研究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西部12省区2002~2010年三次产业集群发展的空间经济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三次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较强的空间粘连性,不同产业集群间发展效率也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西部各产业集群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三次产业集群未来发展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文依据广义梯度推移理论分析认为,我国各区域的梯度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技术层面,还应体现在自然要素层面,社会因素层面,人力资源层面,生态环境质量层面,制度层面等各个层面.因此,在各区域的工业经济发展进程中,工业经济效益,能源效益与环境效益也应呈现梯度发展状态,各区域的工业生态效率也必然相应存在区域梯度差异.论文基于相关数据利用CCR模型与BCC模型计算我国各区域的工业生态效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各区域的工业生态效率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发展状态,这一结论与依据广义梯度推移理论分析得出的观点相符.基于实证研究结论,着眼于国家层面,论文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区域工业生态效率梯度差异在工业经济发展,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领域将可能导致的种种弊端,并提出相应的反梯度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晰碳排放背后制度因素的影响,本文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基于1997~2015年全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环境规制和碳排放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环境规制促进碳排放,"绿色悖论"成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碳排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负向调节环境规制与碳排放之间作用,即抑制"绿色悖论"效应。区域层面:在西部和中部地区,环境规制促进碳排放;而在东部地区,环境规制与碳排放的相关性为负且不显著。在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碳排放;在中部地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负向调节环境规制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而在西部和中部地区上述关系并不显著。根据所得结论,建议有关政府部门:一是需要健全环境信息披露监管体系;二是需要注意经济政策不确定对环境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交互影响;三是需要注意经济政策不确定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有效保障经济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平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