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冯友兰继承并重新阐释了张载的"对"概念,用对待关系替代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的对立关系,并将之做为联结事物的枢纽。这使人们认识到没有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从而在逻辑上把宇宙万物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创造性的转换凸显出了"对"这一概念中所含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价值追求。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哲学的求和精神。它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求和容异、生态中的宇宙太和、文化上的争鸣和合、外交上的和平共处。这种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总而言之,"仇必和而解"是消除对立思维,进而建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近一百多年来的工业经济已给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当前中国政府推行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调把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努力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共同发展。信息经济以信息为生产要素,它使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市场经济中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信息经济降低人类对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大程度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探索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何运用系统思想、过程哲学和方法,完善国家治理体系,进一步在世界范围研究和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由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国际系统研究联合会、英国赫尔大学系统中心、美  相似文献   

4.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贡献,主要体现在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并根据具体国情走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系统把握这些贡献,对于推动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和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和谐与和谐社会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交互性适应即为我们现在所追求的"和谐"。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系统的基础系统。以损害自然生态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失衡,最终危害人类自身。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眼于系统和制度的整合,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核心价值理念,实现"自然—人—社会"整个系统内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科技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科技战略思想、科技管理思想和科技人才思想是新时代科技思想系统的构成要素,通过对新时代科技思想系统创新的要素解析,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思想的整体认识,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思想指引。  相似文献   

7.
人天系统的不可逆性与人类的命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耦合而成的人天系统演化过程的不可逆性,说明人类命运已处在一个分叉和选择点上,人类应该转换自己的作用,使自己非物性、超物欲的方面成为人天系统的宏观序参量,从而引导系统趋向一个人天和谐、人天一体、共进共荣,因而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目标状态。  相似文献   

8.
系统科学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世界主要国家系统科学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广泛考察的基础上写成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人类早期的系统思想与系统实践;②本世纪中叶在西方各国兴起的系统运动及其产生的巨大影响;③西方各式各样的系统观和系统流派;④中国的系统科学研究与应用;⑤系统科学研究展望。参21。  相似文献   

9.
差异协同论指出,任何一个系统内部的结合能力都来自系统内部各个元素之间差异性相互作用下的协同。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其本质内涵来看就是一个具有系统质的差异协同体。和谐社会就是社会诸要素协同发展基础上的和谐,即是协同中的和谐;和谐社会就是社会诸要素保持差异与和谐之间的平衡基础上的和谐,即是差异中的和谐。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和谐,是差异、协同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多妻毒》与《淘金地》都是以华人赴澳淘金为叙事语境,两者写作年代虽然相差百余年,写作主旨与叙事风格迥然不同,但是两个文本中的华人都以被丑化的“他者”形象出现,并均对华人的文化自信﹑身份认同做出各自的指涉。在系统思想的框架下,比较两个文本的华人主体身份的建构差异及动态发展,揭示《多妻毒》的作者着力构建华人的种族民族主义,而后者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语境下,旨在书写超越种族、文化与意识形态差异的伦理诉求,在海外华人的身份建构中注入文化自信的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一个整体优化的社会系统,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体系。从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视角,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和睦共赢的国际环境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系统哲学理论为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并诠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新特点。从系统哲学的三大规律即差异协同律、自组织涌现律、整体优化律,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其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及其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系统,以构建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宗旨,全面论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系统演变、系统整体思想、系统辩证思想、系统和谐思想,以营造贵和环境,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多次强调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系统思维强调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把事物放在普遍联系的系统中来认识。习近平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生态环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破解生态危机的论断蕴含着深刻的系统思维方法。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系统思维方法,并将其应用到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之中,有助于增强思维能力,从整体上把握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民族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民族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并相互促进的。应当注重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民族问题,从系统的高度思考民族和谐的对策,而且要实现民族与社会和谐,必须注重区域发展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明、清两朝传统商业文化蓬勃发展的四百余年,它造就了一批最有影响的商界精英;倡导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商业道德;创造了一套完整系统的和谐范式.商帮的产生和发展深受儒学思想的熏陶,对中华"和"的思想智慧作了出色的承传和弘扬.在今天我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需要社会的各个层面,坚持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崇尚和谐、维护和谐、促进和谐应成为各方面的自觉行动和价值追求.因此有必要从传统的商业文化中,透视以义为利,坚守诚信商德的内在的形成因素.挖掘系统和谐的信仰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弘扬和更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新的血液和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7.
系统科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倪鹏云 《系统科学学报》2003,11(1):61-66,75
构造了信息传输系统、认知信息系统及社会信息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用信息和系统观点分析了自然物质世界演变、人类认知过程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哲学问题的思考。强调系统科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研究对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系统哲学家E.拉兹洛率20位国际知名人士集体撰写《世界意识跃迁20人委员会宣言》,向20G首尔峰会进谏。提醒20国领导人不要把峰会的议题仅仅局限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问题上,而应当提高对全球问题紧迫性的悟性,提升全球意识,认清全球危机实际上是人类精神整个系统的危机。G20峰会应当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构建"社会和谐指数"评价标准,把全球金融重组成共享资本,以及向"全球环境经济"过渡。  相似文献   

19.
从系统科学的观点看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运用系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社会系统的和谐,有赖于各要素和子系统的共同作用、相互关系和谐、有序运行、协调发展,社会资源兼容共生。形成和谐的社会结构,包括:社会结构合理,人们行为规范,管理有序和有效。和谐社会要实现的功能目标包括:政治民主,法制完善,公平正义,经济发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充满活力,文化多样,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应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人力建设,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人的文明协调发展,进入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全面发展的总体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化的社会基本矛盾结构难以解读人类系统复杂化、全球化与整体性的演变。只有立足人类系统存在与发展的纵横向时空统一性,着力于阶级性、主权性和人类性的多元互动,确立国家子系统及其关系的双重结构,树立人类系统观,推动社会基本矛盾思想的与时俱进,方能较好地把握人类系统的发展规律以及其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