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政府征收碳税且消费者偏好低碳产品为背景,在单生产商单零售商的供应链中研究了收入共享及谈判权力对生产商碳减排决策及成员收益的影响,其中收入共享比例可通过谈判制定.研究发现:若收入共享比例外生,收入共享能使生产商碳减排率增大,收益升高;而若能自由制定共享比例,生产商会选择独占所有收入,而零售商会选择适中的比例.在双边谈判下,若不减排,生产商应得的收入比例等于其谈判权力;若减排,则该比例高于其谈判权力.特别地,若零售商拥有全部谈判权力,他仍会与生产商分享收益,这对双方都有利;而若生产商拥有全部的谈判权力,她会独占全部的销售收入.并且,与不共享收入相比,生产商总是能从谈判收入共享比例中受益,然而,零售商仅在生产商谈判权力较弱时才能从中受益.再者,消费者的低碳偏好或碳税都能刺激生产商减排,且两家企业都总能从减排中获益,而政府可用适度碳税刺激企业尽可能高地减排.最后,当且仅当生产商拥有完全的谈判权力时,收入共享契约才能完美协调供应链.  相似文献   

2.
针对政府对碳排放征税及消费者对低碳产品存在偏好,分别研究了随机需求下批发价契约及收益共享契约下生产商的碳减排决策问题,并比较了减排前后两种契约的最优参数.研究表明,收益共享契约能够协调不减排/减排下的供应链,并改进链上成员的收益;并且在两种契约下:都分别存在唯一的减排率使生产商/供应链整体收益最大,并且对批发价契约下生产商和零售商,及收益共享契约供应链整体,都分别存在一个使他们能从减排中获益的减排率上限.减排后,最优批发价的升降取决于生产成本的增加量,共享比例取值范围的变化取决于供应链的效率,且当消费者愿意为低碳产品多支付的价格比例高于单位生产成本的上升比例时,共享系数取值范围下降,反之,则上升.  相似文献   

3.
研究由单个碳减排供应商和下游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的减排及分享决策问题。研究对象为单周期且具有易逝品特性的低碳产品。在收益共享寄售契约下,供应商将决策低碳产品的产量和减排水平,零售商将决定给上游的分享比例。通过对供应链系统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的比较,得到分散决策下制造商的最优减排水平和产量及其与分享比例的关系;供应商减排驱动及零售商取得最优利润的分享比例的范围以及零售商需要协调分享比例与成本占有率间的关系以协调供应链使其达到集中决策下的最优值等结论。最后,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4.
程永伟  穆东 《系统管理学报》2016,(4):752-758,766
设计了碳税无返还、碳税返还消费者、碳税返还零售商及共同征税等4种供应链碳税模式,比较了4种碳税模式对供应链的定价、产能、利润、减排努力及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数值算例计算了最优的差别税率和统一税率。研究表明:1向制造商征税并降低零售商销售相关产品的"增值税"模式减排效果最佳,对经济的负作用最小;碳税返还消费者是一种"碳税无效"措施;2消费者低碳偏好的存在可使碳税率降低13.2%,中性碳税政策与低碳偏好的共同作用,能够形成潜在的减排-就业"双重红利效应";3统一税率适用于碳排放系数相近的产品区间,而随着碳排放系数跨度的增大,差别税率会更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由一个生产商和一个提供服务的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分别在生产商Stackelberg(MS)、纵向纳什(VN)、零售商Stackelberg(RS)三种渠道权力结构下,研究了零售商的公平偏好对博弈均衡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首先,服务水平在RS结构下总是最低。提高服务效率总是有利于生产商利润、系统整体利润或效用,在MS、RS结构下,同样有利于零售商利润或效用。但在VN结构下,若服务效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继续提升反而会损害零售商的利润或效用。其次,当零售商公平偏好时,对其来说渠道权力并不总是越多越好。若其对公平比例要求过高,则作为跟随者才能够获得最高的效用。最后,零售商公平偏好总是有损生产商的利润,且仅在MS下确定有利于自身效用。而在VN和RS下,若零售商对公平比例要求过高,则只会降低自己的效用。研究建议零售商不应同时追求更多的"公平"和更高的"权力"。文章末尾通过数值分析对模型结论进行了验证和说明。  相似文献   

6.
相乘型需求下VMI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Stackelberg收益共享机制及收益共享与返利机制来协调市场需求函数为(零售价格与不确定因素)相乘情形下的供应商管理库存(VMI).通过推理分析得出:Stackelberg收益共享机制在零售商收益共享比例等于其占供应链成本比例时能完美协调分散式VMI;而在零售商收益共享比例大于其占供应链成本比例时不能完美协调分散式VMI.收益共享与返利机制能完美协调分散式VMI,供应商和零售商收益比Stackel—berg收益共享机制中各自收益大,且按返还给供应商收益共享比例和零售商收益共享比例在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分配增加的供应链收益.  相似文献   

7.
研究由单个风险中性供应商和单个内生偏好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其中内生偏好零售商在出现损失时以指数衰减最快扭亏,类似于损失规避的零售商。通过建立收益共享契约,利用最大衰减函数理论进行建模,将零售商的内生偏好特征定量化,探讨分散化供应链中的最优订购问题,揭示损失规避特性以及收益共享契约参数对零售商最优订购量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内生偏好零售商的损失规避系数趋于零时相当于风险中性零售商,且当损失规避系数和批发价格增加时,零售商最优订购量相应减少;而收益共享系数增加时,最优订购量增加;且收益共享契约能使供应链达到协调状态并取得相关参数取值范围。通过算例对相关结论进行数值分析,结果显示其研究成果能够得到数值验证。  相似文献   

8.
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研究在碳限额交易政策下制造商主导的二级供应链中制造商的减排和零售商的低碳营销策略.利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构建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博弈支付矩阵,并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得到演化稳定策略,最后对二元均衡策略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是否会存在演化稳定策略与碳交易价格有关.影响演化稳定策略的因素有消费者碳减排量敏感系数,消费者营销努力敏感系数.随着碳减排量敏感系数和营销努力敏感系数的变化,会出现多种演化稳定策略.研究发现消费者碳减排量敏感系数和营销努力敏感系数低于某一阈值,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提高消费者环保意识来促使制造商和零售商朝着有利于减排的方向演化.但是当其高于这一阈值时,反而会适得其反.研究还发现当碳交易价格低于一定值时,系统存在唯一均衡策略,碳限额交易政策能有效地促进制造商向减排而零售商向低碳营销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双碳”目标,促进低碳产业发展,政府采取碳税、碳约束以及碳交易等碳减排政策推动企业低碳转型,而再制造为企业碳减排提供了有效途径.在知识产权保护下,授权再制造模式成为原始制造商增加收益并应对再制造品市场竞争冲击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授权再制造构建并对比分析三种碳减排政策下原始制造商和再制造商博弈模型,以探究政府碳减排政策对授权再制造供应链影响.研究主要得到:1)三种碳减排政策下,单位碳税额、碳排放上限值及碳交易价格是影响原始制造商和再制造商生产与定价决策的重要因素,原始制造商可以通过降低单位授权费用增加利润,但三种碳减排政策并不总是对再制造商有利;2)政府实施高税率的碳税政策、低限额的碳约束政策或者高碳定价的碳交易政策均能为再制造商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且再制造产品销售量还受消费者偏好与两种产品碳排量比值大小影响; 3)三种碳减排政策均能够降低供应链对环境的总影响,当单位碳税额与碳交易价格相比较小时,碳交易政策最利于环境保护且实现两种产品制造商双赢.  相似文献   

10.
供应链角度的碳减排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考虑消费者的低碳偏好对市场需求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种不同的契约模型,对供应链系统中制造商和零售商的联合减排机制及供应链利润协调问题开展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约束批发价格的成本分摊契约可以实现供应链利润的协调,并在一定条件下其减排效果最好;而批发价格契约和成本分摊契约不能实现供应链利润的协调,其中成本分摊契约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其产品的碳减排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11.
考虑零售商公平偏好的促销努力激励机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制造商主导的二层供应链框架下,考察零售商的公平偏好对于促销努力水平和供应链运作效率的影响,并设计一个基于Nash讨价还价博弈的收益共享契约作为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发现:1)在缺乏协调机制时,制造商可以通过降低批发价格,来维持零售商具有公平偏好的促销努力水平与公平中性时相等;2)零售商的公平偏好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效用水平,但会降低制造商和供应链整体的效用水平;3)合理的收益共享契约可以实现双方效用水平Pareto改进,改善供应链运作效率.最后用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收益共享契约作为协调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考虑两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面对具有低碳偏好的消费者,制造商主动实施减排研发、零售商分担制造商的研发成本,研究了研发成果溢出和消费者低碳偏好对制造商研发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研发溢出率很低和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很高时,如果零售商能适当补偿制造商,制造商会选择研发竞争;当研发溢出率很低和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特别高时,制造商会选择研发合作;当研发溢出率和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均较高时,如果制造商能分享零售商的部分利润,制造商会选择研发合作;当研发溢出率较高和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非常高时,无需任何利益分享契约,制造商会选择研发合作。  相似文献   

13.
研究考虑政府补贴与股权合作的低碳闭环供应链决策及协调问题.构建了集中式、分散式、政府补贴低碳产品以及零售商持股制造商碳减排投资情形下的四种决策模型,对比了不同情形下的最优决策及成员利润,分析了政府补贴及股权合作两种机制的协调效果.研究表明,两种协调机制均能消除零售商“搭便车”现象;当政府单位碳补贴小于一定阈值时,内部股权合作机制更优,且零售商按照合适比例持股,碳减排量、回收率和市场需求均能达到集中式水平,低碳闭环供应链实现部分协调;当政府单位碳补贴满足一定条件时,外部政府补贴机制更优,且当政府单位碳补贴达到一定阈值时,低碳闭环供应链实现完美协调.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收益共享机制对供应链纵向信息共享决策的影响。通过建立动态博弈模型,求解促进信息共享的收益共享契约的制定要素,以此来控制整个供应链的博弈态势,使下游零售商在竞争中更为主动地进行信息共享;首先在两个零售商均共享信息、只有一个共享信息以及均不共享信息3种情况下得出零售商的最优订货策略;在此基础上得出收益共享机制下的制造商最优批发价。通过比较3种情形下的供应链成员的期望收益发现:在产品具有互补性时,制造商通过设定一定的收益共享契约,在分享零售商一部分收入前提下,可降低批发价格,激励零售商进行信息共享;且互补效应会作用于零售商的最优收益共享率,使信息共享系统达到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收益共享机制对供应链纵向信息共享决策的影响。通过建立动态博弈模型,求解促进信息共享的收益共享契约的制定要素,以此来控制整个供应链的博弈态势,使下游零售商在竞争中更为主动地进行信息共享;首先在两个零售商均共享信息、只有一个共享信息以及均不共享信息3种情况下得出零售商的最优订货策略;在此基础上得出收益共享机制下的制造商最优批发价。通过比较3种情形下的供应链成员的期望收益发现:在产品具有互补性时,制造商通过设定一定的收益共享契约,在分享零售商一部分收入前提下,可降低批发价格,激励零售商进行信息共享;且互补效应会作用于零售商的最优收益共享率,使信息共享系统达到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16.
针对零售商主导供应链在碳交易和消费者低碳偏好下的减排合作决策问题,以供应商不减排投资分散决策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供应商减排投资的斯坦伯格博弈和垂直纳什博弈不合作模型及集中决策合作博弈模型.给出了供应商减排投资和选择垂直纳什博弈的条件,分析了零售价、减排量、需求和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变化.研究发现,供应商投资减排,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均增加且供应商利润在垂直纳什博弈均衡时比斯坦伯格博弈均衡时大,但斯坦伯格博弈和垂直纳什博弈均不能实现低碳供应链协调;特定条件下的垂直纳什博弈和集中决策的零售价格低于供应商不进行减排投资下的普通产品零售价格,即低碳并不一定高价.指出零售商具有选择与供应商进行投资减排合作的动力,从而构建了供应商和零售商共同决策批发价格的纳什讨价还价博弈模型来实现供应链减排合作与利润分配.最后,通过算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针对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的运作特征,将供应商公平偏好纳入研究视野,在将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Nash谈判解作为公平参照点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供应商和零售商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考察供应商公平偏好对供应链均衡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面对同样的收购价格,公平偏好将导致供应商生产质量水平降低;而为了激励供应商实现同样的生产质量水平,零售商将不得不提高收购价格。在供应商具有相对较小谈判权力的条件下,供应商的公平偏好将促使双方进行更为公平的交易,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用。  相似文献   

18.
构建由单供应商与单零售商分别提供延保服务的单供应链模型,识别供应链协调的可行性与收益共享合同的协调区间,揭示不同参与者提供延保服务对供应链系统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那方提供延保服务,收益共享合同都能协调供应链,当收益共享比例在一定区间时,供应链成员能实现帕累托改进,且不同参与者提供延保服务的供应链利润高低取决于延保服务成本与延保服务需求敏感系数.并进一步研究了产品需求敏感系数、延保服务需求敏感系数、延保服务成本及延保服务时长对收益分配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低碳环境下由两制造商和两零售商组成的竞争型供应链,分别对有无参考效应情形下制造商减排和零售商低碳宣传以及供应链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减排和低碳宣传竞争程度越高时,均衡减排和低碳宣传水平越高;制造商的减排量对顾客的参考点的影响比例越高,则其均衡减排水平越低;不同于简单的两级供应链,即使初始减排量和初始参考点的比例较高,制造商减排对参考点影响比例较大、顾客记忆偏向长期、需求参考效应敏感性较高的情形下参考效应仍将损伤供应链的累计贴现收益。  相似文献   

20.
收益共享协调机制下两阶段供应链提前期压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前期压缩可以使供应链柔性增大、库存成本减少和供应链收益增加.提前期压缩所增加收益的合理分配对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的维护和加强起着关键性作用.建立了基于收益共享协调机制下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在制造商投资柔性设备压缩订货提前期给零售商带来的额外效益在供应链上下游间分享的情形下,分析了提前期压缩和零售商库存管理的决策问题.研究发现:在收益共享协调方式下,零售商先行动公布收益分享比例激励制造商进行合理的订货提前期压缩,供应链整体及上下游的收益均要高于订货提前期压缩前;提前期压缩比例和收益共享比例与零售商的终端需求、订货批量等库存管理参数等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