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数字卫星电视接收系统链路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洪武 《山东科学》2003,16(1):39-42
本文主要阐述了保证高质量接收数字卫星电视节目需要考虑的关键技术——系统链路计算。详细介绍了链路计算的步骤、方法,并以济南地区接收110.5oE鑫诺一号数字卫星电视教育节目为例,计算所需的天线口径。  相似文献   

2.
对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性能和指标进行了分析和估算,为建设卫星地面接收站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并详细介绍了数字卫星电视节目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性能和指标进行了分析和估算,为建设卫星地面接收站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并详细介绍了数字卫星电视节目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4.
卫星电视的节目具有丰富性、时代性、新颖性等特点。本文介绍了数字卫星接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工作于C波段的数字卫星电视射频接收系统方案。该系统采用超外差式的结构。构造了接收杌的各个功能模块,并用ADS软件完成了接收链路的系统级仿真,为硬件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接收卫星电视节目时天馈系统的调整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收卫星电视节目时须对接收天线的几何位置及馈源进行调整,才能接收到要收的电视节目。本文主要介绍卫星接收天线的仰角、方位角的计算方法,以及接收双极性卫星电视节目时馈源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航天工业部第504研究所据市场需要,充分发挥军工技术优势,研制出一种可使电视用户直接接收到卫星电视节目的XRCF——40A型同轴波导馈源系统,日前获得国家专利。 随着卫星广播通讯事业的发展,我国卫星电视接收,将从过去的集体接收时代,逐步向个体接收时代转变,逐步告别过去各地区接收卫星电视节目,必须通过较大型的卫星电视接收站,再将收到的节目进行频率变换,功率放大后,通过电视台、差转或公用天线、闭路电视转到各用户。504所研制出的XRCF——40型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合影响卫星电视图像传输质量的主要因素的数学关系,应用作者研究的“卫星电视接收网的系统分析”软件成果,给出收看效果,接收仰角,优选接收系统,预测接收站的图像等级与取样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合影响卫星电视图像传输质量的主要因素的数学关系,应用作者研究的“卫星电视接收网的系统分析”软件成果,给出收看效果,接收仰角,优选接收系统,预测接收站的图像等级与取样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我国卫星电视传送的现状、规划,绘出了卫星电视接收部分的主要数据.  相似文献   

11.
数字卫星天线跟踪控制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引起卫星天线指向偏离卫星的原因,介绍了一种用AT89C51单片机实现的卫星天线跟踪控制器的控制原理,硬件电路结构及软件设计方法;简述了跟踪控制软件采用的步进算法和误差补偿技术,实现了对卫星天线的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12.
适合卫星图像的空间透视投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留成  叶建栲 《河南科学》1999,17(2):119-123
卫星图像都是沿卫星飞行方向而获取的切平面投影图像。本文以卫星飞行方向为纵轴建立地图坐标系,用矢量方法得到了卫星单张像片的连续构像方程正反解变换解析式,并进行了变形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介绍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的原理,通过 K U 波段卫星数字电视的实际接收规划,分析了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电平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当前广泛应用的卫星导航系统与天文学的关系,从卫星导航系统的时空基准、近地空间大气的监测、卫星的姿态控制等几方面简述天文学的应用.针对高校大地测量和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对天文学知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日本发射的测地卫星及广州,上海对它的观测,用本文计算卫星轨道的方法,发现该卫星的轨道比原计划要低得多,而其他轨道根数正常,并对其原因作了探讨,本文认为,该卫星的交光方式可以提高卫生的瞬时亮度,但宜缩小卫星的直径,以减少大气和光压摄动以卫星质心改正,提高激光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16.
华中区自然景观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陆地卫星影像对华中地区自然景观进行识别和划分,并编译研究了区自然景观类型图。  相似文献   

17.
分析影响华南各类路径热带风暴的云图特征及风暴大风、暴雨区分布与红外增强显示云图高亮度等级云型的关系,给出一个以云图为主的预报风暴路径的概念模式。  相似文献   

18.
遥感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制图科学的一次飞跃发展。遥感制图比常规制图有更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省时间,省人力。本文总结了遥感技术编制乌江流域1∶2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研究方法、工艺流程、成图效果及卫片的判读解释工作。对乌江流域土地利用地类量测出一组最新的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