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首先提出了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的媒介生态观层级说,指出城市在微观层面是作为媒介的环境而存在的;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东莞大众媒介受众的结构特点、媒介接触情况和媒介期待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新兴城市的受众特点及由此衍生的媒介环境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当代媒介生产地点都选择在城市,而且呈现出小城市向大城市、一般城市向省会城市、内地城市向沿海城市转移的趋势,甚至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已初步形成了密集的媒介城市带,从而形成媒介的地理集群和能量积聚,使城市成为信息的生成与传播中心、大众的消费与娱乐中心。媒介在地理上的集群具有磁吸、整合、优化、发散等功能,而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它的功能则必须坚持根植性、特色性、共生性、互动性和柔韧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3.
高校媒介对高校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供了平台,对于高校学风校风、学术氛围、人文素质的提高,乃至高校的全面发展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调查分析高校媒介功能、资源配置、内部管理、受众接受程度等现状,研究高校媒介资源优化的途径,使其传播功能发挥最大化优势,从而更加积极地作用于构建良好的高校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媒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媒介素养成为当代人一种重要的素养.本文在媒介道德失范成为社会舆论以及新闻传播学界关注的焦点的当下,在传统的加强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修养、进行新闻自律的效果并不明显的情况下,换一种思维――从受众方面来考察这个问题,提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训练受众的内在素质、培养和提升受众的传媒素养来抵御媒介的负面影响.结合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要求,提出媒介素养教育所包含的内容.以此来培养受众对传媒传递的信息的判断力、提高受众批判和监督媒介的能力,减少和避免媒介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借助受众舆论监督抵制愈演愈烈的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以平衡整个媒介生态,优化媒介环境,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媒介生态.  相似文献   

5.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考察农村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思辨、运用能力及媒介参与能力,进而对农民的媒介素养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农村受众接触媒介的模式欠理想;农村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思辩能力有待增强;农村受众获取信患的首选是人际传播渠道;新的认知需求未能在农村受众中有效产生;媒介传递的各种信息在农村受众的日常生活中能发挥作用的较多,在经济生产活动中较少。  相似文献   

6.
范立华  栾晓军 《甘肃科技》2006,22(12):240-242
通过研究电视媒介对于高校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传播特点、负面影响及原因,对媒介及媒介信息自身的原因与受众的因素等进行多方位的分析,探求如何最大程度上减少非主流的媒介信息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浅谈受众与大众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路兵 《甘肃科技》2003,19(3):37-39
文章对受众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通过对错误受众观的批驳,详细论述了受众与大众媒介之间的关系,摆明了作者的观点:“受从介大众媒介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而媒介对引导受众前进也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它们二者是相互作用,互为促进的”。另外还对受众需要进行了重点论述,对媒介如何满足受众需要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紧迫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许浩 《中州大学学报》2004,21(4):108-109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在一个被媒介包围的信息世界里,引进和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素质教育迫在眉睫的新课题.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旨在通过引导人们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欣赏和评析媒介产品、了解媒介的性质、学习信息传播技巧、了解受众与媒介的关系等内容,致力于将人们培养成在信息社会能够有效利用媒介、有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具备独立批判能力的高素质公民.  相似文献   

9.
范立华  栾晓军 《甘肃科技》2007,23(2):213-215
大众媒介正在通过各种渠道逐步动摇着学校教育的权威地位,向“大学人”及所传承的大学文化渗透,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因此,如何教育学生明智、理性地辩识媒介,尤其是把脱离了“家长把关人”的大学生们造就成为具有相当批判能力、能独立思考媒介信息的未来公民,亦显的至关重要。通过对媒介及媒介信息自身与受众等进行多方位的分析,提出了如何最大程度上消除非主流的媒介信息对大学生政治思想消极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能否创新媒介传播形式,做到"精准服务"成为媒体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大数据为分析受众的精准需求、个性化精准的传播内容提供支持。通过社会化媒体和社会网络平台吸引受众参与信息的制作与传播,分析受众需求的"相关性",从而对受众需求进行精准研究;通过多元化经营与合作等互动形式,重视基于互联网的数据库的建设,实现"精准服务"。  相似文献   

11.
公共艺术是城市建设中传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城市文化特色的基本要素。它对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的提升、对大众情感理念的传达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宁波传统文化的形态和风貌特征是“人居与水”的关系。这种“三江六岸”的格局形式到处记录着宁波城市发展的历史足迹。文章以城市雕塑为例.探讨宁波公共艺术的人文性,以反映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传承并创造新的城市文明。  相似文献   

12.
探索现阶段保持户县历史街区活力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拼贴城市"理论对户县历史街区空间肌理进行整合优化.结果表明,运用"拼贴城市"的技术手段,能够使户县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得到修复,地域特色得到传承,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得到协调与连续.在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过程中,运用"拼贴城市"理论和手段,对保护传统建筑形态、特色街巷和整合街区内的历史要素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然地理背景是一个城市得以发展的基础.基于城市发展所必需的自然地理要素,构建了城市发展的自然地理背景评价体系.利用均方差决策法,从自然地理背景角度,对山东省17个城市200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城市发展中受自然地理背景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沿海城市明显表现出在自然地理区位条件要素上的优势;自然环境状况在推动城市发展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但城市间差异不大;城市发展既依靠自然资源,一定程度上又受其在环境污染方面的影响;人居环境状况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土壤重金属与地理环境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城市土壤重金属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形成土壤重金属元素全量以及形态在城市不同功能区存在差异;自然地理因素如土壤矿物质组成、质地、pH、有机质以及成土环境往往是重金属积累的诱因,城市土壤在人为活动影响下,在土壤剖面上形成独特的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城市土壤重金属的类型、分布特点还受城市活动强度的影响形成特殊的时间平衡模型,城市化过程的快速发展往往会打破城市土壤重金属积累——迁移平衡。目前对于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城市地理环境之间因果关系的综合研究,特别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承载力方面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通过自然地理环境的承载力阈值来调节人为活动强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敦煌城市文化的发生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土著民族社会结构的影响,军事功能是城市文化原始形态的精神基因.其后的嬗变过程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在城市功能层面上,敦煌城市从最初的单一军事功能发展到以商业贸易功能为主的区域性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二、在城市发展逻辑环节层面上,敦煌城市文化完成了从城市到都市、从区域中心城市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升级”,并由此引发了城市文化形态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依据地理学区域思想,从全国、东南沿海、山东省三种不同尺度的区域对青岛市的城市竞争力进行了评估.指出了目前由于城市规模小、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局限,青岛市只能作为山东省内的核心城市.但是青岛市在外向型经济、港口经济、海洋经济、旅游经济等方面具有的优势,使青岛市具有成长为更大地域范围核心城市的潜在竞争力.最后提出提升青岛市城市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区域地理鲜明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区域地理差异比较策略让学生在遇到需要解释的地理现象和问题时,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详细的路径,借鉴已掌握的区域地理特征和区域的地理要素进行比较,帮助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知识的灵活应用。以北京版初中地理第七章第一节"日本"为例,策略运用路径可以为:明确比较的地理区域,确定比较的地理因素,搜集定性或定量的地理区域资料,进行地理区域差异的比较,得出区域差异比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理课程是贯串于基础教育与高校地理专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承担着地理国情教育的重任。因此,系统建设该课程不仅是国家的需求,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全国高校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自1995年以来,通过多所高校联合攻关,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从多媒体和多尺度两个视角,构建了中国地理课程六个系统工程,分别是中国地理系列教参(教科书、光盘)、《中国地理图集》、中国地理课程网站、中国地理网上课堂、《中国省市区地理》丛书、《中美地理比较》。这些工程将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延伸和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9.
欧洲在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早期城市政府家长式的统治致使女性在城市中处于不利地位。人们不仅在观念上认为男女两性应分属于不同的空间,而且通过多种形式来强化这一观念。欧洲城市空间的这种性别化特征无论从地理概念上还是从其代表的社会权力而言,都具有文化建构的含义,它加深了两性关系的不平等。这表明,在迈向近代化的进程中,真正实现两性关系的平等和妇女的解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集约型三维立体化城市模式是化解城市生存空间短缺、城市要素立体化与城市基面平面化矛盾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城市立体化主要是指城市基面的立体化.城市综合效益优先的原则、城市要素开放的原则、城市要素整合的原则、城市环境宜人的原则是立体城市设计实施当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立体城市机制能够发挥效能的保障.城市地域功能系统整合型、城市历史与环境保护型、城市综合体利用型、城市形态景观环境利用型是城市立体化功能目标的几种主要类型.城市的立体化是城市模式发展的重要趋向之一,立体思维方式将逐渐渗入城市设计的理论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