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Cr(VI)对(Sn,Ba,La)5·(PO4)3Cl·Eu纳米颗粒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用琼脂溶液来固定分散(Sn,Ba,La)5·(PO4)3Cl·Eu纳米颗粒并用于测定水中微量Cr(VI)的荧光分析新方法.研究表明:Cr(Ⅵ)离子对固定于琼脂溶液中的(Sn,Ba,La)5·(PO4)5Cl·Eu纳米颗粒有荧光猝灭作用.在pH=9.0的条件下,测定的荧光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71nm和447nm,测定Cr(VI)浓度的线性范围为4.0×10^-6mol/L^-1.4×10^-4mol/L,检测限为2.99×10^-6mol/L,回收率为98.9%~103.0%.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选择性,一些常见金属离子不干扰测定.应用于环境水中Cr(VI)离子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基于铬(VI)对荧光试剂头孢拉定(CEFC)的荧光熄灭,建立了测定铬(VI)的荧光分析方法.在pH=3.0的盐酸介质中,最大激发与发射波长分别350nm和431nm及CEPC加入量为0.400g/L等条件下,相对荧光强度F护与铬(VI)的浓度lg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铬(VI)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0×10^-6-4.0×10^-4mol/L,检出限为8.3×10^-7-mol/L,常见的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此分析方法可用于环境水样中铬(VI)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聚乙烯吡咯烷酮-镱(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UV-vis光谱法,在pH=7.00环境中用摩尔比法确定了鲱鱼精DNA与镱(Yb)的结合比nDNA:nYb=1:3,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7.52×10^3L·mol^-1·cm^-1,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鲱鱼精DNA-镱(Ⅲ)配合物(DNA(Yb)3)的结合比nPVP:nDNA(Yb)3=4: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2.68×10^5·mol^-1·cm^-1。用双倒数法求得结合常数K^θ12℃=0.965×10^2L·mol^-1和K^θ22℃=0.218×10^2L·mol^-1,△H^θ,22℃=-1.04×10^5J·mol^-1,△rS^θm22℃=-3.27×10^2J·mol^-1·K^-1,△rG^θm22℃=-0.76×10^4J·mol^-1,该过程为焓驱动。确定了PVP—Yb(Ⅲ)与hsDNA之间为沟区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4.
多环芳烃(PAHs)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其有增溶增敏作用。建立了吐温-80(TW-80)胶束增敏水中溶解态蒽(ANT)的直接荧光分析方法。所建立方法测定蒽的线性范围为1.6833×10^-8~1.29×10^-6mol/L,检出限为1.07×10^-8moil/L。该方法灵敏,应用于自来水样、江水样、湖水样的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江水中回收率为94.6%-109.5%,湖水中回收率为90.5%~106.9%,自来水中回收率为86.9%~111.7%。为预测和治理水污染提供了一种灵敏、快速且简便的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5.
在pH7.4的Tris—HCl介质中,以盐酸小檗碱为荧光探针,研究了利福平与鲑鱼精DNA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荧光光谱、吸收光谱、热变性等手段对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作用方式为嵌入方式.求得结合常数为1.08×10^4L·mol^-1,结合位点数为4.53.  相似文献   

6.
酒石酸美托洛尔与Eu^3+形成的配合物对KMnO4-Na2SO3化学发光反应具有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酒石酸美托洛尔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该方法测定酒石酸美托洛尔的线性范围为5.0×10^-7 - 1.0×10^-5g/mL,检出限为1×10^-7g/mL.对浓度为1.0×10^-6g/mL酒石酸美托洛尔溶液连续11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该方法已用于血浆和尿液中酒石酸美托洛尔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运用吸光度比值-导数光谱同时测定Hg^2+和Pb^2+的新方法.在0.08 mol/L的磷酸介质及聚乙烯醇存在下,Hg^2+和Pb^2+均可与I-及罗丹明B形成离子缔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610 nm和615 nm,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6.1×10^5和2.3×10^5.汞和铅的浓度分别在0.1-1.6μg/mL和0.6-2.2μg/mL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其检测限分别为0.08及0.55μg/mL.此方法可应用于环境水样中Hg^2+和Pb^2+的同时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在气体样品池条件下,研究了Rb(5Pi)+Ne碰撞能量转移过程。将调频半导体激光器的波长稍微调离共振线,用激光激发光学薄的Rh蒸汽和低密度Ne的混合系统,激发态RbNe(E)通过解离或碰撞转移产生出Rb5P态。在不同的Ne气压下,测量直接荧光5P1/2→5Si/2和5P3/2→5S1/2转移荧光,由谱线的峰值强度比给出Rb5Pj态布居的相对大小,利用速率方程和最小二乘法得到碰撞转移截面和碰撞转移速率系数。实验结果表明,Rb5Pj精细结构碰撞转移截面是8.33×10^-18cm^2(当压强P〉133Pa)和5.94×10^-17cm^2(当压强P〈133Pa),相应的转移速率系数是5.53×10^—13cm^3/s和3.94×10^12cm^3/s。最后分析了转移截面随压强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用多吡啶配体L(L=4′-苯基-2,2′:6′,2″-三吡啶)合成了两个镍配合物[Ni(L)2](NO3)2(1)和[Ni(L)2]Cl2·10H2O(2),其单晶结构均属于三斜晶系.中心镍离子与两个配体上的六个氮原子配位构成变形八面体结构.配合物2中由Cl2A…O6A…O5A… Cl2B…O6B…O5B构成的六员氢键环呈椅式构象.用电子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它们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DNA的加入,电子光谱的最大吸收峰明显红移(14nm)并伴随有减色效应;同时配合物也能较大程度淬灭EB—DNA复合物的荧光,表观键合常数疋,,分别为1.34×10^6和1.27×10^6mol^-1L.结果表明,两配合物均以较强的插入方式与DNA作用.  相似文献   

10.
铜离子在聚L-谷氨酸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L-谷氨酸修饰玻碳电极,研究了铜离子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检测铜离子的方法.在pH值为6.86的混合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铜离子的阳极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10-7~1×10-3mol L范围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5,检出限为0.1 nmol L.实验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制作简便,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可望用于铜离子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