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陕西省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陕西省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其中最为发育的是滑坡、崩塌、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通过对陕西省环境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及危害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以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和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正什么叫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灾害有哪些类型?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截至2020年末,共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478处,共威胁5.58万人,威胁财产20.3亿元。在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中,  相似文献   

3.
开阳金中磷矿区被称为地质灾害博物馆,区内地质灾害灾种齐全,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广泛分布。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金中镇磷矿区地质灾害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区内地质灾害进行了分区评价。  相似文献   

4.
贺江洪 《科技资讯》2012,(8):117-118
本文介绍了拟建工程场地所在区域地质背景资料以及马城铁矿的基本情况,结合相关资料及规范确定评估范围为矿界范围与矿业活动所影响到的范围,确定评估精度级别为一级。现状条件下,矿区及周边地质灾害不发育,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矿山采用充填采矿法开采,预计将来矿区地质灾害主要为采矿诱发地表变形造成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本次仅对矿山采空塌陷地质灾害进行预测评估,其中地表残余沉陷变形采用概率积分法进行预测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了充填法管理顶板时的最大下沉值,预测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地质灾害影响程度为较严重;综合分析认为,建设工程除占用土地外不会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建设工程场地适宜性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兰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肩负着经济建设和战略转移的重任,同时兰州又是在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城市之一。结合近几年调查,兰州市主要的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崩塌、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等。其中其中滑坡265处,占23.00%;泥石流225处,占19.00%;崩塌131处,占11.00%;不稳定斜坡534处,占46.00%,地面塌陷11处,占1.00%;地裂缝(群)1处,占0.00%。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具有:普遍性和不均匀性特征、反复性、群发性、突发性、周期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山西省煤炭资源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总结了煤矿开采对山西省地质环境的影响,并将其划分为四个方面:煤矿开采对矿区地表稳定、水资源、土地资源和采场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矿区地面裂缝、地面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煤层自燃;地下水疏干,地表水污染及漏失;矿区荒漠化;矿井突水、瓦斯爆炸等.最后介绍了各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以及山西省煤矿治理工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矿业为澄城县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也带来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本文简述了澄城县矿山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分析了澄城县矿山开发地质灾害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防治澄城县矿山地质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武宁东坪矿区地质环境背景和现状调查,分析矿区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发现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滑坡型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以及地下水均衡系统破坏以及对土地的侵占和破坏.提出主要防治对策有:修筑拦挡坝和截水沟等防治滑坡型泥石流;加强采场和采空区地压控制和管理,防治地裂缝、地面塌陷以及地下水均衡系统破坏;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9.
孙婷 《贵州科学》2012,30(5):90-93
论述了贵州省矿山地质灾害普遍存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矿坑突水等灾种,分析了产生这些环境地质问题的原因和危害,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引发了四大矿山环境问题,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建议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降水原因造成的舟曲县地质灾害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舟曲县山高坡陡,水流湍急,在夏秋汛期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中,雨水是一个关键性的诱因。充分认识降水诱发的地质灾害原因及其特点,对舟曲县科学防治地质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滑坡、泥石流为重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进行采空区地面塌陷灾害防治,通过运用概率积分法对采空塌陷区地面残余变形进行科学预测,结合建设工程自身对地基变形要求,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定量评价方法研究,并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可以有效解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过于保守和地质灾害过度治理的问题,同时可合理缩短建设工期,大幅降低工程造价,使采空地面塌陷区的土地作为建设用地得到高效利用。经过大量工程实践,地质灾害危险性得到有效控制,工程自身安全和使用功能得到可靠保障,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可见该方法切实可行,对采空地面塌陷区的土地利用和工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西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量充沛,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分布广,加上人类社会活动加剧,地质环境较为恶劣,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广西地质灾害具有活动频繁、分布广泛、群发性强、危害严重等特点。广西主要地质灾害有水土流失、膨胀土地质灾害、河岸崩塌、地面塌陷、水土污染、滑坡、泥石流、海水入侵、山区石漠化等。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及危害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引发环境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贵州采煤塌陷引发的地质灾害及塌陷区的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省因采煤塌陷引发的矿山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其发育程度和影响程度在不同采煤塌陷区差异较大。采煤塌陷区可划分为六盘水复合型塌陷区、贵-毕中度塌陷区及黔东轻微塌陷区等三种类型。其中,第一种类型煤矿采空区地表沉陷变形最明显,易引发次生地质灾害,危害性最大;第二种类型采空区地表沉陷变形较明显,引发次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较前者小;第三种类型采空区地表沉陷变形不明显,塌陷危害较小。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地堑和地垒构造对采煤沉陷的影响,建立了仅地质构造形式不同即地堑和地垒,而含煤岩系地层结构及其力学性质完全相同的两个采煤沉陷模型,然后采用东北大学岩石破裂与失稳分析系统RFPA对这两个模型分别进行开采条件相同的数值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开采强度下,地堑构造形式下的地表下沉幅度小,形成连续的弯曲下沉,但下沉盆地范围较大,采煤沉陷相对较弱,因此,地堑构造具有较强的抗扰动能力;地垒构造形式下的地表下沉幅度较大,易于形成不连续变形如槽型塌陷等,而下沉盆地范围较小,开采时较容易引起地表环境的损害,因此,地垒构造抗扰动能力较弱.图4,表3,参11.  相似文献   

15.
昆明盆地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近年来昆明盆地地下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主潮期,地下热水开采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但由于缺乏正确认识和科学管理,地下热水的长期无序过量开采,引发了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它生态环境效应,文章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从研究地下热水资源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出发,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昆明盆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大量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主要研究了武隆县地质灾害的特点、成因及防治对策.武隆县地质灾害点多,分布面广,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危岩是武隆县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岩石地层的软硬相间、坡体结构的不稳定、山地地形和有效临空面的发育以及暴雨和人为活动的诱发是武隆县地质灾害多发的主要成因.在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方面,其措施主要有编制灾害预测报告、加强监测、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执法检查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沿海城市地质环境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和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沿海城市的地质环境遭到破坏,引起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东部沿海城市面临的主要地质环境灾害一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地下水污染和城市地震的现状并给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云南大关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等,其中以滑坡和崩塌为主.调查与数据统计表明,滑坡多发生在第四系成因的松散土体中;崩塌多发生在碎屑岩、碳酸盐岩构成且地质构造发育的陡坎、陡崖部位;大气降雨是形成地质灾害的重要诱发因素,多雨年份和每年的雨季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季节;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诱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研究环泉州湾地质灾害环境特征及地质灾害种类,发现该区存在地震、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水土流失、土体污染、海岸侵蚀、海湾淤积、海水入侵、海啸10大地质灾害,研究了地质灾害与城乡规划的关系,发现这些地质灾害对该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得到了地震灾害预测图、海水倒灌的波及范围及地质灾害分布图,最后提出环泉州湾面临的环境地质问题及相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