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孟浩然诗作剖析他生逢“开元盛世”而“隐居”的主要原因、目的和其内心矛盾,以说明他并不是什么“高人”、“雅士”。  相似文献   

2.
一、“四有”精神永放光芒 在“八五”期间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确实很快,进步迅速,世界瞩目。今天除了台湾问题没有解决外,大陆是统一的,这个统一局面是历史上少见的,从历史上看,我们现在真是一个盛世;这是几百年里很少的,我们亲眼看到这个盛世并在其中工作生活,实在是非常幸运的,这是我们应当欢欣鼓舞的事。我国西汉时代,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是一个盛世,虽不能和今天相比,但那时应该也是一个盛世,可贾谊上书汉文帝时却“叹息”、“痛哭”,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眼光看得远,看到盛世之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重视、不解决,汉朝就有危险了,所以他“叹息”、“痛哭”。现在我们也是盛世,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前进中还有不少问题,首先是文化问题、道德问题、理想问题和纪律问题。封建时期出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从孔子到孙中山有很多东西要继承发扬光大,如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今天还是要发扬光大的。封建时期好的东西要吸收,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应该发扬,但劣性的东西和不好的东西也不能拖着不放,比方说苏州有个地名叫“浒墅关”为什么要念成“浒(xǔ)墅  相似文献   

3.
“尽染盛世彩虹”。这是“盛虹印染”的一句广告语。但这也是盛虹印染企业精神和发展理念的形象写照。“尽染盛世彩虹”,同时映照出盛虹集团董事长缪汉根的理想追求和宽广胸怀。  相似文献   

4.
有经验的画家,写春总是只画柳丝数根;写秋只是落叶几片。诗画同源,文画同理,撰文作诗也需如此。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末两句是:“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句的画外音:孤帆虽已消失,故人虽已远去,但诗人和故人之间的友情却似远处的碧空和江水融为一体。虽然这首诗表面上并没提及“友情”,但字里行间已经洋溢着  相似文献   

5.
西汉武帝时,是北击匈奴,南征南越,频频用兵,武功赫赫的“盛世”时期。朝廷内外歌舞升平,议者无不美之。而正是在这一片“盛世”的颂扬中,中大夫徐乐透过“盛世”的表象察隐观变,上书呼吁最高统治者要重视秦亡的历史教训,一字千钧地写下了“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这一石破天惊的警世名言。  相似文献   

6.
罗素和康德是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两位哲人,虽然相距一个多世纪,但在他们的哲学中却有一个共同的课题——知识构造理论,以及大致相同的知识构造模式——“经验+逻辑”。本人认为,这是研究现代“科学主义”者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为了研究人类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特殊的“指代不明”的群体,在30年代日本向中国武装移民时形成,后成为日本战后的“弃儿”,善良的普通中国人将他们养大成人。现在他们多已近古稀,却在日本难以养老……  相似文献   

8.
青年时期的刘勰曾入定林寺依僧祜十余年,原因何在,现众说纷纭。代表性观点有“家贫说”和“信佛说”,也有学者认为刘勰入寺是欲借僧祜的关系结识权贵以求仕进。但这些说法都遭人质疑。结合《文心雕龙》表现的思想和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来看,刘勰入寺的主要目的,应是借寺庙良好的环境,积累才学以求仕进,并留名后世。  相似文献   

9.
寿命反比式     
汪玉华 《科技潮》2001,(11):84-84
腰带越长寿命越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腹便便者越来越多,尤其是人到中年之后,常受大腹便便之累。尽管有人称之为“福态”、“发福”,其实这不是什么好现象。瑞典医学专家对腰围与寿命的关系进了20年的观察和研究,他们认为,不论男女,腰围的粗细和寿命长短之间有直接关系。他们分别对85名男子和1462名妇女,进行了跟踪观察和研究,将全部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后发现,50岁左右的男子如果身体较瘦,但却腰较粗者,他们其中的29%的人活不到70岁。但是,他们之中身体较胖,但腰围却比较细的人,却有95%的人可活到70岁以上。至于他们之中腰围和  相似文献   

10.
苗丽 《科技信息》2011,(5):414-414
“康乾盛世”,在现代人们的眼里,经过很多媒体的传播以及一些专家的宣传介绍,都把它看做是一个繁荣而发展的时期。但事实上,所谓的“康乾盛世”,其实是一个带悲剧色彩的时代。如果把“康乾盛世”和三代以降号称盛世的其他各个时期相比较,就会发现,无论是在繁荣的质上还是量上,它都远远逊色于前代。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博览》2013,(21):10-10
有“土豪”朋友合理划算。跨国公司很清楚这一点。 在中国的新浪微博上,他们被提及超过5600万次,人人想做他们的朋友,但没人喜欢他们。他们似乎无所不在,挥金如土;但他们难觅行踪,回避媒体。他们对奢华的热衷成为全球奢侈品行业的支柱,倒门也因品位差而遭鄙视、嘲笑和抨击。他们就是“土豪”——“土”意味着土气或粗野,“豪”意味着显赫、华丽。  相似文献   

12.
日本深陷在“事变”的泥淖中两年多了,有些饱受了日方招待的外国观光客在回来时却欣然对人说:“奇怪得很,东京没有战时色。”也许他们在银座或新宿的西洋料理店里还有香肠、炸猪排可供饱啖,是他们所举的许多例证中之一吧?如果有人告诉他们知道,他们所吃的香喷喷的香肠、黄澄澄的猪排,说不定是死狗肉做的,他们定不相信。不幸的,这倒是很可能的事,因为八月四日的读卖新闻、同月十三日的路透电,明明白白的有这样的报道,以老实著称的路透社这回也破例地夹杂一些俏皮话写道:“日本警察侦查的结果,在过去十二个月内,售卖去五万多磅的狗肉、死猪肉…  相似文献   

13.
刘沛芳 《大自然》2011,(4):61-6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我在七八岁时就读过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这首《春晓》,但当时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诗,读诗的感觉如同唱山歌一样,也不知晓诗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康健 《科技智囊》2006,(12):66-67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共同成就了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这三个皇帝性情不同,面对的社会情景不同,治国方针也不尽相同,但在一点上高度趋同,这就是对人才的重视以及高超的管人之道,后人将之概括为“以智辨人、以才取人、以能用人。”  相似文献   

15.
在自诩为“自由世界”、特别是在金元王国里,有一件很使学者、专家之类的人物大伤脑筋的事:自杀的人为什么这样多?他们为什么要自杀?以美国来说,1955年共发生了7,840件杀人案,自杀的却有16,200件。美国官方承认,那些因道德或宗教原因自杀的还不在内。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情形也差不多,只不过规模没有美国的大罢了。为什么在这个处处“自由”、事事“民主”的花花世界中,还有这样多的人不愿活下去呢?资产阶级的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谜”。  相似文献   

16.
历来人们大多认为孟浩然的归隐源于仕途上的挫折和政治的毫无出路,这一看法有些一厢情愿,忽略了对孟浩然自身兴趣的关注。虽然有关孟浩然的史料相当稀少,但从现存他的诗歌中,我们还是能够发现他对山水的爱好是由衷的。这决定了他交游的对象、他诗歌创作的题材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宋代理学家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而在文学史上却一直是备受嘲弄的角色。他们重道轻文,以诗文为雕虫小技,不仅自己摒弃不为,而且认为文人是玩物丧志。自甘堕落.他们看不起文人,文人也看不起他们,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要说他们“对于词恨之入骨”,或“用种种手段压迫词”,则近乎莫须有的冤案。宋代理学家谈诗论文的很多,而对于词却很少涉及。即使是他们高傲得连眼珠也不屑转过去,也不能据此说他们如何地反对与压制。所谓“种种手段”,其实近乎捕风捉影。但由于这些说法出于一些词专家之口,故而影响甚广。大学讲坛上讲到宋词的发展,往往以此为宋代理学家的一大罪状,因此有分剖辨明的必要。 一、理学家扼杀词的罪状种种,完全是出于附会  相似文献   

18.
选题的道具     
鄙人是教新闻采访的,但近来却常常粗鲁地拒绝采访。为什么?因为我发现自己成了“选题的道具”。 这么说吧,以前,对报刊而言,我是自由撰稿人;我写什么,编辑(他们多半都是我的朋友了)发什么。但现在,情况慢慢地发生了变化:他们对我主动送去的稿子已经不做久旱逢雨状,他们更需要我根据他们策划的选题来回答提问,由他们整理成文。 比如“你对王朔枪挑金庸有什么看法?” “请谈谈你在各个阶段的同桌。” “你对时尚怎样理解?”或“请预测一下即将到来的阅读时尚?”  相似文献   

19.
临近“十一”,丹东市的王晓峰、苏州市的张毅,以及前卓越网创始人陈年都有点紧张。这几个人尽管年龄迥异,但相同的是,目前他们都在从事“网游代练”这个所谓的灰色产业。王晓峰在丹东拥有20人左右的代练工作室,张毅则是一个网练交易平台的资深站长,陈年虽然初来乍到,但他创业的“我有网”却号称是这个行业中“最有钱的公司”,而他自己在中关村也鼎鼎有名。然而,从10月1日开始,一个由政府颁布的标准将进入实施阶段。这与他们的未来事业生死攸关。  相似文献   

20.
要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业中,人尽其才,多做贡献,就得了解他们。知其心,明其志,清楚其所长。 古人云:“士为知已者死”。我认为把这“死”字换成“用”字,道理也是一样的。你了解他,重视他,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他,处处把他看作知心朋友,人非草木,岂能无情?他怎能不把自己的光和热,自己的知识和才智,无私地贡献出来呢?我们看到许多科技工作者,虽然还不是共产党员,但他们却在专业上不辞辛劳地积极工作,因为他们把党引为自己的“知已”,把党交给的工作看成是在为振兴中华,繁荣祖国添砖加瓦,从而为党奋斗不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