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的高产和抗倒伏是相互制约的。文章利用力学原理建立力学模型,从而推倒出小麦茎秆在无风情况下的临界穗重和有风情况下小麦茎秆的临界风力、穗重、茎秆长度和弹性模量的关系。为育种专家在不同地区培育不同形态、不同产量的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杂交小麦应用研究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杂交小麦的应用研究最终产品是出杂交种;有的认为出中间材料是变相的常规育种,是不务正业;有的认为杂交小麦是杂交小麦应用研究的一部分,还应包括核质杂种和异质品种等。对于上述不同看法,谁是谁非,应该弄清楚,避免或防止不必要的争论和相互之间的误解,使研究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前进。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西北农大农学系杨  相似文献   

3.
陈兵 《科技潮》2010,(7):43-43
近日,一场汇聚国内顶尖专家与各地种子经销商的小麦观摩会在通州永乐店镇举办。五颜六色的小麦以及还处于试种阶段的杂交小麦,让观摩者大饱眼福。  相似文献   

4.
《安徽科技》2011,(z1):52-55
淮北地区是我国北纬33°小麦产业带的重要部分,安徽省小麦主产区,近年淮北地区旱茬小麦面积保持在2100万亩左右.该区生态条件适宜,旱作茬口,产量较高,是安徽省小麦主攻高产和优质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起,安徽省提出小麦主攻淮北,自那时起,该区小麦高产技术推广工作基础较好,各类高产攻关活动活跃.“十一五”时期全省小麦纳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组织“淮北地区旱作茬小麦丰产优质技术集成与示范”任务,由涡阳、蒙城、太和和灵璧4县人民政府承担,所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科技局实施,并由“淮北地区旱作茬小麦超高产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研究组专家负责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章自高  高令杰 《河南科学》1992,10(3):287-290
本试验研究了TB-2复合小麦激素、ABT-4增产灵、IAA、NAA等不同植物激素对小麦幼苗根系性状及生理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其综合效应大小依次为TB-2复合小麦激素>ABT-4增产灵>IAA>NAA.TB-2复合小麦激素能明显地促进小麦幼苗根系发达,改善其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我国小麦生产应对入世的主要策略是:依靠先进栽培技术,提高小麦生产效益;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积极发展商品生产,认真搞好深层加工;搞好产销衔接工作,扩大小麦市场销售;科研推广通力合作,提高生产科技含量;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7.
《银川科技》2009,(4):14-16
永宁县小麦育种繁殖所组建于1991年。多年来,在区市科技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永宁县委、政策的在正确领导下,在全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裘志新研究员的带领下,我所全体科技人员始终保持勤奋务实、昂扬向上的精神,扎根基层,兢兢业业,开拓创新,把搞好科学研究、早出快出科技成果作为本所的生命线,把选育繁育和示范推广优良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小麦产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仝文伟  查菲娜  王其英  尹文海  魏娜 《河南科学》2009,27(12):1546-1549
为探明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小麦产量的影响,利用1951—2005河南省气候资料和小麦产量资料,对小麦产量和小麦生育期内气候值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将气候值与小麦产量值分别做相关和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生育期内日照时数呈逐渐减少趋势,而积温则逐渐增高,降水变化不明显;小麦生育前期气候变化较缓,后期气候变化较快,小麦产量波动与气候变化有较大一致性;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积温的影响,日照时数和降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则不明显;日照时数和积温与小麦产量一定程度内呈正相关,而降水量与小麦产量则基本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正>利用~(14)CO_2作为示踪剂,研究7年生杨树与小麦间作时小麦的光合特性。随着林粮间作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变,间作小麦与大田小麦净光合效率差异增大,如灌浆期的间作小麦~(14)CO_2含量明显地低于同期大田小麦。小麦幼苗期喂饲~(14)CO_230分钟,植株内示踪碳至少可保持7周,而间作小麦~(14)CO_2含量大于大田小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培育普遍小麦多倍体、黑麦草多倍体的方法;普遍小麦多倍体和黑麦草多倍体的特征;黑麦草多倍体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金荣 《科技资讯》2010,(9):137-137,139
小麦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粮食作物,地球上大约有一半的人食用小麦,我国年产小麦1.1亿吨左右,为全世界第一,在我国相当数量的小麦都被加工成食品工业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其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得不到有效利用。本文介绍了以小麦为原料提取小麦淀粉和谷朊粉的技术方法与设备、以及以小麦淀粉为原料生产小麦变性淀粉及其衍生物的方法和谷朊粉的改性产品的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安徽科技》2011,(Z1):19-21
一、课题实施背景安徽位于我国北纬33度附近的小麦生产潜力区,小麦种植面积已达3600余万亩,小麦是安徽第一大作物,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4位.小麦生产在淮北乃至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在各项鼓励发展粮食生产政策的推动下,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安徽省小麦生产发展较快.2010年全省小麦单产达到340公斤/亩,比全国平均单产高18.6公斤/亩.然而,安徽省小麦生产与邻近的河南、山东等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小麦生产稳定性差,尤其是高产田块年际波动大.究其原因,除了受南北过渡性气候影响外,品种的选用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严重滞后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随着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加剧,未来安徽将是我国小麦增产潜力较大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粮食安全中承担更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当前小麦研究的国际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当前国际上小麦研究的几个热点,包括小麦产量潜力的研究、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气候变化与小麦生产、小麦抗非生物胁迫、小麦微量营养和小麦综合管理。分析表明,未来产量的提高应主要依靠生物产量的增长,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维持或增加收获指数;小麦种质资源丰富,含大量优异基因,可用于提高植株抗性和改善品质;全球变暖会威胁粮食安全,需提高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小麦耐逆机能,除重视利用一般的生理机制外,需要更加突出地重视利用贮藏物质运转、持绿性、非叶光合机能、根系构型等重要性状;提高籽粒微量营养素含量可通过施肥、常规育种和转基因技术实现;实施小麦综合管理可克服小麦生产中的多个限制因子,通过发挥技术和要素的互作协同效应,实现小麦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对小麦幼苗叶片H2O2产生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耐盐性不同的两个小麦品系89122和9614为材料,研究了NaCl处理对其幼苗叶片H2O2、MDA及SOD、CAT和APX等生理指标的影响.NaCl处理后89122和9614小麦幼苗叶片中H2O2的含量都增加.检测MDA含量显示:150 mmol.L-1NaCl处理12 h和24 h,89122小麦叶片MDA含量变化不明显,处理48 h MDA含量与对照比增加约为30%;同样,NaCl处理使9614幼苗叶片内MDA含量增加.150 mmol.L-1NaCl处理后89122小麦叶片SOD活性增加;而9614小麦叶片SOD的活性与对照比变化不明显.盐处理的早期89122小麦叶片的CAT活性变化不明显,处理48 h后活性比对照增加约20%;而盐处理使9614小麦的CAT活性明显下降.150 mmol.L-1NaCl处理12,24,48 h使89122叶片APX活性分别增加为对照的135%、133%和119%,而9614小麦叶片中APX活性分别降为对照的73%、70%和71%.实验结果表明:NaCl处理使89122和9614小麦叶片中H2O2、MAD含量增加,但89122小麦增加的幅度明显小于9614小麦.此外,盐胁迫使89122小麦叶片的SOD、CAT和APX活性增加;但9614小麦SOD活性变化不明显,而CAT和APX活性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小麦品种改良趋势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十分重要,品种改良是最主要的科技因素。面对种植面积下降、水资源短缺、化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小麦品种改良的对策是培育节水、省肥、高产的超级小麦新品种,通过合理的品种推广方式,良种良法结合,实现大面积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6.
<正>小麦叶龄模式是江苏农学院经多年研究,提出的一种模式栽培理论.目前在我国黄淮平原各小麦产区应用较为普遍,我区应用较少.笔者有幸于1993年12月参加了农业部委托江苏农学院举办的第三期《全国农垦“三高”农业新技术研究班》,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小麦叶龄模式及在江苏小麦生产应用配套技术.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及资料收集,感到引入该模式理论将极有助于充实和完善垦区小麦模式栽培技术.1 什么是小麦叶龄模式小麦叶龄是指小麦主茎生出的可见叶的叶片数.小麦播种后.通过根、茎、叶、穗、籽粒等器官的逐步建  相似文献   

17.
盐胁迫对两种小麦叶片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抗性不同的两种小麦89122和9614为实验材料,研究了NaCl处理对小麦叶片蛋白质质量分数及结构的影响.与对照比,150 mmol/L和300 mmol/L的NaCl处理抑制89122和9614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芽的生长,此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但相同浓度的处理对89122产生的抑制效应明显弱亍对9614小麦的抑制效应;NaCl处理使89122小麦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增加,却使9614小麦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减少;此外,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NaCl处理使两种小麦幼苗叶片蛋白的C=O键和C-N键都受不同程度的扰动.  相似文献   

18.
“T808”恢复系具有两个特殊的基因,一是控制小麦育性的恢复基因,一个是控制小麦加工品质的优质基因。用“T808”恢复系做亲本有三项功能;1、选育农艺性状好的育性恢复系;2、选育优质高产、早熟的小麦新品种;3、选育恢复性能好、质佳的恢复系。实验证明“T808”恢复系的改良与优质小麦的选育关系十分密切,并且可以达到一举数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环境中铯(Cs)污染日益恶化,铯对生物毒害作用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探讨铯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在石英砂和Hoagland营养液培养体系下,从三叶期开始用浓度为0、0.5、1、5、10、20 mmol·L-1的133Cs+[CsCl]处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幼苗.在处理后的第0、7、14、21、28 d时,检测小麦光合特性的改变.结果表明:用0.5 mmol·L-1和1 mmol·L-1低浓度133Cs+处理7 d后,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圆片放氧活性、类囊体膜电子传递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但随133Cs+浓度的增加及处理时间的延长,这些参数的数值均显著下降.此外,光合系统II(PSII)活性的下降速率高于光合系统I(PSI)下降速率,说明PSII相对于PSI更容易受到133Cs+的胁迫伤害.这些结果表明133Cs+对小麦的毒害效应受时间和浓度的双重制约.低浓度133Cs+可以促进小麦光合作用,而高浓度133Cs+则显著抑制小麦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20.
铅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小麦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铅(Pb)溶液对小麦种子的发芽、幼苗生长、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Pb可延缓和抑制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侧根、主根和芽对Pb的敏感程度为侧根>主根>芽;小麦幼苗在低、中浓度的Pb胁迫下通过增加侧根数来抵御Pb胁迫;高浓度Pb2 使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升高,使膜透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