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8 毫秒
1.
分离型激光启动靶光电探测系统及信号处理电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介绍了一种用作分离型激光启动靶的光电探测系统及信号处理电路.半导体激光光源经准直、扩束形成激光光幕,再经距光幕一定距离(3—5m)外的具有原向反射特性的微珠玻璃屏反射回来后经球面反射镜的会聚由光电探测器接收.当弹丸飞越光幕后,光电探测系统可以获取弹丸过靶信号,实现对弹丸运动的研究.章给出了56式7.62mm弹丸实测波形.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靶区大,使用灵活方便,适用于大口径或弹道散布较大的弹丸速度的测量,也可用做其它设备(如狭缝相机等)的触发信号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玻璃微珠定向反射器的用途、结构及其几何光学原理。从球形透镜折射理论出发,推导出光线在微珠中折射和反射时所遵从的理论公式。并用此公式对三种类型的玻璃微珠定向反射器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介绍基于PC机的雷达信号源的设计,该信号源利用程序产生雷达运动目标,并可对运动目标进行操纵和编辑,通过接口电路将运动目标的数据转换为雷达信号,包括触发脉冲、方位脉冲、正北标志及视频脉冲信号,触发脉冲周期和方位脉冲个数可通过程序,触发脉冲、正北标志脉冲及视频脉冲宽度可以调整,极性可以选择,利用FIFO(先进先出移位寄存器)做为接口板的目标数据存储器,使得接口电路大大简化。该信号源可以为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模拟器和ARPA模型器提供运动目标。  相似文献   

4.
空心玻璃微珠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在众多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建立了2种空心玻璃微珠抗压强度的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单轴压缩的理论分析,为空心玻璃微珠的设计及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该课题在"十一五"承担任务的工作基础上,开展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的工程化技术研究,以实现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的批量生产,进而为固体浮力材料的国产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本课题2013年工作进展顺利,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深化密度为(0.38±0.02)g/cm3的空心玻璃微珠的研制工作。通过比对试验,在压力为5500 psi时,T38的破损率为33.75%,VS5500的破损率为44.09%,课题所研制的密度为(0.38±0.02)g/cm3的空心玻璃微珠耐压性能优于3M公司同密度产品;(2)进行空心玻璃微珠表面改性探索性研究,为空心玻璃微珠/树脂体系的结合提供依据;(3)海山公司采用相关空心玻璃微珠样品,进行浮力材料制备,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工艺优化、配方调整等工作,并进行固体浮力材料性能测试,开展批量生产线规划工作;(4)进行固体浮力材料海上试验:其中,搭载"深海海洋仪器设备规范化海上试验"2013年度航次进行绞车吊放试验,并通过第三方独立检验,验证了课题研制的空心玻璃微珠制成的固体浮力材料样块吸水率性能达到课题任务书指标要求。同时进行了课题研制空心玻璃微珠与国外空心玻璃微珠制成的固体浮力材料的比对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两者吸水率性能相当。另外,通过潜标试验验证了课题研制的空心玻璃微珠制成的固体浮力材料样块水下长期吸水率性能达到课题任务书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圆形角反射器为阵列单元进行环形组阵,提出了一种X波段全向雷达角反射器阵列的可行性设计方案。为了减少该全向角反射器阵列的径向空间占用率,采用了上下两层环形阵组阵且将两层环形阵相邻单元等角度间隔交错布置的方式。在理论综合与方案优选的基础上,进行了三维电磁软件仿真设计与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雷达角反射器阵列的方位面全向性优良且在X波段雷达散射截面(RCS)均大于2000m~2,可满足实际工程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角反射器的3dB波束宽度能覆盖合成孔径雷达天线所有模式对应的入射角范围,提出了一种合成孔径雷达角反射器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结合光线追迹和Gordan面元积分法提出一种角反射器雷达截面积的快速计算方法,再通过大量仿真计算得出角反射器3dB波束宽度随棱长比和安置角度的变化规律,最后基于此对目前常规的三条棱边等长型的角反射器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其3dB波束宽度.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卫星HJ-1C,ENVISAT和ALOS在各自入射角范围内,角反射器方位向3dB波束宽度分别增大了6.06°,6.26°和16.00°.  相似文献   

8.
角反射器表面粗糙度对单站RC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角反射器表面粗糙度对其雷达散射截面的影响.角反射器的粗糙表面由随机高斯面模拟,散射计算采用全波数值算法完成.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解释,验证了计算模型.通过多组计算结果得出结论,随着粗糙面均方根高度的增加和相关长度的减小,角反射器的非主散射区雷达横截面(RCS)均值提高,到达一定数值后角反射器的主散射区RCS也将受到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对角反射器用于RCS标定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船台检测中,为了解决发送测试信号的同步问题,提出了信号源的时隙同步触发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是利用单片机设计实现,单片机接收到定时触发命令后,通过全球导航定位系统获取世界标准时间,在整分钟触发信号源进行信息发送,达到与时隙的同步.文章最后通过时隙分析仪来观察该系统发送信号的时隙使用情况,验证了时隙同步触发系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空心玻璃微珠填充环氧树脂的性能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空心玻璃微珠填充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密度、压缩强度及破坏形式,并利用SEM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微珠在树脂基体中的分散效果.结果表明,玻璃微珠的加入,能有效降低材料的密度,提高材料的比压缩强度,当空心玻璃微珠体积分数在55%左右时,材料的比压缩强度最大,玻璃微珠表面与树脂基体间界面粘结状况最好,此时玻璃微珠在树脂基体中均匀分散.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高速摄影技术的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可视化实验装置,它主要由进气系统、光学发动机系统、高速摄影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等组成.该装置为视窗上置式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对产品柴油机改动小等优点,利用本装置可实现对柴油机的着火和燃烧过程进行可视化分析,在改善柴油机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模型设置的不合理、可能导致卡尔曼滤波器的发散、完成不了预期的最佳滤波功能,这在系统动态噪声较小时尤为明显。本文提出了一种卡尔曼滤波器自我检测发散的方案,并在假设成立时给出修正的方法。使卡尔曼滤波器能尽可能地保持其最佳性、使为了克服发散而牺性的滤波最佳性降至最小。在这个意义上,这种自检的卡尔曼滤波器具有自适应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自制简易高速摄影拍摄及防护系统并将其应用于爆破工程实验教学中,进行了防弹玻璃爆炸裂纹发展过程、炸药爆轰过程、导爆管爆轰过程以及岩体层间软弱夹层运动过程的高速摄影拍摄,再现了整个爆破过程。使得爆破实验中的高速现象易于观测和记录,便于学生对炸药爆轰理论、爆破破岩理论等爆破理论的理解与记忆,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光栅光谱仪入射狭缝宽度的调节,观察屏幕上谱线,分析波长的分布,研究入射狭缝宽度对谱线图样的影响。分析了入射狭缝与谱线图样之间的关系,表明谱线图样中峰的数量和光的种类数跟入射狭缝宽度成正比关系,这对波长的精确测定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爆炸光测力学中的高速数据采集问题,建立了基于泵浦激光器和Fastcam-SA5 数字高速相机的数字激光高速摄影系统,并应用于爆炸载荷下的焦散线实验、光弹性实验和纹影实验。结果显示,该数字激光高速摄影系统真实记录了爆生裂纹扩展情景、裂纹尖端焦散斑、光弹模型试件表面等差线条纹,以及切缝药包产生的冲击波在空气中的传播过程;清晰的数字照片验证了该数字激光高速摄影系统的可行性和先进性,实现了"一套系统,多种实验",丰富了爆炸光测力学的测试手段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研究照相机近摄原理及实现近摄的各种方法,针对课题“红外报警照相系统”的要求,运用延伸像距和缩短焦距的方法,对变像管荧光屏的近摄进行探讨和尝试,提出荧光屏进摄的规范.  相似文献   

17.
在双棱镜干涉法测量激光波长的实验中,干涉条纹间距、两虚光源经透镜所成的双缝实验间距以及两虚光源到观察屏的距离测量误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原因,用一次成像法测两虚光源间距,适当增大狭缝光源与双棱镜之间的距离,并极大地增大狭缝光源到观察屏的距离,使实验结果更趋理论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图像显示技术的不断提高,对显示媒介显示的图像,如高质量打印出的图像和LCD显示器显示的图像,进行翻拍所获得的图像质量也越来越高。这类高质量造假图像可能被造假者用于非法途径,且往往能通过当前的图像取证系统而不被识别。针对LCD显示器显示的图像的翻拍检测情况做了研究。通过分析原始获取图像过程和翻拍获取图像过程引入的噪声,以及检测两次翻拍产生的双重JPEG压缩,利用SVM(支持向量机)获得了很好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高速摄像的研究手段,对纵向磁场控制下的MAG焊旋转射流过渡过程的稳定性以及焊接工艺性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外加纵向磁场可以有效控制MAG焊接的旋转射流过渡过程,在送丝速度为45 m/min、保护气体为80%(体积分数)Ar+20%(体积分数)CO2时,可得到稳定性好、可控性好的旋转射流过渡,大大提高焊接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