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我国的政府与慈善机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我国政府在慈善组织的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及抑制作用。主张实现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分离,加大政府对慈善组织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政府对慈善组织的监督机制,通过法律和政策规范慈善组织的行为,充分调动民间资金和民众参与社会慈善事业,使政府真正成为发展慈善事业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被视为“社会第三次分配”的慈善事业,由于受到公民淡薄的慈善意识、传统的财富观念和欠缺的慈善教育理念的制约,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只有形成良好的慈善人文氛围、完善的慈善激励机制及慈善组织的公信度,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后,我国的慈善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当然也暴露出慈善事业的诸多问题。该文以慈善组织为切入点观察慈善事业的发展问题,同时介绍和借鉴其他成熟慈善组织的运作经验和慈善理念,如美国的纳税"劝捐"和香港的"小政府,大社会"都极富借鉴意义。并根据该文已分析的慈善事业中有关慈善组织的问题,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和指明适合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慈善文化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发扬慈善文化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保障慈善事业是完善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慈善立法的滞后已经制约了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体系,以推动慈善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金艳红 《科技信息》2009,(26):I0014-I0014
与发达国家的慈善捐赠80%来自民间的状况相反,中国普通市民对于慈善事业尚未有足够的自觉和热情。因此有必强化慈善意识,传播慈善文化,广泛开展慈善活动。同时也应在慈善立法、规范运作、发展民间慈善组织、完善相关政策法律等方面着手,促进我国第三次分配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6.
徐宁宁 《科技信息》2010,(16):I0052-I0052
在我国,慈善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是一种美德,而慈善事业作为一种扶贫济困的行动近些年来也日益重视,发展慈善事业,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公平稳定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个人慈善作为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其发展却相对滞后。本文讲了我国个人慈善的现状及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发展个人慈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的发展有赖于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当前,由于慈善法律法规欠缺,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妨碍了人们善心的表达,也使社会弱势群体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尽快完善慈善事业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慈善行为,对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慈善事业是目前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攀枝花市慈善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攀枝花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热心于慈善事业的组织机构和个人越来越多,慈善事业发展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慈善事业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影响和阻碍了攀枝花慈善事业的发展。因此攀枝花慈善事业如何加强监管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慈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慈善组织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慈善组织要发展,就必须增强慈善组织的整体学习、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慈善组织的战斗力,最终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慈善组织。  相似文献   

10.
慈善事业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新型社会保障体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在整合社会资源、援助物质资金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西部地区慈善事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诸多问题。文章梳理了我国西部慈善事业发展现状,提出完善慈善立法体系、建立慈善信息公开透明制度、健全慈善问责制、构建慈善绩效评价机制等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1.
慈善意识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慈善捐赠行为及慈善事业的发展。问卷数据的因子模型分析显示,影响城市居民慈善意识的因子主要有四个,依次是文化因子、制度因子、经济因子以及信任因子。因此,要提高居民的慈善意识,促进城市居民更多地参与慈善捐赠事业,除了有待于居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外,还必须采用加强感恩教育、完善慈善制度、加大慈善宣传力度、增强对慈善组织及制度的信任感等动员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慈善教育是一个具有广泛研究空间的领域,理论上,慈善教育作为提升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理论体系的探讨研究,有助于我国公民理论体系教育的完善;实践上,我国的慈善事业还处在发展阶段,公民的慈善意识和社会的慈善文化氛围还比较薄弱,慈善活动的成效与国外相比显著低下。因此,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加快慈善教育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全面和快速推进青少年慈善教育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慈善是由社会组织、个人自愿向社会中遇到灾难、困难的人们,无偿地实施救助的一种高尚无私的奉献行为.湘西南洪江古商城慈善组织机构庞大,经费充裕,慈善活动频繁,慈善事业发达.古商城的慈善思想是以人性为基础的社会救助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慈善事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可是现阶段我国慈善组织及慈善事业的现状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是薄弱的,存在一些问题,如我国现行慈善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在慈善活动中存在定位偏差,以及我国慈善事业缺少公信力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必须完善慈善立法,完善慈善组织内部的监督和自律机制,加强社会媒体的监督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慈善事业是建立在政府积极引导与主动推动基础上的综合性社会救助活动,是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大力发展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接轨、与社会保障体系相配套的慈善事业,是对社会弱势群体或个人进行有效的社会支持的客观需要,是缩小贫富差距并逐渐消除两极分化的现实需要。然而近年来一系列慈善风波一再降低慈善事业公信度,慈善组织因此深陷信任危机。如何应对和化解信任危机,从而重塑慈善公信力,已成为当前慈善组织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玉玲 《科技信息》2009,(27):325-325
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居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慈善组织能力低下、法律依据不健全及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税制不合理等问题,当前应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蕾 《泰山学院学报》2013,35(4):127-130
慈善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引发全社会的关注.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形态,落后的财富分配观念,“官”、“民”并存的多元化管理体制都制约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改变传统观念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束缚,转变财富观念,去除慈善组织功利性,建立以人为本的捐助者-受助者直通平台是我国慈善组织向专业化、公平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慈善事业的发展将为政府分忧解难、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共同创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应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培育发展慈善组织、拓宽筹集资金渠道、推动慈善文化建设等方面,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观察     
《世界博览》2010,(10):10-12
慈善美国慈善:谁在捐钱?穷人富人谁更慷慨?保守派自由派谁更大方?要说有一件事,美国人可以自豪地说"俺是当之无愧的老大",那就是慈善捐赠。美国民众每年会向慈善组织捐款3000亿美元。但个别企业贡献甚少。每年美国人为沃尔玛贡献4000亿美元利润,而沃尔玛却只将1%的收入用于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20.
慈善事业从边缘走向主流,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慈善事业有利于缓解不同社会阶层的对立情绪,弥合社会裂缝。慈善作为推动财富流动的独特力量,是均衡财富分配、弱化收入两极分化的一种途径。构建和谐社会,慈善事业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同时,发展慈善事业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