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吸水剖面测井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最佳的测井仪器组合,获得了注水井吸水剖面测井资料.以胜利油田为例,简述了利用注水井吸水剖面测井资料确定剩余油分布、吸水部位、水淹部位、储量动用及整体堵漏效果的方法,为制定合理的调整挖潜方案、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依据.注水井吸水剖面测井资料,对提高注水开发油田的开发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渤海A区油田是国内目前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中生界花岗岩潜山油气田。由于潜山复杂多样、横向非均质性强,传统的测井曲线标准化很难满足EI反演对测井数据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测井数据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区带测井曲线标准化方法:首先根据研究区地震断块构造空间解释,结合测井解释结果,将工区合理划分为不同的标准化区带,然后采用均值校正法进行分区带标准化。在渤海A区油田的EI反演中对比未标准化、用常规方法标准化和分区带标准化的反演结果,发现分区带标准化方法得到的反演剖面与地震剖面对应最好。在渤海A区油田进行分区带测井曲线标准化是获得合理、准确的EI反演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MDT测井在流体界面识别方面具有准确度高的优点,同时MDT测井资料能够提供油藏中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的纵向压力剖面,因此能够为油藏动态分析及数值模拟计算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有效提高油藏工程分析的准确性。在针对JP油田大气顶油垫底水油藏实际油藏工程分析中,MDT测井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生产测井是指在钻井系列工程当中涉及到的一类关于地球物理工程项目测井的总称。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主要起到判断油田开发效果、改造油层、增大产油量、优化开采效率等多项提高油田开采项目经济效益的作用。所以,针对于油田开采工程而言,生产测井是一项非常值得进行推广运用的专业技术。本文将就生产测井的资料解释方法和生产测井资料的应用这两个项目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监测聚合物驱注入剖面变化的常用测井方法的缺点,简述了电磁流量计测井的基本原理,最后以实例分析证明了电磁流量计测井在解决监测聚合物驱注入剖面变化的过程中,不受注入液粘度和密度的影响,不影响注入状态和注入方式,并且可靠耐用、准确性好,测井实效高,测井成功率大的特点。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注聚合物驱注入剖面结果。  相似文献   

6.
电磁流量计在注聚剖面测井上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研制的电磁流量计,由于具有测量精度高、量程范围宽及测试结果不受测量介质粘度、温度、压力等参数的影响,应用非常广泛。为提高原油采收率,油田开发后期主要采用往地层中注入高粘度聚合物溶液的方法,因此准确了解各层聚合物注入量十分重要。中文介绍了石油测井用电磁流量计测量原理、结构、工作方式及在注聚井中应用情况,井对下一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大部分油田进入开发的中后期,油田含水率不断提高,井下的状况也变的越来越复杂。因此,需要有效加强对储层生产测井技术的研究,了解井下储层的生产情况,尤其针对水平井而言,其井身情况更加复杂特殊,因此无法使用常规电缆测井方式进行测井,这就更增加了测井的难度。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水平井测井技术的研究,开发新的测井技术以及工艺,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引入“测井界面参数”的概念,从声波、自然伽马、电阻率等测井曲线提取“测井界面参数”,并在一定条件下类比作反射系数;结合地震道剖面,采用宽带约束反演进行测井参数反演,得到相应声波、自然伽马、电阻率等测井曲线剖面.在得到各测井参数场的横向、纵向展布的基础上,综合解释各剖面,实现油气储层的横向预测及其精细描述,扩大了测井测量的作用范围.在中国塔里木盆地进行实际资料处理,结合地质模型进行综合解释应用,得出的结论与实际地质结论基本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了针对朝阳沟油田低渗透高粘度和中含水的现状下,产出剖面测井的技术现状和针对低产液井产出剖面测井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0.
吸水剖面测井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最佳的测井仪器组合,获得了注水井吸水剖面测井资料。以胜利油田为例,简述了利用注水井吸水剖面测井资料确定剩余油分布,吸水部位,水淹部位,储量动用及整体堵漏效果的方法,为制定合理的调整挖方案,提高了原油采收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的中后期,注入井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油田的效益,特别是在低渗透油田,由于低渗透而导致低注入状况,给油田的测试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单一的测试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油田监测的需要,详细阐述了注入剖面测井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的应用情况,并对仪器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佳 《天津科技》2013,(5):94-97
通过具体实例详细介绍氧活化测井过程中对异常水流确定方式及其形成原因的综合解析,建立了确定井筒漏失情况的测试理念及合理解释方法,使氧活化水流测井在渤海油田动态监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渤海南堡35–2油田主力储层明化镇组的出砂机理,应用测井资料(纵波时差、横波时差、伽马和密度等)建立了黏聚力、内摩擦角、弹性模量、泊松比和最大水平主应力等岩石力学参数的求取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出砂指数法、斯伦贝谢法进行出砂预测以及临界生产压差的计算。根据出砂预测方法和临界生产压差的计算模型绘制了储层出砂指数剖面和临界生产压差剖面。计算结果表明,明化镇组储层开采过程中出砂的可能性极大,开发时应采取防砂措施。研究结果为今后该区块及附近区块油井出砂界定提供了准确的量化依据,可为油井合理工作制度的制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结合油田测井地层对比的实践,阐述了利用测井地层学进行等时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原理和方法;概括了组合特征、相对稳定的和易变的特征、完整地层序列等测井地层学内涵;总结了地层划分对比的4个关键步骤:区分相对稳定的和易变的测井特征;建立完整地层序列;分区建立标准剖面;分区展开进行地层划分对比.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油藏注水开发效率,制定精细的分层配产配注制度,须针对水平井开展吸水及产液剖面的高效检测。对此,提出基于自适应矩估计优化算法(Adam算法)的水平井吸水及产液剖面测温反演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储层与井筒内的温度分布模型构建反演目标函数,其次通过Adam优化算法,在最优化反演目标函数的过程中定量获取流动剖面。将该方法应用于阿曼Safah油田及新疆风城油田的两口水平井,采用生产测井工具测得各井段吸水量和井口测量的产液量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反演方法不需要求解复杂的耦合模型,计算效率高,不仅可以定量监测流动剖面的动态变化、评价各层段的贡献率,还可半定量刻画水平井各层段相对渗透率的演化规律,指导现场制定更加精细化的配产、配注及增产方案。  相似文献   

16.
利用空间解析几何和计算机图形学等对井眼轨迹和地层剖面及测井曲线综合成图进行了研究,借助VB6.0语言编程,实现了测井曲线、井眼轨迹和地层剖面综合成图,直观显示出井眼轨迹与地层的三维空间接触关系,赋于井眼轨迹三维地质信息和测井信息。通过处理实际资料,综合成图效果较理想,该程序使用方便和三维可视化绘图功能强,为研究人员进行水平井和大斜度井的电缆测井曲线或随钻测井曲线的地质参数解释及其地质导向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生产测井起到了提高多项经济效益的作用,对于油田开采项目来说,它可以起到有效增大产油量、判断油田开发效果、优化开采效率以及改造油层等作用,所以,生产测井在油田开采中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针对生产测井的资料解释方法进行了论述,同时,还具体论述了生产测井资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水平井产出剖面测试需求和传统生产测井技术的局限性和建立数字化油田所需的单井生产数据不够精细,提出了量子点示踪剂产出剖面测试技术,对长水平井进行长时间生产动态监测。本文建立了瞬态监测阶段和稳态监测阶段量子点示踪剂产出模型,提出了量子点示踪剂产出剖面采样、检测和解释的流程。通过1口水平井的应用论证了智能示踪剂技术在监测水平井各段油水产量的有效性,说明了量子点示踪剂监测技术具有连续分相态、分段监测井下生产动态的功能。智能示踪剂产出剖面测试与解释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一口井的生产健康情况,发现产水段,为见水井精细调剖堵水提供帮助,为数字化油井和油田的建立提供精细化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国内凝析油气井数量日益增多而配套的动态监测技术却停滞不前的现状,提出凝析气田生产测井产出剖面解释方法。通过分析凝析油气井内流体特性(井筒中气油比大),传统方法使用受限,提出基于相态图的凝析气井生产测井解释模型及相态变化模型,解释的油、气单相误差8%以内,为实现凝析气田产出剖面解释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国内凝析油气井数量日益增多而配套的动态监测技术却停滞不前的现状,提出凝析气田生产测井产出剖面解释方法。通过分析凝析油气井内流体特性(井筒中气油比大),传统方法使用受限,提出基于相态图的凝析气井生产测井解释模型及相态变化模型,解释的油、气单相误差8%以内,为实现凝析气田产出剖面解释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