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遗传算法,对利用热带假丝酵母降解油脂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用50个实验样本完成了6种培养基成分、64个质量浓度水平的优化任务.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遗传算法可优化培养基成分含量,取得更好的效果.按照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热带假丝酵母对油脂的降解率为95.4%,比优化前提高了10.2%.  相似文献   

2.
以食用植物油脂为生长限制性底物,用富集法分离到2株能降解油脂的AX-1和BS-1菌种,并考察了混菌对油脂的降解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混菌最适易的pH值为5.5~7.0、温度为25~35℃、溶氧值为5.0~7.0mg/L。另外,还对其降解反应动力学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氯代有机溶剂与酚类化合物复合污染地下水的现象较为普遍,但地下水环境中溶解氧缺乏,好氧微生物降解作用难以发挥。本文驯化好氧微生物Burkholderia cepacia耐受高浓度H2O2,并利用H2O2作为供氧源降解地下水环境中的三氯乙烯(TCE)和苯酚。结果表明,对于Burkholderia cepacia的生长过程,H2O2的最佳投加量为4mmol/L,加入H2O2后,会短暂抑制TCE降解,但最终大幅提高了TCE的降解率,达到79.80%。动力学分析表明,在H2O2供氧条件下,共代谢苯酚与TCE的比降解速率可以由Monod模型和Haldane模型分别进行描述,且显著相关。研究结果为好氧微生物控制地下水环境中的TCE和苯酚复合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降解苯酚菌株,经16s rRNA基因测序确定属于产酸克雷伯菌。研究了产酸克雷伯菌降解苯酚动力学行为,显示出该菌株具有显著的降解苯酚能力。  相似文献   

5.
氯代有机溶剂与酚类化合物复合污染地下水的现象较为普遍,但地下水环境中溶解氧缺乏,好氧微生物降解作用难以发挥.本文驯化好氧微生物Burkholderia cepacia耐受高浓度H2O2,并利用H2O2作为供氧源降解地下水环境中的三氯乙烯(TCE)和苯酚.结果表明,对于Burkholderia cepacia的生长过程,H2O2的最佳投加量为4 mmol/L,加入H2O2后,会短暂抑制TCE降解,但最终大幅提高了TCE的降解率,达到79.80%.动力学分析表明,在H2O2供氧条件下,共代谢苯酚与TCE的比降解速率可以由Monod模型和Haldane模型分别进行描述,且显著相关.研究结果为好氧微生物控制地下水环境中的TCE和苯酚复合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株耐盐苯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高效的耐盐苯酚降解菌,经形态观察及26S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命名为W3.该菌株可以在1%~10%NaCl环境中生长,并可以利用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苯酚降解的最优条件为pH=7.0,温度30℃,NaCl质量分数5%.在NaCl质量分数为5%.苯酚浓度为...  相似文献   

7.
利用活性炭作为载体吸附固定微生物去除水中苯酚,分析活性炭固定化微生物吸附降解苯酚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活性炭固定化微生物对苯酚吸附降解能力比活性炭单独吸附提高了约30%,其吸附降解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海水中原油生物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自行分离的两株原油降解菌SYl和SY2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加任何营养盐下,菌株SYl和SY2的原油降解率分别达到41.3%和42.6%,实际海水的盐含量、温度、pH值和氧溶解量能够满足菌株降解原油的需求,并且具有较宽的底物利用范围.建立了菌株SYl和SY2降解原油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基本符合Miehealis-Menten方程.  相似文献   

9.
用溶胶一凝胶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均匀透明的Ti02薄膜,并以苯酚的降解反应为模型,研究了纳米Ti0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薄膜晶粒大小为23.0nrn,呈锐钛矿型,沿(101)晶面具有择优取向性;10h内苯酚的降解率为66%,苯酚光催化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紫色非硫光合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对不同浓度苯酚的降解及其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对苯酚浓度在50mg/L~500mg/L之间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聚碳酸酯在催化剂作用下的降解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隗明  刘念才  徐祥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33(10):1301-1303,1306
以乙酸锂作为酯交换催化剂的代表,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凝胶色谱(GPC)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催化剂对聚碳酸酯(PC)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结构的影响,并用差热分析(DSC)研究了PC在催化剂作用下的降解反应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随催化剂的加入,PC发生了降解反应,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得到了带酚羟基末端基的PC分子链,其降解动力学符合一般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2.
以颗粒活性炭为载体,钛酸丁酯、乙醇为原料,采用sol-gel法制备了TiO2-活性炭复合材料(TiO2/AC).同时采用紫外灯为光源,考察了不同TiO2/AC复合材料投加量以及不同甲醛废水初始浓度对光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AC复合材料光催化甲醛废水的动力学表现为Langmuir-Hinshel-woof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3.
酚降解细菌的分离及其在含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酚污染土壤和活性污泥中分离出能降解酚的细菌三株.当把这些菌株接种到生物转盘上时,能提高酚的去除率,95%以上的酚能被降解.  相似文献   

14.
以新生态MnO2作为催化剂对模拟苯酚废水进行了臭氧化处理,考察了不同条件对苯酚催化臭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生态MnO2对体系臭氧化过程中苯酚的降解和COD的去除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含催化剂时反应动力学受体系pH的影响程度明显减小.新生态MnO2对苯酚臭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优于凹凸棒土.  相似文献   

15.
酚降解细菌的分离及其在含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酚污染土壤和活性污泥中分离出能降解酚的细菌三株。当把这些菌株接种到生物转盘上时,能提高酚的去除率,95%以上的酚能被降解。  相似文献   

16.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TiO2悬浆体系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动力学规律,并考察了苯酚初 始质量浓度、催化剂投加量、溶液pH值、光强等对苯酚光解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过 程可以用Langmuir-Hinshelwood(L-H)动力学方程描述;在一定条件下,催化剂的投加量、溶液 pH值均存在一最佳值;各因素对光催化降解苯酚反应影响的重要性排列顺序是,光照时间>pH 值>光照强度>TiO2投加量.  相似文献   

17.
在TiO2为催化剂条件下采用紫外光降解废水中的苯酚,通过改变pH值、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光照时间,研究这3个因素对紫外光处理废水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紫外光对低质量浓度的苯酚废水在长时间的照射下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光照时间在3 h时苯酚去除率为28.6%;同时进行了紫外光与臭氧协同降解苯酚废水研究,在25 min内苯酚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52.5%和53.4%,结果表明紫外光和臭氧协同作用极大地提高了苯酚的降解效果,并为进一步的生化处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电催化氧化降解酚类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电催化氧化技术(Elcctrocatalysis Technology)降解酚类化合物,以紫外-可见光谱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苯酚降解的机理,利用有机分子结构的理论及循环伏安曲线对不同酚类化合物降解的差并进行了分析,实验发现本体系对多羟基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降解效果,5种酚被氧化降解的趋势依次是:邻苯二酚〉间苯三酚〉对苯二酚〉间苯二酚〉苯酚,邻苯二酚的CODCr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一株降酚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株从土壤中分离的能够降解苯酚的菌株,经形态观察和16S rDNA鉴定,确定为无色杆菌属。对不同温度、pH值、盐度以及不同苯酚质量浓度培养基中菌株的生长和苯酚降解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在30 ℃、67 h内完全降解600mg/L的苯酚,并能对1000 mg/L的苯酚起到降解作用;在温度为30 ℃、pH=7、盐度为0.3%时,该菌株的生长及苯酚降解效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