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农业产业形成条件与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总结出农业产业形成的三个阶段.通过分析罗田县板栗产业环境,指出罗田县发展板栗产业的优势与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发展该县板栗产业的三大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金寨县板粟栽培历史与现状、品种资源、栽培技术、贮藏方法等项目的调查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期为该县乃至其他产区板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晶 《科技咨询导报》2014,(15):225-226
以湖北省罗田县为例,从质量。数量和生态三个方面应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罗田县耕地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用综合指数法对该县12个乡镇的耕地进行了评价并划分出安全、临界安全和不安全三个等级归属。研究结果表明:风山镇。大河岸镇、三里畈镇、白庙河乡、河铺镇、九资河镇处于安全或者临界安全状态,其他乡镇处于不安全状态。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罗田县耕地安全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及其在作物生长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生态位适宜度是对经典生态位理论的深化和方法的发展。本文建立了半干旱区作物生态位适宜度的理论模式和计测公式,并依据大田试验结果,对不同环境资源条件下作物各生长期中的生态位适宜度值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它与作物产量间的理论公式,分析了限制因子及诸种人工调节措施的效果,为农田作物生长系统的资源因子匹配和作物生境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估工业区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程度,以铁山港沿海工业区为例,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ENVI4.0支持下,从该区域2007年TM影像图提取了河流、NDVI值等具有代表性的评价因素;通过ArcGIS 9.0对1 : 50000地形图建立数字高程模型,得出高程、坡度等数据;再与社会承受条件等因子在ArcMap空同分析软件建立评价因子空间数据库,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在泰森多边形原理的基础上通过ArcMap的空间分析模块进行多因子叠加分析,得到评价区域的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值. 结果表明,最适宜用地占18.57%,适宜用地占45.81%,基本适宜用地占30.57%,不适宜用地占5.05%.结合评价结果对不同等级的用地类型进行提议,从生态环境的角度,为沿海工业区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应用对应因子分析法分析上海城市生态环境指标与各样品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及其彼此之间的集聚和离散情况⒀结果可分为3类,不同的类区,其生态环境质量受不同生态因子的控制⒀分类情况表明:上海生态环境存在着类似城市空间发展的模式特点,即有着较明显的圈层结构,这同时也说明了对应因子分析法对上海生态环境的规划与建设尤其在绿化生态建设方面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⒀文章还将对应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比较,比较结果两者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对普通小麦T,K,A型同核慢质雄性不育系与不同恢复系配成18个组合的恢复度及其F1折杂种优势和超标优势进行分析,得出了各不育系所适用的恢复系,并提出在考察K型不育系F1恢复度时采用国际法较为准确,而且不育系的易恢性同时受到细胞质和细胞核因子的双重影响。另外,通过对各组合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得出“三系”杂种F1的穗粒数在构成产量三因素中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陕西秦岭东段土地生态类型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陕西秦岭东段的生态环境特点,在土地生态类型划分的基础上,针对主要的用地类型对各主要生态因子的适宜性进行单项评分,然后参照土地生态类型特征表,作单因子评分连乘处理,得总适宜表,即为土地生态类型综合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冬小麦不同播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在我区适宜的播量为17.5-21kg/亩。该播量范围,个体发育良好,群体结构合理,收获穗数适宜,产量因子协调,从而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开县坡地稳定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开县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近似的乡镇划成5个片区,再将各参评因子的调查数据通过数理分析统计处理。得出各片区坡地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数,并进行评价。其成果对三峡库区及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均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与社会经济相互影响。采用相关分析法,以大方县为例,利用大方县2011年、2015年水土流失侵蚀强度面积与该县各年36个乡镇种植业、林业、牧业产值进行相关性研究。从分析结果上看,喀斯特地区强度以上侵蚀面积与各产值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并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农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浅析屏山板栗生产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丽 《广东科技》2013,22(6):96-97
屏山街道国土面积308.04km2,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县林业局的正确引导下,屏山街道大力发展板栗产业,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在板栗栽培和管理上取得了好的技术成果,积累了许多经验。然而,分户经营模式使屏山街道的板栗生产科技措施不全面,发展不均衡,全镇板栗生产存在面积大、产量低的现状。通过对屏山街道板栗栽培生产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导致板栗低产的主要原因。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更换良种、改善水肥条件、加强病虫害防治、适时修剪等技术措施,为提高板栗产量和质量、促进板栗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赣榆县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施,节约了用水量,提高水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该县的水费配置,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区城生态环境改善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氮磷肥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点田间试验研究了农四师66团氮、磷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建立了氮、磷肥施用量与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间的效应函数方程。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生产中氮肥对穗数、穗粒数、产量的影响高于磷肥;氮肥(N)的适宜用量为137~407kg·hm-2,此时可获得小麦最佳经济产量为7413—11071kg·hm-2。小麦产量对土壤养分的平均依存率为63%。  相似文献   

15.
济南市校园6个绿化树种光合荧光特征比较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GFS-3000便携式光合仪、Mini-PAM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研究了6种济南市校园绿化树种的光合荧光特征. 结果表明,龙爪槐和日本樱花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其他4种为双峰型曲线,双峰型曲线的光合午休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龙爪槐和日本樱花单峰型的净光合速率对应着双峰型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在减少水分丧失的同时不降低同化能力. 随光照的增强,6个树种的最大荧光产量、有效量子产量均下降,非光化学淬灭上升,但物种间各参数变幅不同. 对电子传递速率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分析6个树种对光能的适应和利用能力,结果显示,贴梗海棠与金钟花能适应高光,但光能利用率较低;木兰、日本樱花和紫荆对高光敏感,但适宜光强下光能利用率较高;龙爪槐对光能的适应和利用能力居中. 6个树种主要光合荧光参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环境因子与光合荧光参数间存在相关关系,但不同物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调查整理黄瓜作物种植的气候适宜性特征、本地黄瓜作物的物候期和产量信息;观测大棚内温度、湿度、辐射等主要气象因子,并将黄瓜作物物候期分为三阶段,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各阶段主要气象因子与产量的关系,发现幼苗期气象因子与产量的相关性较差;营养生长期中,以日平均气温和太阳总辐射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且呈负相关关系;生殖生长期气温、日最高气温和太阳总辐射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中气温和太阳总辐射与产量正相关,日最高气温与产量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板栗-银杏-茶(CGT)、板栗-茶(CT)、纯茶(T)种植模式下的茶树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茶树光合特性、茶芽性状及茶叶化学成分,分析了影响茶芽性状和化学成分的主要光合因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内茶树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与T模式相比,GCT、CT模式内茶树净光合速率、茶芽长、茶芽密度、百芽质量及产量均有所下降,但茶叶水浸出物、咖啡因、氨基酸含量增加,仅茶多酚含量降低,可见茶园间种银杏或板栗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光合因子中对茶芽性状及茶叶化学成分影响最大的是蒸腾速率,其次是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最小的是气孔导度。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亲本材料的产量主成分分析及品质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当前长江上游地区杂交水稻亲本材料的产量综合表现以及对其稻米品质的评价,试验利用长江上游地区广泛应用的76份水稻亲本材料,调查了15个产量相关性状,同时对这些水稻的品质特性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单株产量与其中10个产量相关性状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表明在产量相关性状中共提取了4个主成分,分别为产量因子、粒型因子、结实率因子、结实率和粒型的联合因子.同时获得了各供试亲本材料在4个主成分中的得分及排名,筛选出了产量相关性状优良的亲本材料;供试亲本材料的RVA谱特征值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与直链淀粉含量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通过本试验可为长江上游地区的杂交水稻亲本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重庆市中稻生育期内逐旬的气象资料和农业气象指标,构建温度、降水、日照适宜度的隶属函数,采用积分回归方法计算各气象要素适宜度的逐旬效应,经过标准化后得到影响权重,最终建立综合适宜度评价模型和产量影响预估模型.利用适宜度开展中稻适应性分析,表明:中稻生育期内,重庆市各地多年状况的光、温、水适宜度差别并不大,但综合适宜度在某些生育阶段有明显的差异;大部地区在播种育秧初期、拔节—分蘖期、孕穗—抽穗期的综合适宜度较低,其余时段较高.以江津站为例开展中稻全生育期内气象条件定量评价和产量影响预估,表明:2012年综合适宜度在生长发育前期较高、后期较低,与实际情况较接近;1985-2011年的产量影响模拟值与气象产量相关显著,说明采用预估模型定量评价光温水对产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试验结果,建立了在聊城中肥土壤条件下密度、氮、磷、钾、锌肥和量五因子与紧凑型玉米聊88-2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筛选出了不同目标产量时各因子最佳水平范围;并各因顺子交应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