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力学测试方法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以固相表面和熔融接枝两种方法制备的共聚物PP-g-GMA对聚丙烯/尼龙1010(PP/PA1010)共混和撂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向PP/PA1010共混体系中加入固相表面接枝共聚物PP-g-GMA后,共混物的屈服强度比未加前有明显提高,但断裂伸长率却明显下降。向PP/PA1010共混体系中加入熔融接枝共聚物PP-g-GMA后,体系的屈服强度 有较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吉林大学教学仪器厂生产的XLY—Ⅱ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熔融接枝聚丙烯(PP—g—GMA)对PP/PA1010共混物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P—g—GMA后,共混物表观粘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相容剂PP-g-MA或PP-g-GMA增容PP/回收PET(r-PET)(质量比为80/20)共混物,DSC研究了相容剂含量、熔融温度与时间以及降温速率对共混物非等温结晶与熔融行为的影响。加入PP-g-MA或PP-g-GMA对PP结晶温度影响不明显或使其有所降低,与相容剂种类及其用量有关。PP-g-MA增容共混物中r-PET熔点比PP-g-GMA增容的低,表明相容剂PP-g-MA与共混物中r-PET的作用比PP-g-GMA的明显。熔融温度提高,共混物中PP结晶和熔点降低,r-PET熔融峰形和熔点取决于熔融温度。  相似文献   

4.
在转矩流变仪中通过熔融接枝反应制备了EPDM-g-GMA,将其与聚丙烯(PP)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用化学滴定法测定EPDM—g—GMA的接枝率,用红外光谱对接枝物进行表征,用SEM观察共混物的形态,通过对PP/EPDM-g-GMA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研究发现,随着EPDM—g—GMA的含量或温度的增加,PP/EPDM-g-GMA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相应提高,而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5.
以ITA为功能单体、通过熔融接枝技术制备了PA 6/SEBS-g-ITA共混物,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和Molau 实验研究了接枝物SEBS-g-ITA对PA 6力学性能、结构和熔融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熔融挤出过程中,首先ITA与SEBS发生接枝反应生成接枝共聚物SEBS-g-ITA,然后SEBS-g-ITA中的羧基与PA 6中的端氨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PA 6-SEBS嵌段共聚物.SEBS-g-ITA接枝共聚物和PA 6-SEBS嵌段共聚物的生成有效改善了PA 6与SEBS两相的相容性,共聚物的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冲击性能达到66.82 kJ/m2,同时共混物中PA 6相的结晶度(Xc)和熔点(Tm)下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PA6/PTFE和PA66/PTFE共混物的熔融过程的热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吸水前后的静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吸收水和PTFE对共混物静态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的影响不同.共混物弯曲性能受PTFE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受吸收水的影响较大;而共混物的拉伸性能受吸收水的影响较小,但PTFE的加入使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比纯PA的断裂伸长率严重降低.PA6/PTFE共混物的熔融温度随PTFE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熔融热却随PTFE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与尼龙54(PA54),并加入一定量的增容剂锌中和乙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Zn-EAA),熔融共混制备阻隔型HDPE/PA54共混体系.讨论了W(PA54)含量、增容剂W(Zn—EAA)含量、加工温度及共混时转子转速对共混体系熔体力矩、甲苯的阻隔性能及拉伸屈服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W(PA54)含量,共混体系的熔体力矩有所降低,对甲苯的阻隔性能有所上升,但拉伸屈服强度降低,过高的W(ZnEAA)对阻隔性能不利;升高共混温度,共混体系的熔体力矩下降,阻隔性能先上升后下降,拉伸屈服强度基本不变;增加共混时转子转速,共混体系的熔体力矩升高,阻隔性能有所下降,拉伸屈服强度略有上升.当W(HDPE/PA54)一60/40、Zn—EAA相对于PA54质量含量为15%、共混加工温度为180—190℃、螺杆转速为80-95r/min时,HDPE/PA54共混体系的阻隔性能和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8.
具有高度尺寸稳定性的聚合物材料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以PVDF/PA11共混物为基体、以纳米SiC为填料制备具有低热膨胀性的三元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纳米SiC对PVDF/PA11共混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熔融共混制备的该三元复合体系具有独特的阶层式构造,在PVDF和PA11这两相结构中,纳米SiC只选择性地分散在PA11相中,而PVDF相中分散有少量PA11的纳米微区;同时,SiC的加入也可引起PVDF/PA11共混物结构的变化.尤为重要的是,纳米SiC能有效的降低共混物的热膨胀性能,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  相似文献   

9.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具有双基团,在基质表面聚合成链后仍存在环氧基,可作为合成各种功能材料的媒介.本文利用60Co γ射线对聚丙烯(PP)预辐照,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中进行接枝聚合,制备了PP接枝GMA聚合物PP-g-GM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粒度分析、接触角测试等分析方法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接枝聚合物表面的环氧基含量,考察了辐照自由基存放时间对接枝的影响.FT-IR、DSC、SEM、AFM、粒度分析表明接枝物为PP-g-GMA共聚物,接枝链覆盖在PP表面,接枝后PP聚合物熔融焓明显减少;接触角测试分析表明接枝产物亲水性得到改善;接枝聚合物表面富含环氧基,为4.01 mmol/g;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辐照产生的陷落自由基向烷基过氧化氢及烷基过氧化物转化,可有效控制均聚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具有双基团,在基质表面聚合成链后仍存在环氧基,可作为合成各种功能材料的媒介。本文利用^60Coγ射线对聚丙烯(PP)预辐照,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中进行接枝聚合,制备了PP接枝GMA聚合物PP-g-GM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粒度分析、接触角测试等分析方法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接枝聚合物表面的环氧基含量,考察了辐照自由基存放时间对接枝的影响。FT-IR、DSC、SEM、AFM、粒度分析表明接枝物为PP-g-GMA共聚物,接枝链覆盖在PP表面,接枝后PP聚合物熔融焓明显减少;接触角测试分析表明接枝产物亲水性得到改善;接枝聚合物表面富含环氧基,为4.01 mmol/g;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辐照产生的陷落自由基向烷基过氧化氢及烷基过氧化物转化,可有效控制均聚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一种主链含磺酸基的热致液晶离聚物(LCI)作为增容剂被应用于PA1010与PP的共混改性·用DSC,TGA和拉伸试验对共混合金的热行为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1010/PP共混合金中加入02%~06%LCI时增容作用增强·含LCI8%时,共混合金结晶温度和结晶度有较大提高,结晶完善程度略有降低,结晶速率降低,热稳定性不变·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为223MPa比纯PA1010的拉伸强度156MPa明显增强,LCI中磺酸基的存在对共混合金中PA1010组分影响较显著,增容机理是PA1010的酰胺基与LCI的磺酸基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为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为引发剂,对聚丙烯进行官能化,主要研究了反应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停留时间对接枝率和熔融指数的影响,再将不同接枝率的聚丙烯与尼龙6共混,研究接枝率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及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率随单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引发剂含量的增加达到峰值后下降;PA6/PP-g-GMA的机械性能较PA6/PP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改性聚丙烯表面性能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无规聚丙烯-甲基丙烯酸接枝共聚物(APP-g-MAA)和聚丙烯蜡-甲基丙烯酸接枝共聚物(PPw-g-MAA)与聚丙烯(PP)进行共混,能极大地提高聚丙烯的表面润湿性能.高表面能接触表面、极性介质和加热处理有利于改性剂扩散富集到PP表面,使PP表面的极性基团朝基体取向从而降低PP共混物表面接触角;而低表面能接触面、非极性介质和延长放置时间使改性剂部分的极性向内朝本体PP取向,从而降低PP共混物表面润湿性能.  相似文献   

14.
尼龙66/聚酚氧树脂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尼龙66/聚酚氧共混物, 对其力学性能、 结晶与熔融行为及组 分间相容性进行了表征. 共混物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 且符合线性加和规则; 观察不 到两相形态, 表明两组分相容. 随聚酚氧含量增加, 尼龙66的冷结晶温度升高、 熔融温 度和熔体结晶温度降低, 结晶和熔融温度范围变宽, 熔融热和结晶热降低. 共混物的屈服 强度、 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呈正协同效应, 并在聚酚氧含量30%~40%(均为质量分 数)呈极大值. 随聚酚氧含量的增加, 断裂强度与屈服强度的差值变小, 当聚酚氧含量达 到80%时, 二者已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5.
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三种不同种类的相容剂分别加入PP/ABS(70/30)中,通过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得PP/ABS共混物和高含量活性碳酸钙(CaCO3)填充PP/ABS复合材料。利用熔体流动速率仪、电子万能试验机、记忆式冲击试验机研究了相容剂类型和含量对PP/ABS共混物及其CaCO3填充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加工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P-g-MAH对PP/ABS共混物具有较好的增容效果.当PP-g-MAH含量为30phr时,可以使PP/ABS/CaCO3的拉伸强度提高42%,弯曲强度提高37.5%。由于相容剂PP-g-MAH的增韧作用,当CaCO3用量为60%时,PP/ABS/CaCO3 复合材料仍然具有较好的力学强度和加工流动性。  相似文献   

16.
PP—g—MAH增容PP/PA6共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PP—g-MAH)相容剂对聚丙烯伲龙6(PP/PA6)体系的增容作用,并讨论了PP—g-MAH对PP/PA6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g-MAH能有效地增强PP/PA6共混体系两相界面的相互作用,改善PP和PA6的相容性,是效果较好的相容剂。  相似文献   

17.
不同增容剂对动态固化PP/EPDM/EP 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动态硫化技术应用于环氧树脂(EP)增强聚丙烯(PP)/三元乙丙橡胶(EPDM)体系中,研究了不同增容剂对动态固化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马来酸酐接枝PP(PP-g-MAH)增容的动态固化PP/EPDM/EP共混物是三相结构,即EPDM分散相、EP颗粒分散相和PP连续相.共混物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冲击强度变化不大.马来酸酐接枝EPDM(EPDM-g-MAH)增容的动态固化共混物是“核-壳”复合分散相和PP连续相结构,其中EP颗粒为核,外面包覆着EPDM-g-MAH和EPDM.这种“核-壳”结构变相地提高了EPDM橡胶的体积分数,使得共混物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同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模量.  相似文献   

18.
应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共混比PP/PA6的介观相貌及动力学演变过程。加入适量PP-g-PA6后比较研究PP-g-PA6作为相容剂对PP/PA6在不同混合比下相形态的影响,发现在一定混合比下加入少量PP-g-PA6能改变PP/PA6的介观形貌。此外,为研究不同添加量PP-g-PA6对PP/PA6相容性的影响,相对PP和PA6总量分别为2%,4%,6%,8%和10%的PP-g-PA6被加入到90PP/10PA6体系中。结果发现少量的PP-g-PA6能降低共混体系界面张力,提高共混相容性,但是过量的PP-g-PA6会使得体系PA6发生相溶胀从而使体系界面张力变大,不利于体系相相容。  相似文献   

19.
应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共混比PP/PA6的介观相貌及动力学演变过程。加入适量PP-g-PA6后比较研究PP-g-PA6作为相容剂对PP/PA6在不同混合比下相形态的影响。发现在一定混合比下加入少量PP-g-PA6能改变PP/PA6的介观形貌。此外,为研究不同添加量PP-g-PA6对PP/PA6相容性的影响,相对PP和PA6总量分别为2%,4%,6%,8%和10%的PP-g-PA6被加入到90PP/10PA6体系中。结果发现少量的PP-g-PA6能降低共混体系界面张力,提高共混相容性,但是过量的PP-g-PA6会使得体系PA6发生相溶胀从而使体系界面张力变大,不利于体系相相容。  相似文献   

20.
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相容剂,采用双螺杆共混法制备聚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PP/EVOH)共混物.利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PP/EVOH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研究了共混物配比、剪切速率和温度对流体的剪切应力、表观黏度、非牛顿指数和黏流活化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EVOH的加入降低了共混体系的剪切应力和表观黏度,温度在低剪切速率时对表观黏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