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蓝牙和IEEE802.11b在时间和频率上的冲突特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蓝牙语音分组(SCO链路)和蓝牙数据分组(ACL链路)对802.11b的干扰关系,指出了减少802.11b数据分组出错率方法.  相似文献   

2.
由于使用相同频段,使得蓝牙网络与IEEE 802.11b无线局域网之间存在干扰,严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蓝牙网络与IEEE 802.11b无线局域网之间存在干扰情况,然后对于克服干扰实现两者共存诸方法进行分析与评述,以期为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给出背景.  相似文献   

3.
蓝牙同频段设备干扰特性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蓝牙工作于极易受干扰的ISM开放频段,所以,研究这一频段设备的干扰特征,对如何提高蓝牙工作性能具有实际意义.首先探讨了蓝牙干扰的理论分析模型,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从IEEE 802.11b射频信号发射功率\距离\包长\包速率4个方面对蓝牙的干扰进行了分析,这些干扰因素的分析.对于探讨蓝牙如何与同频段设备共存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WPAN应用环境下IEEE 802.11b最优包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WPAN应用环境下IEEE 802.11b的吞吐量,首先分析IEEE 802.11b DCF协议应用时的数据包传输时序,得到IEEE 802.11b系统的吞吐量性能与包长及包错误概率的关系,然后对WPAN干扰网络存在时包错误概率与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 PLCP service data unit)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在理论上证明了在一定的WPAN干扰强度下,IEEE 802.11b系统存在一个最佳的数据包长度,可以使得系统的吞吐量最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WPAN干扰网络存在时的自适应包长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吞吐量.  相似文献   

5.
对IEEE802.11b和蓝牙技术的共存性进行解决方案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对IEEE802.11b阐述了动态信道选择机制和数据包长度自适应选择机制;对Bluetooth提出了基于多模式的AFH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蓝牙SDP的分析和实现及其改进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IEEE802.11b和Bluetooth两大协议标准的无线网络解决了有线通信不便移动、缺乏灵活性和使用不便问题,因此越来越受青睐.该文分析与研究了工作于嵌入式移动环境的应用层协议——蓝牙服务搜索协议(SDP)体系架构、服务搜索机制及其实现,通过和IEEE802.11b协议的比较,针对SDP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思路,从而加强了其安全性和传输速度.  相似文献   

7.
由于蓝牙工作于极易受干扰的ISM开放频段.所以,研究这一频段设备的干扰特征,对如何提高蓝牙工作性能具有实际意义。首先探讨了蓝牙干扰的理论分析模型.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从IEEE802.11b射频信号发射功率、距离、包长、包速率4个方面对蓝牙的干扰进行了分析。这些干扰因素的分析.对于探讨蓝牙如何与同频段设备共存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UWB和IEEE 802.11a WLAN的相互干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宽带(UWB)通信系统与基于IEEE 802.11a标准的WLAN设备之间的干扰问题。介绍了UWB和WLAN的理论背景,给出了干扰信号对系统信号与干扰的比率(SIR)影响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在视距(LOS)环境中,UWB干扰对IEEE 802.11a系统的性能影响不大,IEEE 802.11a系统可以维持正常的通信;在非视距(NLOS)环境中,UWB信号对IEEE 802.11a WLAN系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同时IEEE 802.11a WLAN干扰也会严重影响UWB接收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WLAN用户逐渐增多,网络速度经常不稳定,尤其是在进行大量的数据传输时.其主要原因,就是同近频干扰.我们将以IEEE802.11b的产品作为研究对象,研究IEEE802.11b协议相关内容.从原理上说,分离具体频段是相当重要的,频段分离得越开,效果会越好(例如1和11).不过,依据实验测试,在1和6或者6和11这样的组合下效果已经相当好,分离得更开,效果提升已不太明显,且会导致频段资源的浪费和减少.  相似文献   

10.
基于改进Markov模型IEEE802.11b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EEE 802.11b理论最高传输速率可达11 Mbit/s,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其IP层数据传输速率远低于此。为了准确评估其数据业务支持能力,对已有基于退避窗口机制的二维Markov模型进行改进,从成帧效率和DCF协议效率两个方面对IEEE 802.11b无线局域网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出饱和条件下系统归一化吞吐率和平均分组时延,并使用NS2进行验证。IEEE 802.11RTS/CTS机制可以改善大数据帧长条件下系统性能,但IEEE 802.11b协议并未给出切换门限建议值。基于上述改进模型,通过理论计算,给出了不同节点数下基本接入模式与RTS/CTS模式切换门限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无线局域网(WLAN)得到了飞速的发展,IEEE802.11b无线局域网已成为人们实现无线数据通信的重要手段,但是11Mbit/s的数据速率还不能满足视频点播等多媒体业务.基于OFDM技术、数据速率可达54Mbit/s的IEEE802.11a无线局域网又成了人们新的关注热点。介绍了IEEE802.11a无线局域网.分析了其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设计了一种高速无线局域网的系统方案,并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与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是符合IEEE802.11a标准的各项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2.
超宽带无线电综述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超宽带无线电是一种全新的无线电技术,是无线通信领域的一次重大进步,在民用和军用通信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对军队的通信,指挥和武器控制系统有着深刻的影响。在综合分析大量国外有关超宁带无线电技术文献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首先从信号隐蔽性,处理增益,多径分辨能力,数据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等方面对超宽带无线电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并与常规无线电(包括跳频,直接序列扩谱、“蓝牙”,HomeRF和IEEE802.11等)进行了比较,分别介绍了目前国外超宽带无线电军事应用和民用研究的现状,最后指出院 超宽带无线电技术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基于EEA标准的无线和有线网段的无缝集成问题。探讨了EPA中基于无线的通信模型,即符合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和蓝牙标准的无线EPA设备与有线(以太网)EPA设备的通信模型。通过对EPA设备间的通信过程的分析,总结出有线与无线设备之间通信的两类调度管理思想及特点。通过对演示系统的测试,验证了该通信模型能较有效地完成EPA无线设备与有线设备之间的通信。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数据采集系统中采用有线方式或单一无线方式传输数据存在的问题,诸如:安装不灵活、稳定性差,提出了一种多模式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新方案有机地结合了蓝牙、IEEE802.11b、HomeRF和nRF2401各自的特点,使得系统可以灵活、准确、有效和低成本地进行无线数据采集与传输,并提高了数据采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对数据的融合中,提出了一种动态神经网络集成算法。该算法采用动态聚类算法实现对各个体神经网络输出数据的集成,较为有效地克服了单个神经网络泛化能力差的缺点。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蓝牙3.0+HS和802.11n的关键技术,将蓝牙适配器应用于实验室仪器与工作站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同时组建了实验室仪器无线局域网,并测试了实验环境下客户端与无线路由器之间网络通信的吞吐量、信号强度、上传速率、下载速率,最后分析了实验室组建无线局域网的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In the unlicensed 2.4GHz ISM band,there is not only IEEE 802.11 wireless systems being used,but also some other devices,such as residential microwave oven,Bluetooth devices,and cordless phone.All these devices that are not used for the data communications cause unintentional interference that will degrade the WI-FI system.In this paper,the transmission powers for common RF devices are measured and the SIR (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of different interferers to Wi-Fi is also studied.With this information,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nterference on WI-FI signal can hence be quantified.Furthermore,the ability of the interference avoidance protocols,which is built into the AP, to address interference problems caused by that device is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