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苏联和俄罗斯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在国家发展中有重要影响。该书系统研究了苏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发展、演变及民族问题在苏联解体中所起的作用,研究了新俄罗斯是如何吸取苏联的教训、在保障国家统一性和民族多样性发展方面寻找契合点的。本书按时间顺序展开研究,分为三篇:"十月革命"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苏联解体以后至今。  相似文献   

2.
俄语称谓的特点及其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社会在政治改革、经济建设、意识形态及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剧变对本国语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俄罗斯人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工作的各个场合以及在报刊等新闻媒体上出现的称呼用语发生了变化,并逐渐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中期,苏联曾一度占据世界军火贸易的头把交椅,年交易额达150亿美元左右。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衰落,军火交易也陷入困境,1992年的军火贸易额仅为18亿美元。但是自1993年以来,俄罗斯力图在国际军火市场上东山再起。据俄罗斯军火进出口  相似文献   

4.
外刊要论     
遏制俄罗斯Yuliya Tymoshenko(乌克兰前总理)《外交》2007年5/6月刊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出版俄罗斯的帝国野心并未随着苏联解体而终结。重振俄罗斯雄风、恢复俄罗斯大国地位是克里姆林宫的目标所在。近年来,俄罗斯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国内反对派力量被严重打压,俄政府逐步控制了国内的政治经济局势。而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仍是该地区惟一的大国,这一切都  相似文献   

5.
作为列宁主义的发源地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几十年内就从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度可以和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分庭抗礼,这无疑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但是,一夕之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了。这种也许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强大国家自我解体的现象,非常值得人们去探讨。苏联解体是国际共运史上的大事,苏联解体的内在原因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可吸取的教训,很值得深入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和两大阵营冷战的背景下,美国对苏联进行战略遏制、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通过经济、贸易、金融和技术等手段对苏联经济进行战略挤压、围堵、控制、诱导等政策,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而苏联又不能有效破解和突破资本主义的封锁,进而加剧苏联国内经济困难并引发一系列问题,是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6.
作为列宁主义的发源地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几十年内就从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度可以和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分庭抗礼,这无疑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但是,一夕之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了。这种也许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强大国家自我解体的现象,非常值得人们去探讨。苏联解体是国际共运史上的大事,苏联解体的内在原因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可吸取的教训,很值得深入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和两大阵营冷战的背景下,美国对苏联进行战略遏制、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通过经济、贸易、金融和技术等手段对苏联经济进行战略挤压、围堵、控制、诱导等政策,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而苏联又不能有效破解和突破资本主义的封锁,进而加剧苏联国内经济困难并引发一系列问题,是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7.
几百年来,俄罗斯一直在不懈地追求海洋大国地位。在苏联“超级大国”时期,其海上力量一度达到顶峰。然而,苏联的解体使这一势头严重受阻。如今的俄罗斯不甘心失去海洋强国的地位。从1998年起,一系列有关海洋战略的文件陆续出台,标志着俄罗斯的海洋战略逐渐形成。这一战略是在俄罗斯走出解体带来的振荡、开始追求大国地位的背景下制定的,  相似文献   

8.
杨进 《世界知识》2014,(6):22-24
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大民族关系的历史上,苏联时期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正是这一时期两大民族之间的关系演变加速了苏联解体,并奠定了其后两国关系发展日趋复杂化的基调。  相似文献   

9.
正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的优势依然存在,而这是华盛顿绝对不愿看到的。随着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和独联体平行存在,美俄在后苏联空间的博弈将继续下去。自1991年12月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以来,后苏联空间经历了独立国家形成、"颜色革命"甚嚣尘上、重新趋于地区经济一体化以及乌克兰危机等四个阶段。在长达四分之一的世纪里,随着俄罗斯经济实力的消长,俄罗斯与美国及其西方集团的激烈角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中亚移民问题,对西部稳定和开发有启发。沙俄占领中亚后,俄罗斯人大批移民中亚,一类被称之为殖民掠夺,另一类被认为是传播文明。俄罗斯文化对中亚的影响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苏联出现政治经济危机,中亚的俄罗斯人也受到巨大的社会心理震荡。苏联的解体,使俄罗斯人在中亚地区的优势被摧毁。面对教育歧视和不平等、中亚主导民族至上制度、俄罗斯在中亚看不到子女前途等一系列现状,俄罗斯人陷入深深疑惑和苦苦思索。因此,协调好移民政策,处理好民族关系,有利于中亚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以回归传统价值观为核心的保守主义的影响会日益加强,俄罗斯的国家治理模式将更具俄特色。在苏联解体至今的25年里,俄罗斯经历了五次总统选举,但只有三人担任过总统,俄罗斯领导人的治国理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解体之初,叶利钦采取了完全西向的政策,从政治、经济到外交,都在效仿西方、追随西方。然而,实践结果表明,照抄照搬西方模式会导致水土不服,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经济严重下滑,人民生活陷入困境,俄罗斯需  相似文献   

12.
晓发 《世界知识》2012,(3):56-57
西方对戈尔巴乔夫仍然是赞誉有加,但同时也出现了褒者更褒、贬者更贬的新现象.戈尔巴乔夫在西方一直享有盛誉并获得好评,因为在西方人眼里,正是由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并且开启了俄罗斯的民主进程.自苏联解体至今的20年里,西方的主流舆论一直保持着对戈尔巴乔夫积极和正面的评价.2011年,当戈尔巴乔夫80岁生日和苏联解体20周年相遇的时候,西方媒体再次热评其历史活动和历史地位.从这些评论可以看出,西方对戈尔巴乔夫的基本评价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对戈尔巴乔夫仍然是赞誉有加.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也出现了褒者更褒、贬者更贬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3.
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无任何经验和借鉴的情况下,历经了七十多年的探索性发展。其间出现了不少理论和政策上的失误,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本文主要从苏联解体的各种原因着手,联系中国实际,认识苏联解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苏联解体前后俄罗斯的钢铁生产状况,分析了当前俄罗斯钢铁生产原料准备、设备使用和技术发展水平、生产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苏联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发源地,它实施这一体制的时间最长。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也继承了苏联时期的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6.
正苏联解体25年来,俄罗斯的定位始终是成为世界大国,然而,实现这一愿景的路程并不轻松。更加有定力和战略谋划的外交政策、具有创新性可持续的雄厚经济基础,仍然是圆梦的前提。叶利钦时期俄罗斯甘当"西方小伙伴"的判断有失偏颇俄罗斯历史上就怀有大国情结——做大国,做世界上主要的一支力量,甚至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力量。这种情结在俄罗斯的精英层、领导层普遍存在,甚至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民族学,在世界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界中占有重要地位,苏联时期民族学在理论方法、现实问题和世界民族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苏联解体对当时的民族学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经过多年排徊之后,俄罗斯民族学界在世纪之交提出民族学全球化的问题,预示着俄罗斯民族学正在努力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热心于国际上的维持和平行动,是近两年的事。冷战时期,联合国有一项不公开的规定:苏美两国军人不参与解决地区冲突。原苏联对联合国维和行动也持不介入、不支持的立场。所以,在联合国过去40多年的维和历史上,苏联未出一兵一卒。但冷战结束后,尤其是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对维和行动的态度却由冷转热,不但积极参与,而且大加推崇。  相似文献   

19.
<正>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大民族关系的历史上,苏联时期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正是这一时期两大民族之间的关系演变加速了苏联解体,并奠定了其后两国关系发展日趋复杂化的基调。坎坷不平的入盟过程乌克兰加入苏联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复杂性,乌克兰加入苏联的进程一再受阻,几经磨难,这其中包含了许多导致日后俄乌关系磕磕绊绊的因素。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期间,乌克兰各地也纷纷出现革命。俄国沙皇专治政权被推翻后,乌克兰形成了中央拉达、工农代表苏维埃、临时政府地方机关等三重  相似文献   

20.
2020年12月,俄罗斯宣布同非洲国家苏丹达成协议,在苏丹东部红海州首府苏丹港设立海军后勤补给基地。这不仅是苏联解体近三十年后俄罗斯重返非洲设立的首个常驻海军基地,更是俄军事力量重返苏联战略空间的体现。新的大国介入使得本已暗流汹涌的红海和西印度洋地区局势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